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呼吸内科患者的感染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进行有效改善。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所收取的165例呼吸内科感染病患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研究分析呼吸内科患者受的感染因素主要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呼吸道侵袭性操作的感染、患者自身因素、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等有关。结论对呼吸内科患者受感染的原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进行改善,有利于帮助病患预防和控制病情,改善症状,使得身体得到快速恢复,从而有效提升防治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呼吸内科 医院感染 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大型综合医院感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不断递增,影响了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因此,有必要对医院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本文对大型综合医院感染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对降低医院发生感染的具体策略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希望从根本上避免或减少感染问题的发生。

  • 标签: 大型 综合医院 感染 影响因素 对策研究
  • 简介:摘要对于住院的骨科患者,一般多数是需要做手术的或者是手术后的患者,如果发生了感染,多数的病情就会恶化,或者感染不容易被控制,有的甚至会严重的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骨科医院要对患者病房的空气、对患者的护理用品以及医务人员的手等要进行加强消毒的管理,从而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并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 标签: 骨科病房 控制 医院感染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情况,并探讨具体诱发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患者,收集其血液、尿液或脓性分泌物等标本,开展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全部患者感染部位和科室分布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分布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中上呼吸道47例,占比为23.50%,下呼吸道46例,占比为23.00%;医院感染分布科室主要为儿科,妇科,产科室,占比分别为31.50%、20.50%和15.50%。结论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与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关系密切,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感染分布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易感人群,进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医院感染 肺炎克雷伯菌 临床分布 易感人群
  • 简介:肠道门诊是医院收治隔离肠道传染病的场所,以诊治各类原因所致腹泻患者为主,是医院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治疗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的关键环节。

  • 标签: 交叉感染/预防和控制 门诊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院信息管理平台在优化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6年2月-2017年4月应用信息管理平台,做好档案归类以及内容汇报监督工作,对我院的感染管理系统进行监管,对比管理平台应用后对我院医生在进行病例上报的错误率、内容合格率以及上报的人员比例。结果进行平台管理优化后我院工作人员的上报错误率不断下降(P<0.05),内容合格率以及人员参与度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P<0.05)。结论借助信息管理平台的作用能够明显优化感染管理的管理效率,提高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及时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感染措施,更好的进行卫生条件的改善。

  • 标签: 信息管理平台 感染管理
  • 简介:摘要目前,呼吸道传染疾病的制止和预防已成为世界公共卫生组织和现代医学所面临的首要问题1。对呼吸感染患者进行隔离防,已成为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手段。对于水痘、麻疹、真菌孢子、结核等呼吸道感染疾病,多数国家已经开始进行此类疾病的控制与预防,对感染因素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并制定出相应的标准和规范2。为了有效阻断呼吸感染疾病的传播,我国对呼吸道传染病的研究上也给予了大量物力和人力支持,着重入手于呼吸感染疾病的灭菌、隔离、无菌操作、消毒等方面,有效预防了呼吸感染疾病在医院感染,并取得显著进展3。

  • 标签: 呼吸感染患者 隔离保护 预防医院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麻疹的临床特点,根据小儿麻疹病症的原理提出预防措施和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麻疹患者66例,在临床中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小儿麻疹疾病的特点。结果小儿麻疹以4-5月龄的患儿为发病高峰期,主要以面部出疹和发热为主,66例患儿中,42例患儿有麻疹类疫苗接种史,占63.64%;18例未接种疫苗,占27.27%。结论在小儿麻疹预防方面,需要加强小儿麻疹类疫苗接种工作,同时要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从而有利于降低小儿麻疹发病率,其效果更加显著。

  • 标签: 小儿麻疹 预防 医院感染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基层医院介入室预防医院感染中运用精细化管理的效果。方法建立院感质控组织,精细管理进入人员、物品器材、环境卫生以及消毒灭菌操作。结果统计各项操作的完成度,可得进入介入室人员服从要求的比例为98.9%,空气合格率和合格处理污染物的比例都达到100%,所有经手术患者无一例发生感染。结论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预防介入室发生感染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介入室 预防感染
  • 简介:摘要医院感染已成为当今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医院要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升护士正确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能力,充分发挥护理部门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医院还要对感染的控制进行监控,把控制感染的工作当做评定医疗质量的一项标准。护理人员自觉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医院感染管理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医院感染率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纳入护理管理的全过程。加强护理工作,完善护理制度,健全监管体系,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有极大作用,可明显提升护理效率,提高护理水平,同时还能提高满意度,对医院感染的防控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医院感染 护理管理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产科医院感染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方法本文选择我院在2013-2017年接收的1500例产妇,对其进行了临床资料分析,并统计了产科医院感染位置、产科医院感染病原菌类型、产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本次实验中,出现产科医院感染的患者有50例,产科医院感染概率为3.33%;产科医院感染位置主要有呼吸道、泌尿道、肠胃道、会阴切口、手术位置、生殖道、皮肤;产科医院感染病原菌类型有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属、白色假丝酵母菌、阴沟肠杆菌、光滑假丝酵母菌;产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有住院时间、是否存在侵入性操作、是否存在妊娠并发症、探视人数,与患者分娩方式无关。结论为了降低产科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概率,医护人员需要控制好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侵入性操作,及时治疗妊娠并发症,对每日探视人数进行明确规定。

  • 标签: 产科医院感染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前未开展强化护理管理期间收治的150例患者为对照组,另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强化护理管理模式下的15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质量管理,观察组采用强化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比较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率为3.33%(5/1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33%(1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病房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进而患者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医院感染 预防 护理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12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患者100例,将2017年12月实施强化护理管理措施作为临界点,于实施前收治的50例作为对照组并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将实施后收治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感染控制护理评分。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感染控制护理评分明显较高,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患者实施强化护理管理不仅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增强护理人员感染控制水平,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护理感染 医院感染 控制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传染病专科医院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干预对策。方法对本院2016年—2017年收治的36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对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解,对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60例肝硬化患者中,出现医院感染的患者共81例,医院感染率为22.5%;患者年龄是否≥60岁、住院时间≥30天、肝功能、是否存在并发症、是否采取侵入性操作,是否应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是否出现腹水以及白细胞计数等方面均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有关。结论在肝硬化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因素众多,治疗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来制定相关的措施,积极预防和控制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肝硬化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2015年3月~2017年2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n=100)采取传统护理模式管理,观察组患者(n=100)采取手术室管理,对两组手术患者1年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情况进行调查,并按照随机抽选的原则,抽取29名护理护理人员,并对其的工作质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率(5%)对比对照组患者(15%)显著要低,存在差异(p<0.05)。且观察组护理质量对比对照组患者则显著要高,存在差异(p<0.05)。结论对于院内感染情况的发生,通过采取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方式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控制,并将整体护理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因此值得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进行大力的推广和采用。

  • 标签: 手术室 细节管理 医院感染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社区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期间的门诊患者70例,依据护理模式差异性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予以常规护理的35例患者为参照组,予以护理管理的35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比对护理效果。结果比对两组患者的感染率,研究组(5.7%)低于参照组(25.7%),组间数据证实后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比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研究组(97.2%)较比参照组(80.0%)更高,组间数据证实后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医院感染预防中应用护理管理可以使医院感染率降低,患者的就诊满意度也会有所提升,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 标签: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加强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对医院感染控制的作用。方法根据《消毒技术规范》中所规定的操作要求对手术室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研究采用回顾性及现场临床观察方法,观察患者术后伤口情况。结果实施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前,空气灭菌合格率、消毒物品灭菌合格率、医护人员手灭菌合格率分别为92.63%、93.75%、88.57%,实施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后,空气灭菌合格率、消毒物品灭菌合格率、医护人员手灭菌合格率分别为98.96%、100.00%、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前,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为6.41%,Ⅰ类切口感染率、Ⅱ类切口感染率、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54%、6.22%、11.34%,实施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后,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为2.57%,Ⅰ类切口感染率、Ⅱ类切口感染率、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39%、2.21%、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内空气、设备、器械等灭菌率。此外,还能够有效降低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室 消毒灭菌监测 医院感染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因素。方法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6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医院感染情况。结果分析结果显示,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率为51.2%,相对而言,慢重型与亚急性感染率高于急重型,差异显著(P<0.05);且患者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感染率越高,感染常见于腹腔,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且年龄越大,合并基础性慢性病症越多,医院感染率也就会越高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造成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为侵入性操作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率较高,患者预后与其自身病情严重性紧密相连,患者长时间住院、侵入性操作以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提高患者医院感染率。

  • 标签: 重型病毒性肝炎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NICU病房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与干预对策。方法抽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期间我科室收治的89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血液以及痰液标本情况,分析真菌、大肠杆菌等病原菌患者分布情情况。结果本次研究的590例患者中,86例发生医院感染,44.19%(38/586)为呼吸道,感染例数最多的部位,紧接着是22.09%(19/86)泌尿道;呼吸道感染比重44.19%(38/86)明显高于泌尿道22.09%(19/86)(=3.475,P=0.038)、胃肠道13.95%(12/86)(=5.346,P=0.032)等其他部位,对比差异显著(P<0.05);格兰阴性菌比重59.78%(69/116)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35.34%(41/116)(=4.524,P=0.036)(P<0.05)。结论NICU病房发生医院感染最多的是呼吸道感染,紧接着是泌尿道感染,对患儿的康复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医护人员应当重视预防感染,主动向家属宣传相关的预防措施,降低感染率。

  • 标签: NICU病房 医院感染 特点 干预对策
  • 简介:随着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侵入性诊疗措施的广泛应用,使临床假丝酵母菌感染发生率日益增高.老年患者由于基础疾病多、免疫功能较差,易产生假丝酵母菌(念珠菌)医院感染.为了解老年患者假丝酵母菌医院感染的现状,统计了本院近3年来老年患者感染中分离的假丝酵母菌菌株并进行了耐药性分析.

  • 标签: 假丝酵母菌 医院感染 现状 调查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