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该文以中国古代哲理故事《田忌赛马》为切入点,提出高职教育以错位竞争的智慧发展观培养人才,实施"成功者的教育理念",着力打造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体现职业教育所特有的教育功能和社会价值。

  • 标签: 错位竞争 职业教育 教育功能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了解脑性瘫痪患儿家长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为医务人员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疏导提供借鉴。通过有计划的与家长进行谈话,观察及了解家长心理变化及家庭情况,总结父母心理变化特点。提示在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运用护理心理学帮助家长面对现实,树立信心,及早的积极参与配合,有利于患儿整个的康复治疗过程。以此总结出脑性瘫痪患儿家长需要深入人文关怀和情感支持,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有利于缓解家长心理负担,减轻家长悲观心理,有助于尽早接受现实,积极面对。

  • 标签: 脑性瘫痪 家长 心理护理
  • 简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保障体系的构建,是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该文通过把握质量标准构建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阐述了建立体系的具体经验和做法,通过一系列的制度保障,构建高效的质量管理平台。

  • 标签: 质量监控 监控体系 评价体系 制度保障
  • 简介:护患关系是护理过程中涉及范围最广泛、影响最复杂的一种人际关系。护理工作有一大部分是通过与患者沟通来实现的,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有效治病的前提和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加强护患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作为护士应充分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并将沟通落实到实际工作的一言一行中。由于医院环境特殊,影响护患沟通的要素很多,现分别从护士和患者的角度来讨论每个要素。

  • 标签: 护士病人关系
  • 简介:产学研结合是发展高等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我国科技创新、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围绕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对开展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进行了总结,叙述了医学检验的学科特点,分析了目前检验医学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及近几年来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几种模式。通过实践认识到:产学研合作可以促进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全面提升,是培养复合型检验医学人才重要途径。

  • 标签: 产学研合作 高等教育 医学检验
  • 简介:摘要伴随着新医疗改革制度的深化,医保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升,提出强化沟通、避免医疗纠纷、提高医院公信力。据调查显示,医院80%医疗矛盾即是由于缺乏沟通沟通不当造成。因此,做好沟通从而提升医保服务质量,成为当前医疗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就此,文章就强化有效沟通,提升医保服务质量进行简要分析。

  • 标签: 有效沟通 医保服务 质量提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授权理念下健康教育用于胆结石围术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84例胆结石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家庭授权理念下健康教育)与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各42例。对比两组心理状态、积极度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前、出院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认知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观察组所有积极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时情感反应、疼痛、躯体活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授权理念下健康教育可缓解胆结石手术患者围术期不良心理情绪,提高积极度,改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家庭授权 健康教育 胆结石 围术期
  • 简介:该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等,试图在以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为核心目标。探究符合大学生思想心理发展特点的,针对性强、实效性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及实践路径和艺术,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参考。

  • 标签: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实践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沟通技巧在健康体检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三年来健康体检人群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沟通效果。结果对两组体检者的护理体验进行详细评分,两组体检者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沟通组体检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体检者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健康体检人群的护理中巧妙运用沟通技巧,能够有效提高护患交流,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沟通技巧 健康体检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药房工作中的医患沟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良好的药患关系,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方法患者在取药的过程中对医患发生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防范措施。结果从目前的形式上来看,门诊药房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包括很多种,需要医患之间加大沟通力度。医院取药的等候时间应进一步缩短,取药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当患者在就诊中的其他环节遇到问题又与药房缺乏沟通时也导致患者取药时发泄不满。结论药剂人员应当加强管理力度,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平时与患者加强沟通,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药患纠纷。

  • 标签: 门诊药房 医患关系 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五习惯”护患沟通模式。方法基于文献研究和焦点小组讨论初步拟定“五习惯”护患沟通模式初稿,采用德尔菲法,经过两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五习惯”护患沟通模式。结果2轮专家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和83%,第一轮咨询中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7-0.87,两轮专家咨询的变异系数分别为8.6%-19.72%和5.63%-14.58%,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079和0.078(P<0.05)。最终确定的“五习惯”护患沟通模式包括5个维度,14条子项目及相对应的32条技巧,23个示例和17项预期目标。结论“五习惯护患沟通模式兼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可为护理教学和临床带教提供参考。

  • 标签: &ldquo 五习惯&rdquo 护患沟通模式 德尔菲法 焦点小组
  • 简介:摘要伴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医患关系成为当下医疗行业及社会中最为敏感的问题,而医患沟通作为医患关系中主要的一部分,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中。不过,就当下医患关系情况来看,由于医患沟通体系不够完善,致使医疗活动展开比较困难,甚至还引发了一些医疗纠纷问题。基于此,医患双方为解决该问题,应做到双方共同努力,以积极有效的医患沟通方式,强化医患关系。

  • 标签: 医患沟通 医患关系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注射室护理中的护患沟通技巧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我院门诊部注射室的100例注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对照组实施传统沟通技巧护理,对观察组采用优化沟通技巧护理,对比两种护患沟通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投诉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沟通技巧应用在门诊注射室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投诉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门诊注射室 护患沟通 优化沟通技巧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84例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肢体语言沟通。结果观察组的患儿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在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语言应用在儿科护理干预中,能有效提高患儿的依从性,降低其抵触感,确保治疗的顺利实施,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肢体语言 沟通 儿科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医院对就诊患者的电话回访记录,分析医患沟通过程中所暴露的矛盾和问题。方法解读对就诊患者的电话回访记录,根据患者所反映的问题,查找医院及医护人员在医患沟通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结果认为医患沟通是提高诊疗效能的必然要求,医护人员通过与患者之间融洽、平等、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够全面详尽地了解相关信息,有针对性地调整治疗方案,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护服务。

  • 标签: 电话回访 医患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沟通技巧在儿科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静脉输液患儿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结果观察组的患儿在依从性和一次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和家属配合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儿的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门诊输液护理中国对患儿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沟通技巧 儿科门诊 输液护理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效果效果。方法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期间儿科收治的患儿中,有120例患儿家属容易参与本次实验研究,120例患儿分为两组,各有患儿6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采取个性化护理搭配肢体语言沟通,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以及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通过一段时间护理后,实验组患儿的护理依从率明显升高,完全依从患儿有28例,部分依从患儿有26例,不依从患儿有4例,对照组中,完全依从患儿仅有19例,部分依从患儿有20例,不依从患儿有11例,两组患儿中对治疗不依从的例数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两组患儿家属实施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实验组患儿家属对采取肢体语言沟通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儿科患儿的护理中采取肢体语言沟通,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护理效果,提高患儿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率,促进患儿家属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改善患儿预后的同时促进患儿康复,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肢体语言沟通 针对性护理 护理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肢体语言沟通对小儿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选取我院儿科治疗的患儿100例,根据使用的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实行常规护理的患儿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联合肢体语言沟通的患儿为实验组。结果对照组的患儿依从性,对操作的接受率小于实验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对照组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小于实验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较大差别(P<0.05)。结论对儿科的患儿实行常规护理联合肢体语言沟通,可以提高患儿依从性,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肢体语言沟通 小儿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治疗性沟通对精神科患者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7月期间精神科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68例,分为两组。其中34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外34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治疗性沟通,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SDS及SAS评分)。结果观察组SAS评分(32.47±5.68)、SDS评分(34.54±6.12)低于对照组(41.29±5.31),(42.63±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性沟通有利于改善精神科患者的消极情绪,促进精神疾病患者病情好转,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治疗性沟通 精神科疾病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强护患沟通对化解门诊护理纠纷的作用。方法研究时段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取以上时段内本院门诊收治的226例患者实施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113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采用加强护患沟通护理,分析两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纠纷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护理中应用加强护患沟通,既可降低门诊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又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 标签: 加强护患沟通 化解 门诊护理纠纷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