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与开腹子宫切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中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60例子宫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开腹子宫切除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与开腹子宫切除相对比,前者治疗优势明显,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辅助下子宫切除、次切除子宫肌瘤剔除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给临床治疗提高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A组的30例患者应用腹腔镜辅助下子宫切除;B组30例患者应用腹腔镜辅助下子宫切除;C组30例患者应用腹腔镜辅助下子宫肌瘤剔除,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C组患者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所需时间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中出血量低于A组和B组,切除子宫肌瘤个数多于A组和B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治疗后尿潴留和术后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结论在子宫肌瘤中应用腹腔镜辅助下进行子宫肌瘤剔除取得的较好的疗效,保留子宫体完整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辅助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次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肌瘤剔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子宫切除患者行腹子宫切除和腹腔镜子宫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子宫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腹组和腹腔镜组,各54例。腹腔镜组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治疗,腹组行腹子宫切除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以及各项手术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腹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2例(3.70%),腹腔镜组3例(5.56%)无显著差异。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腹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子宫切除患者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手术时间,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以及恢复快等优势,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 标签: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切除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所收治的80例巨大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子宫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情况、活动时间以及出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与中出血量方面均少于对照组患者,且术后排气时间、活动时间以及出院时间也优于对照组患者,上述数据比较差异皆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在治疗巨大子宫肌方面,具有手术时间段、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显著特点,在患者手术治疗以及术后恢复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于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子宫肌瘤 腹腔镜 全子宫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与腹腔镜子宫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需行子宫切除患者2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子宫切除患者80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120例。对两组患者病症类型、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组80例患者包括子宫肌瘤32例(40%)、子宫肌腺瘤24例(30%)、反复性功血24例(30%)。腹腔镜组120例患者包括子宫肌瘤48例(40%)、子宫腺肌瘤25例(20.8%)、子宫纤维瘤16例(13.4%)、功血合并卵巢多发性囊肿31例(25.8%)。其中,组合并附件疾病5例、腹腔镜组21例;组合并盆腔粘连4例、腹腔镜组30例。在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指标上,组短于(少于)对照组(P<0.05);在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指标上,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腹腔镜子宫切除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选择前,需对患者病症进行有效诊断,根据具体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 阴式子宫全切除术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以90例巨大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给予患者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巨大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受试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则采用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相关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价值。在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相关临床指标的对比上,试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价值。结论在巨大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进行治疗能显著缓解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巨大子宫肌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子宫切除和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的治疗成效。方法本次的6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接收的行子宫切除的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取子宫切除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进行治疗,探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要长,可在手术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属于微创手术类型,手术视野十分清晰,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长较短,具有一定安全有效性,相比子宫切除,更具应用价值,可进一步采纳推广。

  • 标签: 阴式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治疗巨大子宫肌瘤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巨大子宫肌瘤在2014年到2016年收治的患者中筛选107例参与本次研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组采用传统的开腹子宫切除,观察组实施腹腔镜子宫切除。结果术后统计患者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的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治疗巨大子宫肌瘤手术的操作时间短、手术操作中出血量较少,由于手术微创创口小,术后的并发症少,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加速患者的恢复,安全性较高,保障患者的健康。

  • 标签: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肌瘤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于巨大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巨大子宫肌瘤患者64例,同时按照双盲法对其加以随机分组,每组患者各3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子宫切除治疗,试验组采用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结果除了实验组手术用时要比对照组长以外,其它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这几项治疗指标,实验组皆要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3%要低于对照组的15.6%(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在巨大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有效性好,是可推广应用的理想

  • 标签: 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巨大子宫肌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在巨大子宫肌瘤治疗中的诊疗价值。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巨大子宫肌瘤患者65例,根据不透光法,分为2组,微创组和开腹组。开腹组用采取开腹子宫切除;微创组应用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就两组患者手术用时、中出血量、排气、下床时间和切口感染、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组切口感染、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微创组患者手术用时、中出血量、排气、下床时间均少于开腹组。结论应用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在巨大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确切,可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出血,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速术后机体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巨大子宫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本院接受腹腔镜子宫切除以及腹腔镜子宫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子宫切除的患者中选取130例。将其随即平均分成65例观察组和65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腹腔镜子宫切除,观察组患者则是实施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将两组患者的的平均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长、肛门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平均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长、肛门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上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的手术各项指标情况均好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阴式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 并发症 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切与次切除子宫肌瘤患者性功能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2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子宫切除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子宫治疗,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采用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对患者性功能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性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性欲、性高潮、性唤起、心理和性行为异常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在术后3个月时降低,术后6个月后增高。其中在术后3个月时对照组性欲、性高潮、性唤起、心理和性行为异常评分均显著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时各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子宫切与次切除治疗性功能均可得到良好恢复,但次切除恢复速度较快,选择时可优先考虑。

  • 标签: 子宫肌瘤 子宫次全切除术 子宫全切术 性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1月在我可进行腹腔镜子宫切除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手术结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手术,对照组满意率65%,观察组满意率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显著提高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全子宫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子宫切除的围期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3日~2018年3月12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实施子宫腺肌症子宫切除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1例,采用围生期系统的护理干预。依据患者的情绪与并发症状况评估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达到显效标准的有25例、对照组14例;观察组达到有效标准的有24例、对照组18例;观察组护理无效2例、对照组19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1%,明显高于对照组62.7%(P<0.05)。结论在子宫腺肌症子宫切除患者中实施全面、系统的围期护理,有助于巩固治疗效果,从而让患者术后恢复更加顺利,值得推广。

  • 标签: 子宫腺肌症全子宫切除术 围术期护理 措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子宫与次子宫切除治疗子宫肌瘤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子宫切除治疗,观察组予以次子宫切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窦卵泡计数、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次子宫切除在治疗子宫肌瘤时的影响显著优于子宫切除,临床价值极佳。

  • 标签: 全子宫切除术 次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肌瘤 卵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子宫与次子宫切除治疗子宫肌瘤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子宫切除,观察组采取次子宫切除,观察和分析手术后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前,对照组的AFC、FSH、E2与观察组的AFC、FSH、E2差异性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个月,观察组的AFC、FSH、E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AFC、FSH、E2,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子宫与次子宫切除其治疗效果显著,次子宫切除对女性卵巢相比于子宫切除来说影响较小,对生活质量上的提高会有所助益,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全子宫切除术 次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肌瘤 卵巢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子宫腺肌症子宫切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我院60例子宫腺肌症子宫切除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应用综合性护理)、对照组(30例,应用基础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理状况评分(19.12±2.20)分、并发症发生率(3.33%)相比对照组(25.36±2.61)分、23.33%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子宫腺肌症子宫切除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具有较好的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对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子宫腺肌症 全子宫切除术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切除联合盆底重建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0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后壁修补,观察组实施子宫切除联合盆底重建,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尿流动力学指标[最大尿流率(QMax)、QMax对应的逼尿肌压力(PdetQMax)、逼尿肌最大压力(PdetMax)、最大膀胱测定容积及残余尿量(PVR)]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QMax、最大膀胱测定容积水平较高,PdetQMax、PdetMax、PVR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器官脱垂采用子宫切除联合盆底重建治疗临床效果更佳,能明显改善患者排尿功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阴式子宫切除术 盆底重建术 盆腔器官脱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切除在妇产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8例妇产科患者。对照组对患者实施腹腔子宫切除。观察组对患者实施子宫切除。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满意率77.97%低于观察组的94.02%,两组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出血量方面,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在手术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不良症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患者实施子宫切除,患者要符合手术适应症,医师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患者保持良好的治疗心态,这样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不良症状发生率。

  • 标签: 妇产科 阴式子宫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疾病中应用子宫切除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00例妇产科疾病患者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腹式子宫切除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子宫切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术后排气时间、手术费、住院天数、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并发症有3例(6.0%),观察组患者出现阴道残端感染并发症有1例(2.0%)。结论子宫切除通过自然阴道进行手术,有效的方式阴道脱垂、切口感染、切口疤痕等情况,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妇产科 阴式子宫切除术 腹式子宫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