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转基因食品的危害进行了论述,对其存在的风险做了客观的评估,并在法律防控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标签: 转基因 食品 动物 植物 健康 防控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 ApoCIII转基因小型猪中脂蛋白组成的变化,本文应用快速蛋白液相色谱( FPLC)法对转基因小型猪脂蛋白组成的变化进行表征,分别检测转基因猪的肝脏和小肠的 ApoCIII,转基因小型猪的 VLDL颗粒明显高于非转基因小型猪。结果表明,转基因小型猪过表达了人的 ApoCIII。

  • 标签: ApoCIII 转基因小型猪 VLDL
  • 简介:为了从整体水平上研究PML-RARα融合蛋白的致白血病作用,建立了仅在髓系细胞中表达PML-RARα融合基因转基因小鼠。通过表型分析发现一个单系的3只hCG-PML-RARα转基因小鼠在1-5个月时发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从而说明MPL-RARα融合基因的表达在白血病的发生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 标签: PML-RARΑ融合基因 转基因小鼠 白血病
  • 简介:转基因动物打破了自然繁殖中的种间隔离,使基因能在种系关系很远的机体间流动,在异种器官移植研究中占有尤其重要的地位,是解决器官短缺的主要途径。本文就转基因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在异种器官移植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转基因动物 异种器官移植 基因敲除
  • 简介:为探讨转染FL基因的人原代骨髓基质细胞对脐血CD34+细胞的体外扩增效应,建立了转基因骨髓基质细胞与人脐血CD34+细胞共培养体系.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脐血CD34+细胞,在不同的体外培养体系中进行培养并取样检测细胞总数,CFC和CD34+细胞百分率.结果表明,在不同组合的培养体系中,转基因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较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和无滋养层培养体系对有核细胞总数,CFC含量和CD34+细胞含量均具有明显的扩增作用,分别扩增了122.5±4.3,39.6±2.7和11.8±0.52倍(P<0.05).结论:转染FL基因的人骨髓基质细胞协同其它细胞因子可增强对人脐血CD34+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

  • 标签: 体外扩增 CD34^+细胞 脐血 转基因骨髓基质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人IL-1Ra和TGF-β1双基因在体外对骨性关节炎软骨退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关节软骨,经消化分离,软骨细胞以1.5×105/ml浓度培养于6孔培养板.软骨细胞分为5组,转染IL-1Ra组、转染TGF-β1组、转染IL-1Ra+TGF-β1双基因组、未转染组、空白组.上述转染组均以LipofectamineTM2000Reagent脂质体为转染媒介.各组加入软骨块,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加入20ngIL-1β.于第6天后每组各取4孔1.5ml培养基,ELISA法检测TGF-β1和IL-1Ra的含量,RIA法检测IL-1β和TNF-α的含量.收集软骨块做HE染色、阿尔新蓝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检测等组织学观察.结果转染组IL-1Ra或TGF-β1有较高的表达水平;转染组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降低,在双基因组降低最明显,与单基因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转基因组基质染色均比未转染组着色较深.在双基因组软骨细胞排列尚整齐,细胞数量多,基质深染.结论联合基因治疗效果优于单基因,为体外骨性关节炎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 标签: 受体 白细胞介素1 转化生长因子 基因转移技术 软骨细胞
  • 简介:目的使用慢病毒介导BMP-2基因转染滑膜间充质于细胞(SMSCs),检测其安全性,并在体外定向诱导至软骨细胞。方法通过构建包含BMP-2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SMSCs后行安全性分析;各项检测和MicroRNA分析判断转染后的SMSCs是否进入软骨细胞分化谱系。结果贴块法获得的SMSCs在经分离纯化后,表现出间充质干细胞应有的结构和表面标志物,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增殖动力学、核型分析、致瘤型分析等证实被慢病毒转染的SMSCs安全。Westernblot、免疫荧光等证实且能稳定表达BMP-2蛋白。14d后,免疫组化、MicroRNA检测等证实在不需外加外源性BMP-2的体外环境下SMSCs可自发向软骨细胞分化。结论经重组慢病毒载体感染的SMSCs足够安全,能稳定表达BMP-2,体外能自发向软骨细胞分化。

  • 标签: 滑膜 间质干细胞 慢病毒属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 简介:为研究胚胎软骨在创伤愈合过程中是否也具有无瘢痕愈合的特点,将孕23天(孕期为31天)的胚胎耳行全层切开,缝合后送回子宫内。分别于术后3、5、7、14天将创伤耳取下。同时在成耳上也做全层切开,并于手术后3、7、14、21天将创伤耳取下。对标本进行大体、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胎软骨是由纤维组织将伤口两端连接,为瘢痕愈合,但愈合过程较成速度快,炎症反应小。结论:胎软骨的创伤愈合为瘢痕愈合,但仍然不同于成软骨,表现为愈合速度快,炎症反应少。

  • 标签: 胚胎 软骨 创伤愈合
  • 简介:目的探讨珊瑚羟基磷灰石(CHA)结合转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以CHA作为转VEGF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可吸附载体,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将其植入尺骨中段10mm骨缺损处,以CHA/BMSCs、自体骨移植组和空白组作为对照,在术后2、4、8、12周进行大体解剖、X线摄片、病理组织切片、生物力学测试,观察各组骨愈合程度及力学强度。结果术后8周病理组织切片及X线摄片显示实验组骨缺损基本修复,效果优于对照组。生物力学测试显示术后12周组织工程骨组组抗扭转强度优于自体骨移植组。结论CHA结合转VEGF基因BMSCs构建组织工程骨可用于骨缺损修复,优于自体骨移植组。

  • 标签: 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转移技术 组织工程
  • 简介:目的比较HBVS基因与HCVC基因真核表达质粒融合基因免疫与联合基因免疫的效果,为HBV和HCV融合基因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同时含HBVS基因与HCVC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SCpcDNA3.1、含HBVS基因真核表达质粒SpcDNA3.1、含HCVC基因真核表达质粒CpcDNA3.1分别免疫小鼠;将SpcDNA3.1+CpcDNA3.1联合免疫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抗HBs和抗HCV。结果无论是抗HBs和抗HCV阳转出现的时间、阳转率和体液免疫应答强度,融合基因免疫都优于联合基因免疫:融合基因免疫的抗HBs的应答强度低于SpcDNA3.1质粒的免疫,抗HBc的应答强度高于CpcDNA3.1质粒的免疫。结论HCVC基因或其表达产物对HBVS基因或抗原的表达和提呈有抑制作用;HCVC基因与HBVS基因相融合,更有利于HCV核心蛋白的提呈。

  • 标签: 融合基因免疫 联合基因免疫 C基因 效果研究 pcDNA3.1 真核表达质粒
  • 简介:目的为了对电损伤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建立一个以非热为主、高压电损伤组织进行性坏死的模型。方法自行设计电击系统一套,新西兰大白兔75只,45只用于极板大小、击伤时间、间隔时间和损伤程度筛选,其余30只建立动物模型。方法采用临床解剖探查、烧伤指数(IDBI)分型和^99Tc^m-MDP同位素扫描γ照相等进行研究。结果模型条件为损伤场强17000V/m,电流强度554mA,平均电流密度小极板下137mA/cm^2,大极板下21mA/cm^2。组织温度平均仅升高1.73℃,排除了热性损伤。产生了轻、中、重、特重和毁损5种不同程度的损伤模型。早期没有肉眼可见的皮肤坏死。重度以上3个模型分别在伤后12、7、5d伤肢丧失。结论非热因素是该组模型电损伤的主要原因,并具有典型的临床特征。

  • 标签: 电损伤 动物模型 非热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肿瘤基因组图谱和基因共同表达网络鉴定乳腺癌的关键基因。方法: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寻找乳腺癌的关键基因,并使用免疫组化或PCR对其进行验证,从而鉴定出该癌症新的生物标志物或潜在的治疗靶点。结果:从WGCNA中,我们发现了53个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的基因。其中,ACTB和DDX5基因在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中表现出高表达,而DDX5在TCGA伴转移的乳腺癌样本中也有高表达。结论:ACTB和DDX5基因在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中表现出高表达,可能为乳腺癌的关键基因

  • 标签: 肿瘤基因组图谱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乳腺肿瘤 数据挖掘 生物学肿瘤标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肿瘤基因组图谱和基因共同表达网络鉴定乳腺癌的关键基因。方法: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寻找乳腺癌的关键基因,并使用免疫组化或PCR对其进行验证,从而鉴定出该癌症新的生物标志物或潜在的治疗靶点。结果:从WGCNA中,我们发现了53个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的基因。其中,ACTB和DDX5基因在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中表现出高表达,而DDX5在TCGA伴转移的乳腺癌样本中也有高表达。结论:ACTB和DDX5基因在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中表现出高表达,可能为乳腺癌的关键基因

  • 标签: 肿瘤基因组图谱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乳腺肿瘤 数据挖掘 生物学肿瘤标记
  • 简介:目的构建一种实用稳定的CO2人工气腹动物模型,模拟新生儿腹腔镜手术环境。方法32只健康新西兰幼(3周龄,体重0.8~1kg),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单纯腹腔麻醉;开腹组,麻醉后行开腹手术暴露腹腔;低压气腹组,腹腔气腹压力维持于6mmHg;高压气腹组:腹腔气腹压力维持于12mmHg。采用10%水合氯醛3ml/kg腹腔麻醉,追加采用4%水合氯醛1ml/kg。麻醉时间持续4h。气腹组采用精密电子压力计控制CO2输入的方法维持目标气腹压力。结果应用精密电子压力计可以维持理想的气腹压力。各组幼围手术期心率、呼吸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h内进食量恢复正常,术后7d切口拆线,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出血及死亡。结论采用幼作为动物模型、精密电子压力计维持CO2气腹压力的方法,可成功建立用于研究新生儿腹腔镜手术的CO2人工气腹模型。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CO2气腹 幼兔 新生儿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实验 不同负重关节 软骨缺损的 机体自我修复能力 ,探讨力学刺激在软骨自我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膝关节的 股骨髁后部、股骨髁前部、股骨滑车及肩关节的肱骨头等不同负重关节 部位, 深达软骨下骨(未穿透软骨下骨)的全层缺损软骨,并于术后 8周进行大体标本、组织学评价, 比较不同负重关节 区域的自体软骨修复效果。结果 术后 8周取材时均可见缺损部位有透明样组织长入,不同负重部位的自体软骨修复效果有较大差别,从修复效果优到差依次为股骨髁后部、股骨髁前部、股骨滑车和肱骨头处。结论 正常负重状态下的适当压缩载荷对关节软骨修复产生积极的正向作用, 从而造成较大的软骨缺损自体修复效果差异 。

  • 标签: 股骨 骨软骨损伤 软骨组织工程
  • 简介:目的建立髌骨倾斜的模型并观察髌股关节软骨损害的变化,为临床治疗髌股关节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3组,每组8只,行右膝髌骨内侧支持带松解和外侧支持带紧缩术,术后不固定右膝关节。左膝髌骨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2周、4周、8周处死取材,分别进行髌骨倾斜角CT测量、髌骨关节面软骨大体观察、软骨组织Mankin评分。结果(1)实验侧髌骨倾斜角明显大于对照侧;(2)术后4周可见关节软骨软化,色泽晦暗,裂隙形成;术后8周关节软骨粗糙,有大的裂隙且色泽晦暗;对照组无软骨退变;(3)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关节软骨,术后4周时,关节软骨轻度变性,可见软骨细胞变扁,表面不规则,术后8周时,软骨明显变性,可见软骨细胞增殖,排列紊乱,基质减少,潮线不完整。根据软骨Mankin评分,术后4、8周时右膝实验组得分明显高于左膝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骨倾斜后4周,髌骨外侧关节面软骨出现软骨软化,随着时间的延长软骨退变进一步加重,为治疗髌股关节软骨疾病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髌骨软骨软化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 目的:在基因建档中检出DYS449基因座多带型。方法:提取送检样本DNA,经两种扩增试剂盒检测及DNA测序分析。结果:送检样本在DYS449基因座检测出双等位、三等位基因分型,阴阳性对照分型结果准确。结论:多拷贝RM Y-STR基因座异常分型发生率较高,在法医学的实际应用中应予以注意。

  • 标签: []法医遗传学 Y 染色体 Y-STR 多等位基因分型
  • 简介:目的探讨酶洗法制备气管支架的最适宜处理周期。方法健康新西兰24只,随机分为4组(n=6)。以新鲜未处理气管作为对照组(A组),按照酶洗法2、3、4个周期处理气管作为实验组(B组、C组、D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标本处理后光镜组织学观察.电镜扫描观察超微结构,并测量气管最大拉伸力、破裂力、变异率等生物力学性能。结果B、C组气管支架的最大拉伸力、最大破裂力和变异率均显著大于A、D组;组织学观察显示A组有大量黏膜上皮细胞,B组见部分黏膜上皮细胞,C、D组未见黏膜上皮细胞;电镜扫描显示实验A、B、C组气管支架的细胞基质和胶原纤维明显多于D组。结论经酶洗法处理3个周期的气管支架具有理想的去抗原效果和生物力学性能,并具有较完整的细胞外基质.适合用于构建组织工程同种异体气管。

  • 标签: 组织工程 酶洗法 生物力学 细胞外基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有创操作术后青霉素对感染预防的剂量及相应疗效。方法将9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A、B、C三组,制作外股骨骨折外固定模型。术后给予A组40万U青霉素肌注,1次/天,应用3天,同时每日换药1次;给予B组80万U青霉素肌注,1次/天,应用3天;给予C组40万U青霉素肌注,1次/天,应用3天。术后3周对3组实验动物手术切口局部行分层穿刺后行细菌培养。结果A、B、C三组分别有1、2、12只菌培养可见有菌落生长。经过统计学分析A、B两组抗感染效果明显优于C组。同时A、B、C三组分别有0、8、1只死亡,经过统计学分析B组致死率明显高于A、C两组。结论相较于40万U青霉素肌注1次/天,80万U青霉素1次/日肌注或40万U青霉素1次/日肌注加换药处理更能有效地预防骨折模型制备过程中感染的发生,但80万U青霉素1次/日肌注致死率高于40万U1次/日,综合考虑,40万U青霉素1次/日加换药是预防有创操作术后感染的最好办法。

  • 标签: 模型,动物 新西兰大白兔 股骨 骨折 青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