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贾伟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973首席科学家。现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院长、上海市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糖尿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和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近年来,主持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类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

  • 标签: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专家 组稿 上海交通大学 临床医学中心
  • 简介:王晓明,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及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科技奖、中华医学科技奖及全军科技奖评审专家。中华预防医学会老年病预防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军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老年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学分会委员、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陕西省保健委员会专家。

  • 标签: 专家 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科技奖 中华预防医学会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中国医师协会
  • 简介:王秋菊教授,1965年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耳内科聋病诊治与防控专家。现任解放军耳鼻咽喉研究所所长,教育部聋病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耳内科及临床听力医学中心主任。

  • 标签: 专家 组稿 主任医师 耳鼻咽喉 博士生导师 重点实验室
  • 简介:郑松柏,男,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副院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老年医学系负责人,消化内科及老年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消化病、老年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包括SCI、中华系列等各类专业学术论文90余篇,主持或参与上海市重大疾病联合攻关项目、国家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基金子课题、国家及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生物医药项目等课题10余项,曾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项。

  • 标签: 专家 组稿 老年病科 专业学术论文 生物医药项目 复旦大学
  • 简介:周苄杰,医学博上、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站负责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擅长复杂、高难度和高风险的冠心病介入治疗。获得卫生部认证的冠心病、心律失常、起搏器、先心病四项介入准入证书,并获得冠状动脉介入及先心病两项全l到准入培训师资格。

  • 标签: 冠心病介入治疗 专家 组稿 首都医科大学 心肺血管疾病 冠状动脉介入
  • 简介:王东信,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和重症医学科主任,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医学部麻醉学系和重症医学系副主任。学术兼职包括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围术期器官保护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协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委,北京医师协会麻醉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 标签: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中国医师协会 医学专业委员会 临床医学研究所 北京大学医学部 重症医学
  • 简介:朱宏丽,女,解放军总医院老年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暨老年淋巴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组委员、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中华保健医学杂志》、《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杂志》、《解放军医药杂志》编委、全国第二、三届女医师协会理事等职。

  • 标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解放军总医院 中国抗癌协会 专业委员会 临床肿瘤学会 硕士研究生导师
  • 简介:行为是患者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就诊时很少论及。虽然性行为不易研究,但自20世纪80年代末进行了一些大规模的调查,这为健康服务计划,流行病学和对性行为的认识都提供了很重要的资源。

  • 标签: 行为 20世纪 服务计划 流行病学
  • 简介:品行障碍的特征是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的反复发作的反社会行为。在年龄较小的儿童中,临床主要表现为明显超出其年龄范围的显著的反抗行为如挑衅、敌意和破坏行为。在年龄稍大的儿童中则可见偷窃、逃学、打架、撒谎和离家出走等行为。最严重的病例还有纵火或虐待动物或其他儿童的行为。品行障碍患者通常与同龄人关系差有关,但有时也见于平常与同龄人相处和谐的儿童。

  • 标签: 儿童 行为障碍 品行障碍 多动障碍 混合障碍
  • 简介:行为障碍是指反复出现反社会行为且持续至少6个月的情况。在少儿,临床表现主要是明显的超出正常范围的负面行为,例如反抗、敌视、易激惹(因此称为“对立-反抗障碍”)。在年龄稍大的群体中.可以看到一些偷盗、逃学、打架、撒谎、离家出走的行为,在最严重的病例,可出现放火、虐待小动物及其他儿童的情况。

  • 标签: 行为障碍 儿童 正常范围 青少年 临床表现 反社会行为
  • 简介:<正>其中男9例女1例。发病年龄平均58(46~64)岁。4例为帕金森病,2例为多系统萎缩,1例为脑炎,3例原因不明。表现梦中出现粗暴动作,喊叫,打人。仅3例能回忆发作过程,其余患者不能回忆。睡前服氯硝安定可控制发作。全部患者多导睡眠图(PSG)表

  • 标签: 行为障碍 快速动眼睡眠 多系统萎缩 发作过程 帕金森病 多导睡眠图
  • 简介:人们早已观察到,痴呆患者存在精神障碍。阿尔茨海默(Alzheimer)于1906年介绍首例51岁女性病例时,就描述该患者除了有认知功能损害外,还伴有妄想、偏执观念、吵闹和活动过多等精神症状。但长期以来,有关痴呆精神障碍的研究较少。

  • 标签: 痴呆 行为症状 心理症状 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喹硫平治疗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奋乃静治疗,观察组采用喹硫平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精神行为改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56.10%)显著高于对照组(3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简明神经精神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患者妄想、激越、幻觉、欣快、淡漠、行为紊乱、脱抑制、夜间症状、饮食异常、易激怒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88%)显著低于对照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喹硫平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的显效率高于使用奋乃静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标签: 老年痴呆 喹硫平 精神行为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了解门诊结核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及家庭访视对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1月至10月在门诊治疗的肺结核患者2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家庭访视。1年后对两组患者遵医率及各项指标达标率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遵医率及各项指标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肺结核患者进行家庭访视可提高肺结核患者的遵医行为,从而提高治愈率。

  • 标签: 结核 随访 遵医行为
  • 简介: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全国结核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法定报告传染病之首,为了解在校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相关信念和行为状况,为更好地在学校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8年4月对鹰潭市某大中专院校进行了有关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问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结核病防治知识 大中专院校 行为调查 在校学生 信念 慢性传染性疾病
  • 简介:《药理学》是我校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由于内容繁多,加之教学课时相对较少,教师们往往只能是紧扣教材,照本宣科,缺乏必要的延伸和拓展,导致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学生兴趣不高,教师授课自然也无热情可言。为了适应现代高职药学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尝试着将行为导向教学法应用于《药理学》的教学过程。

  • 标签: 行为导向教学 药理学 高职 教学
  • 简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drome,OSAHS)患者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和作业能力受损。认知功能受损在呼吸暂停严重的患者[如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index,AHI)较高和严重低氧血症]较易判断.主要表现在认知加工、注意维持、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记忆 注意 执行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强化健康宣教护理干预对尿酸性肾病患者疾病认知程度、行为饮食习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尿酸性肾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行强化健康宣教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认知程度、行为饮食习惯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行为饮食习惯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健康宣教可以显著提高尿酸性肾病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改善自己的行为饮食习惯。

  • 标签: 尿酸性肾病 护理 健康宣教 疾病认知程度 行为饮食习惯
  • 作者: 张月兰,周永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创建时间:2022-07-07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2年 第2期
  • 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安医院,宁夏 银川 750000
  • 简介:目的:研究远程交互式失眠认知行为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慢性失眠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睡眠干预,观察组采取远程交互式失眠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情况。结果:在睡眠质量评分方面,两组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为(9.52±1.91)分、对照组为(14.39±2.32)分,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失眠症患者的干预当中,采用远程交互式失眠认知行为的干预方法,能够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更为显著的提升,干预效果十分理想。

  • 标签: 远程交互式失眠认知行为;慢性失眠症;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