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6年10月(2016年10月1日0时至10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港澳台,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549843例,死亡1489人。其中,甲类传染中霍乱报告发病11例,无死亡。乙类传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无发病、死亡报告,其余23种传染共报告发病266503例,死亡1476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以及淋病,占乙类传染报告病例总数的94%。

  • 标签: 传染病疫情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 乙类传染病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玉屏风颗粒与匹多莫德分别辅助治疗儿童反复呼吸感染的疗效。方法将92例儿童反复呼吸感染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玉屏风颗粒组和匹多莫德组,每组46例。匹多莫德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辅助治疗,玉屏风颗粒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玉屏风颗粒辅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症状及体征改善或消失所需时间;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儿的复发率。结果玉屏风颗粒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5.65%)略高于匹多莫德组(91.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玉屏风颗粒组患儿退热所需时间长于匹多莫德组(P〈0.05)、应用抗生素时间短于匹多莫德组(P〈0.01)。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不出现肝肾功能损伤、恶心腹泻等不良事件。随访半年,玉屏风颗粒组患儿复发率(10.87%)显著低于匹多莫德组(36.9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及匹多莫德辅助治疗儿童反复呼吸感染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均能有效提高患儿免疫球蛋白水平,使用安全。玉屏风颗粒辅助治疗减少疾病复发效果更显著,能有效缩短患儿应用抗生素治疗时间,较匹多莫德辅助治疗退热效果略差。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儿童 治疗 玉屏风颗粒 匹多莫德
  • 简介: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罕见病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65‰~1‰的疾病。世界各国根据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况,对罕见病的认定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美国将罕见病定义为每年患病人数少于20万人(或发病人口比例小于1/1500)的疾病;日本定义为患病人数少于5万(或发病人口比例为1/2500)的疾病;中国定义为新生儿发病率小于万分之一、人群患病率小于1/50万的疾病;

  • 标签: 呼吸系统罕见病 呼吸系统疾病 罕见病 诊断
  • 简介:急性有机磷中毒(acuteorganophosphatepoisoning,AOPP)是我国农村地区常见的急性中毒之一,重型患者死亡率高,诊疗策略尚不统一。现就其流行病学特征、中毒机制、诊断及危重度的评判及治疗等作如下综述。AOPP的流行病学特征有机磷杀虫剂(organophosphoruspesticide)在全世界被广泛使用,因职业性、意外或故意接触而致急性或慢性中毒,对人类造成很大伤害。

  • 标签: 急性有机磷中毒 诊断 治疗 进展
  • 简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治疗包括急性白血病在内的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良性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临床上阻碍移植成功和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包括植入失败、免疫重建障碍、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和疾病复发4个方面,而GVHD,尤其是急性GVHD(aGVHD)在以上4方面因素中最为常见。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免疫抑制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与慢性肾脏病(CKD)合并AKI(AonC)患者的预后。方法入选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2009年8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AonC患者147例,男性105例,女性42例,年龄(83.95±7.04)岁;同期单纯AKI患者270例,男性226例,女性44例,年龄(81.75±6.98)岁,比较两组患者近期(1年内)预后。结果单纯AKI患者随访30d时的病死率高于Aon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0d和1年时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存活患者的肾功能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的AonC患者随访30d、90d和1年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是否合并CKD与患者30d病死率无关(P=0.068),与AKI分期、合并贫血、低蛋白血症、心力衰竭、恶性肿瘤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相关,肾脏替代治疗(RRT)为保护性因素。结论老年AKI患者患病率和病死率高,是否合并CKD与近期预后无明显相关。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肾损伤 病死率 肾功能恢复
  • 简介:目的分析2013~2015年广西国家级疾病监测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情况,为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和有效防控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2013~2015年广西死因监测系统资料,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方法,分析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分布情况。结果2013~2015年广西国家级死因监测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粗死亡率为137.62/10万;男女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分别为163.40/10万和109.50/10万,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乡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分别为115.68/10万和147.52/10万,城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导致居民死亡的前5位呼吸系统疾病依次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呼吸系统恶性肿瘤、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支)、肺气肿,居民这5类疾病的死亡数占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数的88.01%;男女、城乡、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呼吸系统疾病死因顺位不同;每年1月份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构成比在全年12个月中均最高。结论广西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镇;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死亡率高低与季节、气候等因素有关,对广西居民呼吸系统疾病进行防控应侧重考虑上述因素。

  • 标签: 呼吸系统 死因调查 流行病学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急救干预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经我院急诊120确诊为ST段抬高型AMI患者58例为急救组,同期自行入院确诊ST段抬高型AMI患者74例为自救组。观察2组患者间首次医疗接触(FMC)时间、发病-再灌注时间、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溶栓治疗的比例,住院期间血管再通率、治愈率、并发症、死亡及住院天数。随访观察1、3和6个月时2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射血分数(EF)、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死亡发生率等。结果:急救组的FMC时间(19.54±8.66)min,发病-再灌注时间(113.27±10.16)min,均低于自救组[分别为(50.85±11.46)、(135.69±12.25)min,均P〈0.05)];急诊PCI比例为29.3%,高于自救组的13.5%(P〈0.05);急救组溶栓的比例(20.7%)与自救组(24.3%)无显著差异;急救组血管再通率及治愈率分别为77.6%和81.0%,均高于自救组60.8%和59.5%(均P〈0.05);急救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25.9%,平均住院日为(18±9)d,均低于自救组48.7%和(32±16)d(均P〈0.05)。随访期间,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及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3个月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急救组低于自救组(均P〈0.05);而其他方面无统计学差异。6个月时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急救组低于自救组(均P〈0.05),而在其他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救干预能够降低AMI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及病死率,改善预后。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ST段抬高 急救 急救延误 预后
  • 简介:目的分析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中医证型分型特点,探讨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差异。方法选取8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比较各证型患者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和病变支数。结果80例患者中,痰浊内阻型患者26例,占33.12%;心血瘀阻型患者15例,占18.62%;痰浊内阻型患者中3支冠脉病变患者比例最高,占65.4%;不同证型患者3支病变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辨证发现,实证患者53例,虚证患者27例;实证与虚证患者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内阻型患者冠脉病变积分最高,心肾阳虚型患者次之;不同证型患者冠脉病变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TE-ACS患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存在一定的关系。痰浊内阻型NSTE-ACS患者3支以上病变较多见,病情重,是胸痹心痛的危险证型,心梗风险最高,需谨慎对待。

  • 标签: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中医证型 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
  • 简介:目的观察喘可治注射液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91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止咳化痰、解痉平喘、抗感染、对症治疗等,同时给予异丙托溴铵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喘可治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为7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PEF明显改善(P〈0.05),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喘可治注射液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急性发作期 治疗 喘可治注射液
  • 简介:目的探讨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两组患者均及时给予变应原脱离、面罩吸氧等紧急抢救措施,并建立静脉通道,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氨茶碱+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评分及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呼吸、心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缓解哮喘症状,改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重症支气管哮喘 急性发作 治疗 小剂量肾上腺素
  • 简介: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将80例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抗感染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治疗前后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血气分析结果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R、R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pH、PETCO2和pCO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生理机能、呼吸效率,促进残留二氧化碳排出,提高呼吸质量,有效改善患者呼吸衰竭症状。

  • 标签: 肺源性心脏病 Ⅱ型呼吸衰竭 治疗 纳洛酮 无创正压通气
  • 简介:目的总结老年危重急性动脉栓塞患者取栓术后的诊治经验,探讨持续性静脉滤过(CVVHD)治疗在此类患者动脉栓塞取栓术后改善预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8年6月至2015年5月北京军区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47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按照患者或家属意愿,根据是否采用CVVHD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m=21)和对照组(Ⅳ=26)。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死亡率等情况,重点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肾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术前出现肢体发绀、僵硬症状的比例更多(P〈0.05);治疗组患者血钾、肌酐及尿素氮恢复至正常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缩短[(13.5±1.6)vs(18.2±2.1)d,P=0.043]、住院期间死亡率显著降低(9.5%vs19.2%,P=0.027)。结论老年危重急性动脉栓塞患者术后积极进行CVVHD治疗可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明显减少死亡率和术后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 标签: 老年人 急性动脉栓塞 连续性静脉滤过
  • 简介:目的探究抗炎蛋白TNFAIP3(TNF-αinducedprotein3)(A20)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发生发展过程中保护作用。方法90只6-8周龄Balb/c小鼠分为6组:Con组,GFP组,A20组,CVB3组,CVB3+GFP组,CVB3+A20组,每组15只。包装rAAV9-GFF与rAAV9-A20病毒,纯化后经尾静脉注射过表达相应基因,2周后腹腔注射100ul含106PFUCVB3病毒液或PBS。监测各组小鼠体重变化及小鼠存活情况,病毒注射后第10天行心脏超声及心导管检查,取心脏,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CD68及Ly6G)。RT-PCR检测心脏炎症因子TNF-α,IL-1β,IL-12,IL-17A,IL-I0,IL-13mRNA水平。TUNEL检测小鼠心脏凋亡。收集小鼠血浆,检测血浆磷酸肌酸激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I。Westernblot检测炎症、凋亡相关蛋白。结果CVB3诱导Balb/c小鼠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形成,CVB3组和CVB3+GFP组小鼠体重增长缓慢,第4天开始出现死亡,第10天达到高峰,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0%和46.7%。HE染色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心肌细胞坏死。免疫组化显示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显著。TUUNEL显示大量心肌细胞凋亡。与正常Con相比,心脏超声和心导管显示CVB3组EF、FS、dp/dtmax、-dp/dtmin显著降低,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小鼠促炎因子TNF-α,IL-1β,IL-12,IL-17AmRNA水平显著增高,抑炎因子IL-10,IL-13mRNA降低。血浆游离CK-MB和肌钙蛋白cTnI,高于正常组。Westernblot示炎症、凋亡相关蛋白激活。高表达A20后,炎症细胞浸润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缓解,炎症通路及凋亡均抑制。促炎因子表达水平降低,血浆肌钙蛋白减少。结论A20可缓解CVB3诱导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理生理学改变,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A20 炎症反应 凋亡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发病早期(72h内)经内镜胰胆管支架置入联合清胰颗粒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以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收住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患者245例。其中,发病72h内行经内镜胰胆管支架置入术联合经鼻肠营养管鼻饲清胰颗粒及肠内营养患者133例(A组),对照组为同样于发病72h内行经内镜胰胆管支架置入术并鼻肠营养管置入行肠内营养患者112例(B组)。比较2组的腹胀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计数(WBC)恢复正常时间、总住院时间及降钙素原(PCT)降低水平、胰腺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的腹胀缓解时间(3.8±3.2)d、腹痛缓解时间(2.6±2.1)d、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2.8±1.6)d、WBC恢复正常时间(2.6±1.3)d、总住院时间(9.4±2.1)d及术后PCT水平(2.59±2.33)ng/ml均明显优于B组(分别为(5.2±2.4)d、(4.9±2.7)d、(4.4±3.7)d、(4.1±2.7)d、(12.6±3.3)d、(3.98±3.03)ng/m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胰腺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72h内)经内镜胰胆管支架置入术可解除病因、阻止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情进展,经鼻肠营养管尽早给予肠内营养可恢复肠黏膜屏障、恢复机体内环境平衡:临床疗效观察证实联合应用清胰颗粒可进一步减轻患者症状、实验室指标并缩短总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胰胆管支架 清胰颗粒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 简介: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住院的老年AECOPD患者140例,随机分为PCT指导治疗组(n=72)和常规治疗组(n=68),在相同常规治疗基础上,PCT组通过血清PCT测定来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常规治疗组由医师根据临床经验结合患者症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临床有效率、患者住院费用、抗菌药物费用、住院时间及抗生素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炎性指标[白细胞总数和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PCT组患者白细胞总数和CRP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CT组患者住院时间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明显缩短(P<0.01),住院费用及抗菌药物费用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另外,PCT组患者抗菌疗程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在老年AECOPD患者治疗中根据PCT水平使用抗生素可以达到有效治疗效果,可避免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缩短住院时间,同时降低住院费用及抗菌药物费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降钙素原 抗菌药物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