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9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析门诊护理质量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效果。方法 门诊患者共126例,收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成甲(2017年1~12月,常规护理)、乙(2018年1~12月间,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组,各63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质量:乙组>甲组(P甲组(95.24%>84.13%)(2=4.203,P=0.040)。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用于门诊护理质量管理中,效果确切,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门诊护理质量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提升口腔护理质量,让病患能够享受更好的服务与护理,进而提高病患的满意程度。方法:配备四手操作护理人员,提升护理人员水平与素质,带给病患高效、细致的口腔护理。结果:护理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病患更加放心满意,满意度明显提升。结论:确保口腔护理的质量,改善或升级护理手段,能够增进护患关系,也能够提升工作质量

  • 标签: 口腔护理 质量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护理质量管理督导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作用。方法 我院自 2017年 12月后实施护理质量管理督导工作,而在此前未实施督导管理工作,选择 2015年 8月至 2017年 12月期间的护理数据作为对照组,将 2017年 12月至 2019年 8月期间的护理工作数据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的具体情况及工作分析,得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作出对比。结果 通过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 97.3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 81.0% ,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开展护理工作中实施质量管理督导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护理质量 管理督导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在产科护理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对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2月~2020年8月作为研究时段,选取该时段内产科收治的100例产妇进行研究。采用随机信封分组法,均分成50例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给予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改善情况,同时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 实验组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产科 护理质量 满意度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8月同时接受基础护理的慢性胃炎患者 250例为 A组,同时接受循证护理干预的慢性胃炎患者 250例为 B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A组的满意度和 SF-36评分均显著低于 B组( 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慢性胃炎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透机水处理设备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应用。方法:将原水通过反渗透设备处理后的反渗水作为血液透析用水,通过定期的抽查和维护以及定期更换来对血透机的运行状况以及水质的变化进行评估,同时也确保了反渗水处理设备的良好运转。结果:长达 4年来的实践治疗,没有发生任何不良反应症状,例如像恶心、呕吐、发热等情况。结论:只要我们对反渗水处理设备进行定期观察和维护并且在第一时间能够采取正确措施来处理,这样就可以保障患者在透析过程中的安全性。

  • 标签: 水处理设备 反渗水 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分析全面质量管理在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成效,进一步改善医院医疗质量,提升患者服务满意度。 方法: 实验选取了 201 9 年 1 月~ 2019 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对提升血站采血护理工作质量及对血液报废率的影响情况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总计100例,均选自本站接受的无偿献血者,献血时间均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抛硬币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血站实施常规管理阶段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血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阶段的5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质量情况。结果 对照组献血者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血液报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血站护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可显著提升血站采血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血液合格率,可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血站采血护理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工作质量 血液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护理质量管理 QCC提升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 2019年 1月 -2019年 6月采用传统方法清洗消毒的 620件消化内镜器械作为对照组,将 2019年 7月 -2019年 12月实施 QCC质量管理后清洗消毒的 680件消化内镜器械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各项质量控制评分以及清洗消毒合格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工作人员素质评分、内镜器械性能评分以及质量控制措施评分等均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比两组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结果显示观察组在预处理操作、漂洗、消毒等方面不合格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QCC管理在消化内镜清洗消毒中的应用,能够降低不合格率,提升清洗消毒质量,可予以推广。

  • 标签: 护理质量管理 QCC 消化内镜 清洗消毒 不合格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净化的护理质量管理中通过开展质量控制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进行常规质量控制,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开展全面质量控制。结果:观察组各项细菌培养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的热原反应率是 0.04%,对照组是 0.15%, P< 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 95.26±2.79)分,对照组为( 89.62±1.96)分, P< 0.05。 结论: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积极开展质量控制可显著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血液净化 质量控制 护理质量管理 细菌培养 热原反应
  • 简介:摘要: 目前,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医疗技术也在不断深入发展,胸痛中心的护理也由传统模式变成更为全面、有效的护理模式。提升胸痛中心的护理质量管理,是医学技术发展的必要,可使医疗效果显著提升。医疗质量提高了,患者有异常情况能够及时救治,以防出现更加严重的情况,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这种管理方式值得推广,能够让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极大的保障。

  • 标签: 胸痛中心 管理 推广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医院病案质量监控统计分析在医院病案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为提升病案管理质量,我院于2020年1月进行了病案质量监控统计分析措施的施行,为验证医院病案质量监控统计分析措施的应用效果及价值,将我院2020年1月-10月间就诊的55例患者的终末病案设为实验组,2019年1月-10月间就诊的55例患者的终末病案则设为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缺陷病案发生率差异。结果:实验组共发现17份(30.91%)缺陷病案,对照组则发现6份(10.91%)缺陷病案,组间差异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后发现存在意义,P<0.05。结论:应用病案质量监控统计分析措施对患者的病案进行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病案管理质量,有助于缺陷病案发现率的提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病案管理 病案质量监控统计分析 病案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责任助产对产房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8月的医院收治的分娩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电脑随机分成观察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助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全程责任助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干预后,对患者的临床分娩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以及胎儿临床表现。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生产总时间与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责任助产 产房护理质量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消毒供应科中心使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期间将我院消毒供应科工作人员30名作为主要分析对象,2018年8月-2019年8月期间,消毒供应中心使用常规管理方法,将该时间段视为对照组。于2019年9月-2020年9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使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将其视为观察组。统计两组不同管理方法后相关工作治疗,主要包括:工作质量合格率、工作满意度等数据,同时将两组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无论是清洗质量、包装质量,还是灭菌质量和发放质量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优势,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工作满度为(93.33%)相对于对照组工作满意度(73.33%)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使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对工作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持续质量改进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患者护理质量的的影响。对降低儿科护理问题的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科室的 100 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 观察组给予优质的护理措施。结果: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了优质护理措施,使得观察组护士在考核优秀率、病人满意度护理、医患纠纷发生率、护理质量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给予患者优质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护士的优秀率、护士个人素质以及病人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科 护理质量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 ICU重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76例我院收治 的ICU重症患者,治疗时间在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之间,随机均分为 38例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 38例给予 心理护理的实验组,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情绪情况。结果:根据数据统计,在不良情绪和护理满意度上对照组明显劣于实验组患者,对比显著,P<0.05。 结论:对ICU重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 ICU重症患者的护理中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ICU重症患者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重症病房里的病患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我们医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期间进行治疗的48例ICU重症病患进行研究,根据实验需求分为研究A组(24例)和研究B组(24例)。研究B组采取常规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A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病患的焦虑程度、抑郁情况、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A组的病患的焦虑程度比研究B组的低,P

  • 标签: ICU重症护理 心理护理 质量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质量对 ICU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该医院收治的 ICU患者中选取 100例患者进行此次临床护理研究,根据这 ICU患者来院就诊的时间差异性,临床实验研究的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顺序的差异平均分为两组,将其中一组 ICU患者称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式,另一组患者成为观察组,应用全面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方式的患者护理效果。再采用专业的焦虑量表评估 ICU患者的情绪,评估患者的情绪缓解情况。结果:比较两组 ICU患者的护理结果,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相比之前都有所好转,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的 ICU患者焦虑情况恢复最佳,两组焦虑症恢复情况对比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对 ICU患者应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 ICU患者病情好转而且焦虑及抑郁症状相比之前也有所缓解。心理护理能提升 ICU的临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ICU重症监护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掌握ICU重症患者在接受心理护理后护理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对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接收的80例ICU重症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患者接受护理后运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其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后,我们发现患者的各类指数均有明显的下降。其中,对照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指数为(16.35±1.57),焦虑自评量表指数为(33.34±5.36),观察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指数为(8.96±1.68),焦虑自评量表指数为(24.90±4.87),且两组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重症患者在接受心理护理后护理质量有着明显的提升,因此心理护理对于ICU重症患者护理来说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对ICU重症患者进行护理时,有必要实行心理护理与常规护理相结合的模式,以达到在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同时,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保证患者临床护理疗效。

  • 标签: ICU重症患者 护理质量 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