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血管成像(CTA)检查在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4月168例可疑肝脏占位病变患者,将患者分为不同的两组,其中观察组88例,对照组80例。所有患者均行上腹部CT血管成像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腹主动脉时间密度曲线、CT值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在小剂量造影剂注射时的主动脉强化高峰范围、大剂量造影剂注射肝脏动脉期启动扫描时间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A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以腹主动脉作为靶血管在肝脏CTA各期启动时间方面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且肝脏疾病对腹主动脉峰值时间无影响。

  • 标签: CTA 肝脏占位病变 临床诊断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在64排双下肢CTA扫描中降低千伏值对保证图像质量以及降低患者吸收辐射剂量的意义。方法 取本院需行双下肢CTA扫描患者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管电压分别为120kVp、100kVp。使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采取阈值120HU自动触发扫描方式,其余扫描条件均一致。后计算患者所受有效辐射剂量。利用统计学spss23.0软件根据计量资料用(`x±s)实行标识,进行t检验结果两组检查均达到了诊断要求,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所受辐射剂量(ED)降低30%。 结论 将双下肢CTA扫描使用的120KVp降低到100KVp同样能达到诊断要求并且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对降低双下肢CTA检查所增加的不良反应有积极意义。

  • 标签: 64排螺旋CT 双下肢 CTA 低剂量 千伏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3D增强扫描技术在颅脑MRI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到医院就诊的颅脑病变患者90例,在常规Ax、Cor、Sag增强扫描的基础上,加扫3D-T1FSPGR增强。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扫描检查结果。结果在所选的90例患者中,脑膜瘤增强显示脑静脉系统对瘤体有供血21例,其中后矢状窦受肿瘤侵犯5例;后交通段脑动脉瘤血管3维图像重建可见清晰瘤体8例;胶质瘤18例,其中脑动脉血管对肿瘤有供血且存在肿瘤染色7例;脑血管瘤可看到小毛细血管团25例,脑动静脉畸形血管重建可见清晰粗大畸形动静脉血管走形关系10例。结论在颅脑病变的检查与诊断当中,采用颅脑3D增强扫描技术,能为诊断医生的诊断和临床医生的治疗提供更加丰富的影像资料。

  • 标签: 颅脑 3D-T1 FSPGR增强扫描技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冠脉CTA自由呼吸扫描与屏息扫描的图像质量。方法:前瞻性收集以及分析了2019年8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接受冠脉CTA检查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患者数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吸气之后屏气扫查,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检查时平静呼吸。比较2组患者图像扫查质量。结果:观察组CT值、CNR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SNR值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由呼吸可提高图像的强化效果及强化均一性,且可得到与屏气条件下同样质量的图像。

  • 标签: 冠脉CTA 自由呼吸扫描 屏息扫描 图像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节护理干预模式对增强CT扫描患者扫描前心理状态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接受增强CT扫描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差异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的是常规护理和细节护理干预,干预后分析结果。结果:分析和研究两组护理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护理前的评分差异不明显,护理后研究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分别是30.25±0.74分和22.69±0.17分,数据分析可知,研究组优势显著。研究组的满意几率高于对照组,分别是93.3%和70%。结论:针对增强CT扫描患者给予细节护理方式,优势显著,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提升CT扫描图像质量,因此该护理方式值得实施和借鉴。

  • 标签: 细节护理干预 增强CT扫描 心理状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对1199例CT增强检查病人在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的护理经验分析。结果1195例检查顺利,轻度过敏反应1例,轻度迟缓过敏反应3例。

  • 标签: CT增强扫描 护理 造影剂 碘海醇 毒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东软512层CT机器的快速容积扫描技术与常规扫描技术两种不同扫描技术在儿童患者临床应用中头部扫描所得图像的质量的对比情况。方法:在德阳市人民医院行头部CT扫描临床患者中随机选取年龄在3到5岁的儿童患者60例,其中30例应用常规扫描技术进行扫描作为常规组,30例应用快速容积扫描技术进行扫描作为对照组,将得到最终图像进行对比。主要评价对比的内容包括图像的对比度噪声比(CNR)、图像的信号噪声比(SNR)、扫描的速度和辐射剂量。所有统计数据采用 SPSS23.0 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的扫描技术所得到的图像信噪比,对照组为4.37优于常规组的3.34,对照组的辐射剂量为347.44±8.35mGy*cm与常规组的352.44±8.77mGy*cm差异不大,且对照组的扫描旋转时间为0.4s比常规组的扫描时间0.6S更更短,扫描速度更快,但对照组的图像的对比度噪声比为27.07与常规组的图像的对比度噪声比27.77差异不大。结论:在儿童患者头部扫描的临床应用中使用快速容积扫描技术能在不增加辐射剂量且不降低图像对比度噪声比的前提下缩短扫描时间,提高图像的信噪比,符合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推荐在儿童患者的临床头部扫描中使用。

  • 标签:   快速容积扫描 图像对比度噪声比 信噪比 扫描速度 辐射剂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CT增强扫描患者过程中的护理方法以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CT增强扫描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所有接受CT增强扫描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护理结果显示,在CT增强扫描的过程中有2例患者由于假阳性未能完成扫描,其他患者均顺利完成扫描,且扫描结果均满意。结论在实行CT增强扫描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各项症状,并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患者CT增强扫描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护理措施的实施对CT增强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CT增强扫描 患者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2-00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