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Ⅰ(cTnI)对多发伤病情和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09年2月诊治的68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严重创伤组(ISS≥16分)和对照组(ISS〈16分)间cK—MB、cTnI升高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情况。结果:严重创伤组cTnI阳性率30.6%、MODS发生率22.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5%和3.1%,P〈0.01。结论:对多发伤患者行cTnI检测有利于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建议临床常规检测。

  • 标签: 多发伤 肌钙蛋白Ⅰ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简介:摘要在医院药事管理中,应用药物经济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提高医院合理用药的水平、医疗服务的水平以及医院整体管理的水平,降低医院的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此,本文将针对药物经济评价在医院药事管理中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提高医院药事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 标签: 药物经济学评价 医院 药事管理 问题 应用
  • 简介:目的:总结股骨骨折内固定方法选择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用四种内固定方法治疗126例股骨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梅花针、自动加压钢板、L-梯形加压钢板和交锁钉治疗股骨骨折复位满意,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结论:不同类型的骨折宜选择不同的固定方法,交锁钉固定较安全、可靠.

  • 标签: 股骨骨折 内固定 手术 临床资料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难治性产后出血三种治疗方法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4月至2004年4月,采用子宫切除术、髂内动脉结扎术、经导管动脉栓塞术等方法治疗的52例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抢救成功,其中子宫切除术13例,髂内动脉结扎术26例,经导管动脉栓塞术13例.结论:髂内动脉栓塞术以其优点已成为治疗产后大出血的重要手段,各种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时间发生的难治性产后出血而定.

  • 标签: 难治性产后出血 治疗方法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髂内动脉结扎术 子宫切除术 抢救成功
  • 简介:目的:探讨广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死亡病例的流行病特点。方法:对广州市中心城区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的院前急救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州市的院前急救病例逐年上升,但死亡病例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死亡人数最多的集中在70岁以上的年龄段。院前急救死亡的常见病因是猝死(65.68%)、创伤(9.74%)、脑血管意外(8.79%)、心血管急症(7.34%)、呼吸系统急症(6.32%)、中毒(1.61%)、消化道出血(0.52%)等。因创伤死亡的病例呈上升趋势,但2004年有所下降。脑血管意外所致的死亡则呈下降趋势。结论:应加强对猝死、心血管急症及创伤院前急救的研究,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

  • 标签: 院前急救 死亡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和核心,而教学准备则是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和成功的基本保障。如何准备好一堂课,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以《组织》中“女性生殖系统”这一章为例,围绕备大纲、备教材、备情、备方法、备过程、备资源这“六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一下如何准备一堂优质的组织课。

  • 标签: 课堂教学,教学准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硫酸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奥施康定)和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癌性疼痛治疗的成本效果,为临床医师选择该类药品提供参考。方法随机调取我院临床病区2014年1月至12月期间300例分别使用美施康定(97例)、奥施康定(105例)和芬太尼透皮贴剂(98例)治疗中晚期癌痛的住院患者。美施康定治疗的开始剂量是20mg,q12h,奥施康定康定治疗的开始剂量是10mg,q12h,芬太尼透皮贴剂外用贴于皮肤平坦处,开始剂量为5mg,q72h,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爆发痛时马上给予盐酸吗啡注射液进行皮下注射,并调整药品用量,直至患者满意的程度达到VAS0-3分为止。比较用药一个月后的镇痛疗效、不良反应及药品成本,并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对三组治疗方案进行评价。结果美施康定、奥施康定和芬太尼透皮贴剂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94.85%、94.29%、93.89%,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人均成本分别为1395.26元、1429.82元、2108.33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4.71、15.16、22.43。结论美施康定、奥施康定和芬太尼透皮贴剂在治疗中晚期癌痛患者镇痛疗效相当,从药物经济角度看,美施康定是中晚期癌痛患者镇痛治疗的较好选择。

  • 标签: 美施康定 奥施康定 成本-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腹腔镜手术是一种高度依赖于器械设备的手术操作形式,与一般器械相比较,腹腔镜手术设备在使用保养和管理上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为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并最大限度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加强腹腔镜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 标签: 腹腔镜设备 使用 保养 管理
  • 简介:一门学科知识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有关。《护理技术)的课堂教学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目的。

  • 标签: 护理技术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基细胞与人乳头瘤病毒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来我院进行宫颈癌筛查和诊治的864例妇女,分别进行液基细胞和人乳头瘤病毒检查,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然后分析TCT检测结果、HPV-DNA检测结果与病理组织结果的关系,并对TCT检测、HPV-DNA检测以及两者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864例妇女中,两种检测方法中TCT和(或)HPV-DNA阳性的患者共有213例,213例阳性对象的病理检查结果为正常或宫颈炎患者42例,CINⅠ期患者60例,CINⅡ期患者55例,CINⅢ期48例,浸润癌患者8例;TCT与病理组织对宫颈癌筛查的一致性系数为0.724,HPV-DNA与病理组织对宫颈癌筛查的一致性系数为0.735,TCT和HPV-DNA联合检测对宫颈癌诊断的准确性高于单独检测TCT或HPV-DNA指标的准确性,HPV-DNA指标单独检测的准确性高于TCT检测的准确性,TCT、HPV-DNA及两个指标联合检测对宫颈癌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0.891和0.941。结论TCT、HPV-DNA的检测有助于宫颈癌的诊断,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更高。关键词宫颈癌;液基细胞;人乳头瘤病毒;诊断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4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表浅性膀胱癌患者,采用单盲随机的方式,运用钬激光(HOLBT)治疗40例、选择性绿激光(PVBT)治疗32例、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PKRBT)治疗22例,对三种手术方法术中出血、术中操控准确度、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手术时间、术后继发出血、肿瘤复发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三种手术方法对膀胱表浅性肿瘤的治愈率及复发率无统计差异(P<0.05),HOLBT组及PVBT组均无闭孔神经反射及膀胱穿孔等并发症发生,PKRBT组发生闭孔神经反射8例,其中膀胱穿孔2例。术中出血及术后继发出血情况PKRBT组>HOLBT组>PVBT组。术中操控准确易控PVBT组优越HOLBT组及PKRBT组。较小肿瘤(直径<2cm)手术时间三者间无统计差异(P<0.05),较大肿瘤(直径大于2cm)手术时间PKRBT组明显优于HOLBTA组PVBT组(主要是肿瘤组织清除时间)。结论浅表性膀胱肿瘤PVBT在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面较HOLBT和PKRBT更好,尤其在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方面更具优越性。

  • 标签: 膀胱癌 等离子双极电切术 选择性绿激光 钬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的效果,为临床合理选择胸腰椎结核的手术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治疗的60例胸腰椎结核,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观察组实施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统计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血沉、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6.8个月,两组患者的病灶情况、植骨融合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但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患者的内固定失败率及术前-末次随访时后凸畸形矫正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脊髓功能ASIA分级分别明显改善率(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结核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但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明显减少内固定失败率,提高后凸畸形矫正率,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胸腰椎结核 后路 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 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中规范化护理的影响效果,给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8例成人咳嗽变异哮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命名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生活、心理、急性发作期、用药以及饮食等方面进行规范化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方法护理后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和复发率等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2.3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为2.94%,护理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的复发率为11.76,%,护理满意度为82.3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能明显提高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效果,且效果持久,能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成人 咳嗽变异性哮喘 规范化护理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比较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直接PCI)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心梗并行再灌注治疗2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再灌注方法分为直接PCI组(A组,n=198)和静脉rt-PA溶栓组(B组,n=45),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期间的主要临床事件结果.结果:在平均住院日、出院时血浆BNP改善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上,直接PCI组均优于静脉溶栓组(P<0.05);心肌再梗以及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在直接PCI组明显降低(P<0.05).但年龄小于65岁,或发病在3h内的患者,两种干预方法的近期死亡率无统计差异.静脉溶栓组患者就诊至开始干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直接PCI组(P<0.01),且静脉溶栓组未作择期PCI的患者其治疗费用明显降低(P<0.01).结论:直接PCI在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的总体效果优于静脉溶栓疗.但静脉溶栓起效快、费用低;对发病在3h内的患者,两种再灌注方法近期疗效相近.

  • 标签: 高型 心肌梗死患者 灌注方法 疗效差异 Myocardial INFARCTION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功能清创机和常规方法在创面清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来笔者医院诊断、治疗的80例烧伤、创伤及褥疮等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不同清创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清创,实验组采用多功能清创机清创,比较两组清创效果。结果实验组95%患者对清创方案给予肯定评价,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95%患者对清创方案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65%)(P<0.05);实验组ADL评分为(16.2±3.7)分,创面功能评分为(59.6±7.5)分,心理功能评分为(65.8±9.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57.2±6.5)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烧伤、创伤、褥疮等疾病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多功能清创机清创效果理想,能够完成对细菌、真菌、病毒以及坏死组织的清洗和杀灭,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多功能清创机 常规方法 创面清洗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比较吸痰管直接插入气管吸引法和气管插管吸引在羊水粪染新生儿时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6月至2005年12月出生羊水粪染需要气管吸引的新生儿93例的临床资料,将行吸痰管直接插入气管吸引的52例作为观察组。行气管插管吸引的41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其窒息复苏成功率、胎粪吸入综合症(MAS)、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异常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窒息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NBNA评分异常、MA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HIE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普通吸痰管直接插入气管吸引法优于气管插管吸引。

  • 标签: 气管吸引 羊水粪染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曲肽三种不同给药方法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7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给药方法不同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5例,A组皮下注射,B组静脉滴注,C组微量泵泵入,观察三组治疗转归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腹痛消失时间、恶心呕吐持续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长于B组和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和C组,p<0.05,有统计意义,B组和C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意义。结论24h匀速静脉滴注的给药方法更加有效,但微量泵泵入的方法更加经济。

  • 标签: 奥曲肽 给药方法 急性胰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比较GCS、APACHEⅡ、APACHEⅢ、SIRS四种评分方法对颅脑外伤病人病情评估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14例颅脑外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分别进行GCS、APACHEⅡ、APACHEⅢ、SIRS评分.比较病死组与存活组之间各评分分值的差异;比较每种评分各分值段之间病人病死率的差异;以ROC曲线下面积的大小衡量各评分系统区别该类病人病死与存活的能力.结果:存活组病人GCS、APACHEⅡ、APACHEⅢ、SIRS评分分别为10.6±4.4,7.2±5.9,25.6±21.4,1.3±0.0;病死组分别为4.9±2.5,17.7±6.1,60.8±20.9,2.1±0.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1).不同评分系统各分值段病人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1).即随APACHEⅡ、APACHEⅢ、SIRS各评分系统分值增加,GCS评分系统分值降低,病人病死率相应升高.GCS、APACHEⅡ、APACHEⅢ、SIR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1,0.884,0.847,0.649,其中以GCS评分最大,SIRS评分最小.结论:四种评分方法均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颅脑外伤病人的病情,预测其预后,其中仍以GCS评分效力最大,SIRS评分效力最小,临床应用宜以GCS评分首选.

  • 标签: 颅脑外伤 GCS APACHEⅡ APACHEⅢ SIRS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