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麻杏石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程进行分析整理。从麻杏石汤的组成成分和药理作用两方面,联合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原因,对其治疗效进行果进行总结。麻杏石汤是一种经典的治疗哮喘的方法,主要针对肺热咳嗽,有相关研究发现其针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副作用小,但仍有许多其他功效未经验证,其在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尚未有相关报道,对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理机制尚未达成统一的认可,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指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医学的要求,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一一解决。

  • 标签: 麻杏石甘汤 咳嗽变异性哮喘 研究进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慢性肛裂患者实施肛裂切除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7年4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肛裂患者中选取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38例,仅采用肛裂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38例,采用肛裂切除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消失时间、便血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6.32%;实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显著(P<0.05)。结论与肛裂切除手术相比,采用肛裂切除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治疗慢性肛裂的效果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肛裂切除 外括约肌部分切断 慢性肛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一年间我院收治的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给予基础胰岛素(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对照组30例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2组经过12周治疗后,FBG、2hBG、HbAlc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FBG、2hBG、HbAlc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胰岛素每天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胰岛素较中效胰岛素能更好的平稳降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

  • 标签: 甘精胰岛素 2型糖尿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加味麻杏石汤在咳喘性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60例咳喘性疾病患者,将这6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主要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n=30)与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联合加味麻杏石汤,n=30),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上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6.6%,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症状改善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咳喘性疾病的过程中,对患者给予加味麻杏石汤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改善患者咳嗽、气喘、咳痰的症状,该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加味麻杏石甘汤 咳喘性疾病 临床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运用麦大枣汤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药理作用。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8例更年期综合征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4例/组),Ⅰ组接受尼尔雌醇片口服,Ⅱ组接受麦大枣汤温服,1个疗程后,对两组的施治效果做比较和评估。结果Ⅱ组接受治疗后取得94.1%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Ⅰ组的79.4%,比较差异显著(P<0.05)。施治前,两组检测FSH、LH及E2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施治后,Ⅱ组各项指标检测值相比Ⅰ组均显著改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更年期综合征女性实施麦大枣汤治疗,药效显著,并可明显调节患者的激素水平,值得加强推广。

  • 标签: 更年期综合征 甘麦大枣汤 临床效果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苓桂术汤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33)与治疗组(n=34),给予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苓桂术汤,对比两组肺动脉收缩压、6min步行距离试验(6MWT)、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肺动脉收缩压、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6MWT、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治疗中采用苓桂术汤可改善患者低氧状态,提高其运动耐量,且安全性高,推荐临床应用。

  • 标签: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苓桂术甘汤 动脉血氧分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应用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效果。方法将11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5例,对照组以二甲双胍治疗,联合组应用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水平,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水平(2hPG)均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应用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可更好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糖尿病 二甲双胍 甘精胰岛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采用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最近几年收治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采用精胰岛素治疗,B组采用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FBG、2hPBG、HbAlc、BMI水平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组间护理后的FBG、2hPBG、HbAlc、BMI对比,p<0.05;A组低血糖发生率27.5%高于B组的7.5%,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采用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并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值得临床深入分析。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儿肠道病毒(E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70例无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检测其脑脊液标本,分析其中49例肠道病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临床特点。结果共检出EV感染49例(70.00%),17例脑炎,32例脑膜炎;脑炎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3例柯萨奇病毒B3型脑炎患儿病情危重,治疗后1例康复,2例遗留后遗症;脑膜炎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头痛、腹泻、畏光、乏力、肌痛,治疗后全部康复。结论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见病原体为肠道病毒,脑膜炎和脑炎症状较轻,预后良好,重症脑炎可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肠道病毒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枳实消汤痞治疗胃动力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40例运动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2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记录。结果观察组20例患者中,显效10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为95%。常规组20例患者中,显效9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为85%。结果显示实验组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枳实消痞汤疗法促进胃动力作用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方法,是胃动力不足的一种理想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针刺 枳实消痞汤 胃动力不足
  • 简介:摘要目的试分析对喉癌患者采用术前放疗联合手术治疗与单纯手术治疗的临床自效果。方法对2010年5月-2012年6月期间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接受喉癌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择8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每组均为42例。单一组接受单纯手术治疗,联合组在手术治疗前,接受放疗治疗,将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实施对比分析。结果联合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Ⅲ期及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高于单一组,且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比较两组Ⅰ期及Ⅱ期患者的五年生存期差异以及术后并发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术前放疗联合手术治疗虽然不能使Ⅰ期及Ⅱ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得到提高,但可有效提高Ⅲ期及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且不会增加患者的术后并发症。

  • 标签: 喉癌 术前放疗联合手术 五年生存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柴胡龙骨牡蛎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的76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柴胡龙骨牡蛎汤与西酞普兰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与HAMD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HAMD评分均比对照组优,且P<0.05。结论采用柴胡龙骨牡蛎汤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西酞普兰片 脑卒中后抑郁症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术前放疗手术与单纯手术治疗喉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各期喉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采用单纯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术前放疗手术治疗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随访3年、5年的存活率。结果观察组I期、II期3年、5年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III期、IV期3年、5年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十分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放疗手术与单纯手术治疗I期、II期喉癌疗效相当,而术前放疗手术比单纯手术治疗III期、IV喉癌后效果显著,能显著提升喉癌III期、IV期存活率,与文献报告结论相符,指导临床应用。

  • 标签: 术前放疗 手术治疗 喉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苓桂术汤加减治疗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受试对象选取自医院诊治的68例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减苓桂术汤。对比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LVEDD、LVES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VEF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苓桂术汤加减治疗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能有效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苓桂术甘汤 慢性肺心病 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炎琥宁注射液联合麻杏石汤加味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病毒性肺炎患儿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两组患者采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以上基础上用麻杏石汤加味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显著(P<0.05);观察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炎琥宁注射液结合麻杏石汤加味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临床疗效显著,患儿临床症状消失用时短,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炎琥宁注射液 麻杏石甘汤加味 小儿病毒性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抑郁症采用麦大枣汤合百合知母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2例抑郁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西医治疗,观察组运用麦大枣汤合百合知母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HAMA和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高于对照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给予抑郁症患者麦大枣汤合百合知母汤加减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抑郁症 百合知母汤 甘麦大枣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析达比群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效果。方法选取65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均是本医院于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根据治疗方案分成实验组和参考组,分别为33例和3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抗凝治疗,而实验组基于此添加达比群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参考组采用华法林和常规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和抗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治疗抗凝功能差不多(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抗凝功能指标均明显比参考组更优,且两组并发症发生概率分别为9.09%和31.25%,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实行达比群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存在显著的效果,不仅有助于提升患者生存率和抗凝功能,减小患者脑栓塞以及脑卒中等概率,还能够减小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非瓣膜性房颤治疗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达比加群酯 阿司匹林 非瓣膜性房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发抑郁症的糖尿病患者通过针灸+中药治疗的效果。方法于2016年8月到2017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患者中选72例,随机分组进行研究,35例通过西药展开治疗为西医组,37例通过针灸+中药展开治疗为中医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中医组治疗后HAMD、HAMA评分现在比西医组低,P<0.05;中医组总有效率为94.59%,较西医组的77.14%高,P<0.05。结论对于并发抑郁症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相较于西药,针灸+中药的方案效果更为优越。

  • 标签: 糖尿病并发抑郁症 治疗 针灸 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柴胡龙骨牡蛎汤在治疗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中抽选8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45例,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实施柴胡龙骨牡蛎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差异性,同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无明显差异,P值大于0.05;治疗半个月与一个月后,实验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律失常患者中采取柴胡龙骨牡蛎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柴胡 龙骨牡蛎汤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内直接粘接全冠修复治疗纵折后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纵折后牙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按照平均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n=28,给予全部裂牙清除术后行体外再植粘结,术后14d实施全冠修复)和观察组(n=28,给予口内直接粘接全冠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第3个月和第6个月的治疗优良率比较,两组无差异(P>0.05);而在术后第12个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纵折后牙患者运用口内直接粘接全冠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且远期疗效相对常规治疗方案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 标签: 全冠修复 粘接 纵折后牙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