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无充气腋窝和耳后腔镜甲状腺手术以及甲状腺手术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成三组,A组患者通过无充气腋窝治疗,B组患者通过耳后手术治疗,C组患者通过手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间、引流液总量、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声嘶、切口血肿、淋巴漏)。结果: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9.38±20.16)min、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1.26±10.76)min,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8.46±8.4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引流液总量为(110.16±30.46)ml,B组患者的引流液总量为(120.41±43.52)ml,C组患者的引流液总量为(76.56±22.4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患者通过无充气腋窝和耳后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耳后入路腔镜 无充气腋窝入路 颈前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位行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段椎体结核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自2003年6月~2005年10月,我院采用低位手术治疗胸段椎体结核11例,手术包括病灶清除、白体髂骨植骨及应用前路钛板内固定。其中男7例,女4倒;

  • 标签: 椎体结核 病灶清除 颈前入路 固定治疗 颈胸段 低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胫骨平台骨折中应用改良外侧与传统外侧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试验主要收集我院2020.11至2022.10收治的4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平均分组研究,主要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1例,前者施以传统外侧手术疗法,后者施以改良外侧手术疗法,评析二者临床指标及膝关节恢复情况。结果: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指标及膝关节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与传统外侧手术疗法相比,改良外侧手术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恢复情况,大大缩短患者骨折部位康复时间,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传统前外侧入路 改良前外侧入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前外侧和后外侧切开复位加压钢板固定手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 2016年9月至 2020年9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骨科的35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手术病例,其中17例采用外侧,18例采用后外侧,均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所有病例随访至少一年。通过比较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一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等数据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外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 132.3 ±41.3) min,与后外侧组(120.2. 0 ± 36.7) min 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 > 0. 05); 外侧组平均术中出血( 279. 4 ± 79.2) ml,与后外侧组( 255. 6± 66.2) ml 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 05) 。术后一年随访时外侧组肘关节MEPS功能评分( 91.8 ± 5. 3) 分,与后外侧组(92. 2 ± 4.6) 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 > 0. 05) 。【结论】 外侧和后外侧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外侧术中出血量多于后外侧组,而两者在手术时间和术后一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前外侧和后外侧切口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70例移位型股骨骨折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分为外侧组36例,后外侧组34例.结果术后3月TUG试验外侧组结果更佳.结论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中外侧效果更好.关键词外侧,后外侧,半髋置换TheclinicalanalysisofthetreatmentofthefemoralneckfracturesintheelderlywiththeanteriorandposteriorlateralapproachJIANZheng-guang,CUIWei,XUZhi-gang,etal??DepartmentofOrthopedics,XiangchenPeople'sHospital,Suzhou21513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comparetheanterolateralandposterolateralincisionlinebipolarfemoralheadarthroplastycurativeeffectforthetreatmentoffemoralneckfacGture??Methods70casesoftypedisplacementofthefemoralneckfracturelinebipolarfemoralheadarthroplastypatientsdividedintoanterolateralgroup36casesafterthelateralgroupof34cases??ResultspostoperativemarchTUGanterolateralgroupsoftestResultsisbetter??ConclusionbipolarfemoralheadarthroplastyfirstlateralapproachisbetteKre??ywordsanterolateralapproach,posterolateralapproach,halfahipreplacement中图分类号R7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30-02

  • 标签:
  • 简介:随着腹腔镜胰腺手术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国内部分胰腺中心已逐渐开展。钩突切除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关键步骤之一,影响着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的R0切除等,如何较好处理钩突切除仍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难点之一。目前,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钩突切除的方法众多,各有利弊。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总结了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静脉优先联合右后动脉优先的方法切除钩突,可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肿瘤的R0切除率。在临床实践中该优势明显,安全可行。

  • 标签: 胰腺肿瘤 腹腔镜检查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钩突
  • 简介: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经成为关节外科近年来最成功的手术之一。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人们希望能找到一种更符合快速康复(ERAS)要求的手术方式。直接前方THA成为一种热门的选择。目的:探讨直接前方与后外侧THA近期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按时间顺序,依次抽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分别采用直接前方和后外侧行THA的两组病历资料,每组100例。所有患者均随访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平均髋臼假体直径、术后1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平均假体直径及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前方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少)于后外侧组(P〈0.05);直接前方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定量表8个维度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后外侧组(P〈0.05)。结论:直接前方THA与后外侧THA相比,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直接前方入路 后外侧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 生活质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直接与后外侧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直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作为A组,后外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Haris髋关节评分以及手术平均用时、患者出血量、平均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等数据。结果:A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均高于B组(P

  • 标签: 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效果
  • 简介:股骨头坏死往往出现髋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该股骨头坏死有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1]。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终末方案,不同手术均能够完成全髋关节置换,如后外侧、外侧、后侧外侧等,其中后外侧是主流手术^[2]。但是临床观察发现,后外侧切口较长且发生皮缘愈合困难较为频繁。近年来,直接前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逐渐受到骨科医师的重视,手术量逐渐增多。本次研究比较改良Gibson和直接前方两种手术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更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改良Gibson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后外侧入路 临床疗效 股骨头坏死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经应用超普疝装置(UHS)行腹膜间隙无张力成人腹股沟疝修补的手术操作要点,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4月至2014年5月,应用UHS行开放式腹膜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3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20例患者全部治愈,手术时间38~90min,平均53min。随访290例(90.6%),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腹股沟区有慢性疼痛9例(较严重3例),阴囊水肿15例,脂肪液化6例,皮下淤血5例,复发1例,感染1例,无睾丸萎缩、睾丸坏死、肠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轻量型部分可吸收UHS腹膜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疗效满意。补片能完全覆盖耻骨肌孔,增强腹横筋膜前后壁,应用UHS腹膜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是目前治疗成人腹股沟疝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腹股沟 疝修补术 腹膜前间隙 超普疝装置
  • 简介:目的探讨国人经内侧行Rigidfix横穿钉内固定系统重建交叉韧带(ACL)的操作过程中发生股骨关节面软骨损伤的可能性.方法选取9具防腐成人膝关节标本,男5具,女4具左膝6具,右膝3具,平均死亡年龄为34.8岁(26~45岁).在标本上采用Rigidfix内固定系统分别于水平位0、45°、90°模拟ACL重建术,并统计3个角度横穿钉导入口与股骨外髁关节软骨面的位置关系.结果Rigidfix股骨导向器位于水平位90°时,9个样本均有发生医源性软骨损伤(100%).Rigidfix股骨导向器位于水平位45°时,9个样本中有6个发生医源性软骨损伤(66.7%).Rigidfix股骨导向器位于水平位0°时,9个样本中仅有2个发生医源性软骨损伤(22.2%).结论在使用Rigidfix横穿钉内固定系统行前内侧重建ACL时,均有损伤股骨关节面软骨的危险,因此不建议Rigidfix系统经内侧确定股骨隧道内口.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软骨 关节 前内侧入路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后脓肿置管引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就诊的,经本院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诊为骶脓肿,并行超声引导下经臀大肌置管引流的48例患者。分析骶脓肿形成的病因、位置、大小、形态、导管型号、引流时间,与导管相关疼痛和置管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短期与长期疗效,引流管使用的型号分别为8F、10F、12F及16F,并且根据导管型号将病例分为4组,比较组间脓肿引流时间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脓肿体积与引流时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检验。结果骶脓肿成因包括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38例,先天性巨结肠术后3例,放射性直肠炎2例,直肠癌术后复发并肠穿孔1例,克罗恩病1例,阑尾炎并脓肿形成1例,直肠瘘1例,胰腺假性囊肿术后1例。脓肿最大直径为24-135mm,体积为4.8-283.4ml。引流管使用型号为8-16F,引流管留置时间为1-52d(平均13d)。42例(91.3%,42/46)患者骶脓肿可充分引流无需进一步手术,有4例(8.7%,4/46)患者引流效果不佳需进一步手术治疗。8-16F不同型号引流管组间引流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脓肿体积与引流时间呈正相关(r=0.281,P<0.05)。经臀大肌置管引流术中及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臀大肌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和易耐受的深部盆腔脓肿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检查 介入性 脓肿 引流术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改Stoppa治疗骨盆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改良Stoppa治疗骨盆环骨折患者12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髓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65~110min、平均87min,术中失血量200~700ml、平均330ml,无重要神经、血管损伤及切口感染发生12例患青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定按Majeed评分标准:优10例、良2倒结论改良stoppa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显露清晰、复位固定相对简单、疗效好等优点,是骨盆环骨折显露及固定的不错选择。

  • 标签: Stoppa入路 骨盆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床突脑膜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床突脑膜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均采用以蝶骨嵴为中心的翼点。结果Simpson Ⅰ级切除12例,Simpson Ⅱ级切除6例,Simpson Ⅲ级切除2例,Simpson Ⅳ级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8例患者视力有较明显改善,遗留轻偏瘫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余疗效满意。结论 在熟练掌握术区显微解剖的基础上,经翼点,利用显微外科手术可明显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但对与下丘脑、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海绵窦等重要结构粘连过于紧密的肿瘤,即使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手术风险仍较大,可考虑姑息手术结合术后放疗。

  • 标签: 脑膜瘤 翼点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DAA)或后外侧(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作为资料,纳入时间2019年1月至12月,随机分组各5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行DAA手术、PLA手术,比较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假体髋臼外展角、假体髋臼前倾角、偏心距差异及双下肢肢体长度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0%,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采取PLA与DAA均可促进术后良好恢复,但后者相对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 标签: 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全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hip replacement , THR )中直接( Direct approach , DAA )与后外侧( Posterolateral approach , PLA )的术后护理及早期功能康复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考虑到研究的便利性及数据的完整性,研究对象、手术设备、参与研究的医护人员等均出自我院,通过筛选,共有 120 例患者符合研究要求,经过医生的诊断,所有患者均需要采取 THR 治疗,按照的方式不同将研究资料进行分组, PLA 方式的 60 例为 A 组, DAA 方式的为 B 组,术后需要对二组患者给予科学的护理,并对早期功能康复训练给予指导。结果 用 Harris 评分对髋关节的术后疼痛进行评价,用 UCLA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经分析,术后 3 个月的两项指标评分组间对比中, B 组要明显优于 A 组( p<0.05 ),而术后 6 个月,再将二组的两项指标进行评分并对比,发现无显著差异( p>0.05 )。结论 直接 THR 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可以降低术后疼痛, 尽快 改善髋关节功能。但是从长期疗效来看,术后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以及早期功能康复训练的指导, DAA 和 PLA 均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入路 早期康复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经纵裂显微手术治疗大脑动脉远端动脉瘤的手术效果,探讨大脑动脉远端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13例大脑动脉远端动脉瘤患者采用纵裂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均行手术夹闭动脉瘤,12例恢复良好,1例术后出现偏瘫,半年后肢体肌力恢复。结论采用额部纵裂治疗大脑动脉远端动脉瘤治疗效果满意,可作为首选入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大脑前动脉 纵裂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