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门诊药房贮藏和风险管理控制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1月期间我院门诊药房贮藏的药品46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3种,对照组23种,分别接受门诊药房药品贮藏的风险管理和常规管理,比较两组药品的贮藏风险事件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贮藏术语表述不当1例,药物不良反应0例,药患纠纷0例,贮藏差错1例,总计2例;对照组贮藏术语表述不当4例,药物不良反应2例,药患纠纷1例,贮藏差错1例,总计8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11例,较满意10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95.5%;对照组患者满意10例,较满意6例,不满意6例,满意度72.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药房药品贮藏的风险管理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药品贮藏风险事件发生几率。

  • 标签: 门诊药房 药品贮藏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亚低温应用于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分组方式在保证患者一般资料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血小板调脂等常规治疗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亚低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一个月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亚低温治疗应用与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配合医师治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亚低温 重症脑卒中 价值评估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中药材在进行储藏期间,会有所变质,使得某类化学构成总量有所减小。把握储藏相关进程及各类化学构成间的关联性,健全储藏条件,能够制订科学的储藏期。

  • 标签: 化学成分 影响 中药材 贮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亚低温治疗对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和护理。结果亚低温治疗期间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仅有寒战等不适表现,除3例肺部感染外,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亚低温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缺损状况。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促进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 标签: 出血性脑卒中 亚低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调钠/低温透析在血液透析低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40例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透析,观察组进行低温可调钠透析,比较两组透析过程中血压水平的变化情况及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透析中、透析后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治疗中对照组低血压发生次数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治疗中采用低温可调钠方法进行透析,可有效减少治疗中出现低血压的次数,确保患者血压稳定,提高其对透析的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低温可调钠透析 血液透析 低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出血患者行镜下低温等离子术的治疗及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2月-2017年12月90例鼻出血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镜下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比较两组鼻出血治疗效果;鼻出血止血平均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QOL-100评分;二次手术治疗率。结果观察组鼻出血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鼻出血止血平均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QOL-100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QOL-100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二次手术治疗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出血患者行镜下低温等离子术的治疗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症状,降低二次手术治疗率,改善生存质量,加速康复。

  • 标签: 鼻出血患者 镜下低温等离子术 治疗及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亚低温疗法对脑损伤的治疗机制,并综述了亚低温疗法的应用进展以及与其他保守治疗和外科治疗的联合疗法;并针对亚低温疗法中的应重点关注的控制点进行了总结梳理,以期为亚低温疗法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和依据。

  • 标签: 亚低温疗法 重症高血压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亚低温联合治疗脑溢血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用11随机数字法分2组讨论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溢血患者80例,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40例接受亚低温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2.50%高于对照组77.50%,且P<0.05。比较两组患者NIHSS评分,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建议临床治疗脑溢血疾病可考虑将亚低温联合治疗作为首选方式进行选择,其疗效突出,且在改善疾病预后和神经功能缺损等方面作用更为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脑溢血 亚低温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术治疗小儿鼾症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间治疗的鼾症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4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进行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在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并在术后6个月对患儿进行随访观察复发情况,通过患儿打鼾、鼻塞、呼吸暂停、呼吸受阻症状改变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儿术中出血量、疼痛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80.0%,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在术后6个月的随访中,观察组患儿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术用于治疗小儿鼾症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缩短患儿在手术中的时间和出血量,对于患儿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与传统手术方式比较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内窥镜下 低温等离子射频术 小儿鼾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于耳鼻咽喉良性肿瘤的医治工作中,开展低温等离子术进行手术后,评价其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本次研究范围的起止时间限定为2017年01月,终止时间限定为2017年06月,研究人员设定为因耳鼻咽喉良性肿瘤疾病到我院进行手术医治的病人,从中抽取56例,按照数量对等原则进行平均分组,其中予以低温等离子术进行相关医治的28例病患为离子组,开展常规手术方式进行相关医治的28例病患为常规组,对所有病患治疗后的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予以整理与记录,进而评价其治疗的有效性。结果离子组病患术后良性肿瘤愈合的时间为(9.5士1.7)天,术后出现疾病复发的病例为0例,明显低于常规组术后良性肿瘤愈合的时间与疾病复发的病例2例,得到P<0.05。结论于耳鼻咽喉良性肿瘤疾病的医治工作中,开展低温等离子术进行手术后,术后良性肿瘤愈合的时间较短,且术后出现疾病复发的病例未0例,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因而在该疾病的相关医治中低温等离子术医治方式值得推荐。

  • 标签: 疾病复发 肿瘤愈合时间 耳鼻咽喉疾病 良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后3d、治疗后7d的颅内压。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1.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d、7d颅内压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3d、7d颅内压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亚低温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快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具有在临床进行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亚低温 去骨瓣减压术 重型颅脑损伤 临床疗效 颅内压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亚低温治疗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亚低温方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后GCS评分及存活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CS评分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率为93.3%,对照组存活率为86.7%。结论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后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应随时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意识状态,重视护理细节,才能有效降低死亡率。

  • 标签: 亚低温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 护理
  • 简介:郑州市儿童医院SICU从2008-03-2010-11对于在婴幼儿CPR术后治疗中采取了包括亚低温治疗仪在内的综合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其应用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心肺复苏术 低温 人工 人类
  • 简介:摘要椎间盘突出症病因复杂、症状表现多样,传统治疗如保守治疗、局部注射以及开放手术等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在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脊柱微创手术由于其显著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应用中得到认可。其中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作为脊柱微创手术的典型代表,由于其治疗适应症窄以及疗效不确定等原因并未在临床中得到推广。基于此,本文对近些年关于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 标签: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 椎间盘突出症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和腺样体切除术联合治疗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鼾症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腺样体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进行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和手术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指标评分和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鼾症应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和腺样体切除术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手术指标情况,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感,提高了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腺样体切除术 鼾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鼻出血患者经鼻内镜低温等离子治疗的护理,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11月收治88例老年鼻出血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88例老年鼻出血患者,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止血成功85例,内镜下未能发现出血点而行后鼻孔填塞者3例。结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止血是治疗鼻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创伤小,止血可靠,其中治疗前、后的精心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后鼻孔鼻出血 低温等离子 老年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肺复苏患者术后应用亚低温治疗后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给临床治疗提高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医院急性心肺复苏后恢复自主循环的6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应用冰袋进行常规降温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经治疗24h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MBI和NF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心肺复苏患者术后应用亚低温治疗后,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亚低温治疗 心肺复苏 血流动力学 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仪对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后中枢性高热患者降温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后高热患者4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发热时应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对照组给予常规降温,比较两组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降温处理后0.5、1、2、72h与降温处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4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亚低温治疗仪对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后引起中枢性高热患者进行降温,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家属对降温效果满意度高,可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亚低温治疗仪 重症颅脑损伤 手术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在咽喉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治疗效果。方法本文将52例咽喉部手术患者纳入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分组方法采用抽签法,在治疗方法上,对照组进行常规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进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两组治疗期间,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具体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1年,统计两组复发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进行各自治疗以后,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术后不良反应评分和1年内复发率方面,均远优于对照组,组间体现为P<0.05的最终检验定论,探析价值突出显著。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相比于常规咽喉部切除手术,患者的接受度更高,不良反应更微弱,术后复发率较低,是既有效又安全的治疗方式,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低温 等离子 射频消融术 咽喉部手术 价值 效果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早期低温高容量血液滤过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和肾脏的实际保护效果,本文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着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包括4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对照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入院后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再入住ICU后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试验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温高容量血液滤过进行治疗,连续治疗7天,观察两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两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后的血糖、呼吸频率、白细胞数量以及心率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是相对来说试验组重症颅脑患者改善的效果更加明显(P<0.05);两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后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肌酐(Cr)以及S100B蛋白(S-100B)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是相对来说试验组重症颅脑患者改善的效果更加明显(P<0.05)。这表明在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的治疗过程中采用早期低温高容量血液滤过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有助于保护患者的脑和肾脏功能。

  • 标签: 早期低温高容量血液滤过 重症颅脑损伤 肾功能 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