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小剂量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疗效。方法:32例梗死后心绞痛病人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小剂量口服,为组。另一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罂粟碱静点,为对照组。分别用药1周后,观察其心电图及心绞痛改善程度。结果:组和对照组比较,无论是心电图还是心绞痛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对梗死后心绞痛有确切疗效。

  • 标签: 倍他乐克 梗死后心绞痛 AMI 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注射液联合西地兰对房颤快速心室率伴心衰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房颤伴心衰的患者,先给以西地兰0.2mg稀释后缓慢静注,观测半小时,如心率仍〉100次/分、血压≥100/60mmHg以上的患者,予注射液10mg稀释后经微泵静注1小时,当心率≤60次/分、血压〈90/60mmHg时停止;微泵静注前、后,观察症状、体征、心率、血压、肺部啰音、元创血流动力学和BNP、ANP等指标。结果用后心室率平均减少了23.73次/分(P〈0.01),收缩压降低5.69mmHg(P〈0.05),舒张压降低5.26mmHg(P〈0.05),使用前后sI、Sv、VI、SVRI、SVR、LVET有明显改变(P〈0.05),BNP、ANP无显著变化。结论注射液联合西地兰治疗快室率房颤伴心衰是有效和安全的。

  • 标签: 倍他乐克注射液 西地兰 快室率房颤 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观察、洋地黄类联合用药治疗心房颤动(Af)的效果,分析Af者(A组)右室肥厚(RVH)的发生与正常对照组(B组)RVH发生的对比。方法选择我院就诊52例Af者及年龄相当的30例非Af者并排除肺疾患、心肌病、心力衰竭的健康者。常规做心电图及心脏超声心动图(UCG),比较两组RVH的发生率。对50例快速Af用、洋地黄治疗观察疗效、副作用的发生情况;分析Af的发病率与年龄关系。结果A组52例有RVH30例,发生率57.69%;B组30例有RVH3例,发生率10%,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洋地黄联合用药治疗50例快速Af有效例数43例,有效率达86%,其余能降低心室率但未达目标心率,无明显副作用发生。60岁以上组及60岁以下组Af的发生率分别为78.58%、21.15%。结论A组较B组RVH的发生率高;、洋地黄类药物控制Af有效、可靠,且副作用少;年龄越大Af发生率越高。

  • 标签: 心电图 心房颤动 右室肥厚 倍他乐克 洋地黄类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方案用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2016年1月-2017年5月84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并分组。对照组采用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联合方案。比较两组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室性心律失常消失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干预前后患者心动过速发作频率、最小QT间期、心室率、左心射血分数。结果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消失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心动过速发作频率、最小QT间期、心室率、左心射血分数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动过速发作频率、最小QT间期、心室率、左心射血分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方案用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价值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有效控制心动过速发作和改善心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胺碘酮 倍他乐克方案 室性心律失常 治疗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特点及使用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15年3月~2016年2月陆军总医院干部病房住院及门诊体检的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70例,根据服用情况,分为使用亚组(45例)及未使用亚组(25例),纳入同期入院体检的非冠心病患者32例归入非冠心病组。使用24h动态心电图及相应分析系统,对入选人群进行连续24h心电记录,采用配套计算机软件对心率变异性指标包括时域指标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NN)的标准差(SDNN)、每5min的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每5min的NN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全程相邻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相邻的NN间期之差大于50ms的心搏数(pNN50),频域指标总功率(TP)、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组别人群心率变异性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患者时域指标SDNN、SDANN均值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群其他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亚组患者频域指标LF及HF均值显著低于未使用亚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亚组患者其他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律变异性降低,对调整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心律变异性有帮助。

  • 标签: 心率变异性 高龄 老年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倍他乐克
  • 简介:目的评价稳心颗粒联合治疗室性早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EMbase、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及PubMed等数据库中检索2015年12月以前关于稳心颗粒联合治疗室性早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对纳入的相关研究进行偏倚风险判断,最终纳入的结果采用RevMan5.0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明稳心颗粒联合单用治疗室性早搏相比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4,95%CI:1.15~1.34,P<0.001);稳心颗粒联合与单用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RR=1.23,95%CI:1.15~1.3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稳心颗粒联合与单用治疗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疗效显著(RR=1.31,95%CI:1.19~1.44,P<0.001);稳心颗粒联合与单用治疗室性早搏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7,95%CI:0.42~1.18,P=0.18)。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较单用在治疗室性早搏方面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动态心电图表现,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尚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论证上述结论,建议临床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策略。

  • 标签: 室性早搏 稳心颗粒 倍他乐克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在冠心病治疗中,阿托伐汀联合曲美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诊的冠心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阿托伐汀单一用药,阿托伐汀与曲美嗪联合用药,观测两组治疗4周后血液指标、发作症状以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1.90%,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P〈0.05).结论通过阿托伐汀与曲美嗪联合用药方案,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血清指标,临床发病症状,且疗效确切.

  • 标签: 冠心病 阿托伐他汀 曲美他嗪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瑞舒伐汀联合曲美嗪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瑞舒伐汀联合曲美嗪治疗组.对照组行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汀及曲美嗪.观察两组临床心功能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脑钠肽(BNP)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心功能评级、超声心动图、BNP等均有显著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汀及曲美嗪,可进一步改善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瑞舒伐他汀 曲美他嗪 细胞因子
  • 简介:近2/3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其卒中由大动脉粥样硬化或小动脉血管病变引起。脑缺血由动脉狭窄或闭塞造成,或来自复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栓子脱落导致血流减少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狭窄的最主要原因,其过程复杂,涉及血管内皮损伤、炎症、脂质沉积、血管平滑肌增生、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纤维化、血小板和凝血酶激活。鉴于汀类药物(以下简称汀类)降脂治疗与卒中防治的研究渐成热点,现将他汀类在卒中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以及重要的临床试验证据综述如下。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卒中患者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防治 血管平滑肌增生 动脉血管病变
  • 简介: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NCHS),在年龄大于45岁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人数,从1988—1994年的2%,升至2005—2008年的25%。大约有117万的美国人在45岁以上,也就是说有将近29万服用他汀类药物,其数字相当于整个佛罗里达州和乔治亚州的总和。有一个来自国家卫生统计中心的数据显示了服用他汀类的增长情况: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卫生统计 数据显示 佛罗里达州 美国人 服用
  • 简介: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汀类药物能强力抑制3-羟基-3甲基辅酶A(HMG-CoA)还原酶,在降低LDL-C的同时使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和发病风险明显降低,尤其是总病死率显著降低,奠定了其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防治中的基石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料的积累,一方面,汀类药物的多种有益作用不断被人们认识,其应用范围有扩大趋势;另一方面,汀类药物对肝脏、肌肉、肾脏、神经系统、糖代谢及肿瘤的影响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出现一些本该强化治疗的高危患者其血脂不能达标,以及达标后不适当地减量、停药等问题.其中,对汀类药物肝脏安全性问题的担忧对其使用发生了重要的影响.

  • 标签: 降血脂药 洛伐他汀 斯伐他汀 肝功能试验
  • 简介:目的对2例老年C型尼曼-皮病(Niemann-PickdiseasetypeC,NPC)患者及家系的NPCI和NPC2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基因型与表型关系。方法采集2例NPC患者及家系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引物设计扩增,直接基因测序检测。结果2例患者在NPCI基因6号外显子发现1个杂合子位点A644G(H215R),导致第215位氨基酸由His突变为Arg;18号外显子发现1个杂合子位点N931N(C2793T),氨基酸编码没有改变;2例家系其他成员未发现异常。结论NPC患者具有典型NPC临床特征,在基因水平上发现,相关基因突变位点或新的突变位点,但家系基因特征不明显。因此,对于老年NPC患者或存在其他致病因素。

  • 标签: 尼曼-皮克病 基因型 氨基酸序列 突变 骨髓移植 杂合子
  • 简介:近日《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mCollCardiol)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糖尿病风险较高的患者[合并2-4个新发糖尿病(NOD)危险因素],每日服用高剂量阿托伐汀(80mg/日)时或应考虑降低剂量(JAmCollCardiol,2013,61:148—152)。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高剂量 美国心脏病学会 治疗 危险因素 每日服用
  • 简介:目的:探讨索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应用索尔治疗房、室性心律失常22例,用药前、后分别测血压,心率,心电图QTc,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肝、肾功能等血生化指标。结果:房性心律失常(频发房早或伴发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有效率57.1%;室性心律失常(频发室早或伴发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有效率86.6%;总有效率达77.3%。用药过程中仅有心率减慢、QTc延长及早期收缩压轻度下降。结论:索洛尔治疗房、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剂量以160g/日为宜。

  • 标签: 索他洛尔 心律失常 治疗 疗效
  • 简介:近期,碘沙醇再次被权威心血管学术组织ACC/AHA在高危患者PCI手术指南中认定为最高推荐级别Ia,同时,威视派克(碘沙醇)被国家人保部正式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简称《国家基本药品目录》)。

  • 标签: 碘克沙醇 医保患者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 ACC/AHA 医生 药品目录
  • 简介:目的在对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治疗中应用曲美嗪,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自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共计224例,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对患者进行调查与研究。将22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1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我院常规的治疗方式对其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应用曲美嗪进行治疗,由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8.6%,观察组患者为92.9%,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上的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的患者在心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心脏的指标方面要明显地优于对照组的患者,其差异也有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嗪在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进行恢复与改善上有着十分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患者心肌缺血的现象明显被改善,这有利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提高,在临床中,曲美嗪是是一种十分理想的辅助药物。

  • 标签: 曲美他嗪 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 辅助药物
  • 简介:如果你有心脏病.或者属于高危人群,又或者有糖尿病。如果医生给你开出了汀类调脂药。那你应该想尽方法坚持用药。因为这些药物能帮你预防心血管事件。如果你已经发生过中风而又幸运的存活下来.那么你更有理由要坚持服用他汀类。因为这能降低你中风后几年内的死亡风险。

  • 标签: 他汀类调脂药 中风后 死亡率 治疗 心血管事件 高危人群
  • 简介:卒中是严重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尤其是在我国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均很高。经过国家“九五”、“十五”期间的专项科技攻关,卒中的治疗,特别是在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脑动脉狭窄的支架成形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颅内外动脉搭桥术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降低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从疾病的上游环节入手,采取积极主动的预防措施才是有效治疗卒中的关键。作为一名外科医师,不应仅仅是一个只会拿手术刀和导管的“手术匠”!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卒中 预防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十五”期间 溶栓治疗
  • 简介: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事件的重要因素,因此血脂异常的治疗尤为重要,可直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汀类药物是近年研制生产的一类安全高效的调节血脂药物,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降血脂及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本组通过对2001年2

  • 标签: 血脂异常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他汀类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使用孟鲁司特、氯米松对青春期前哮喘儿童线性生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呼吸科接受治疗的哮喘患儿95例参与此次研究,随机将将95名患儿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50),对照组患儿给予孟鲁司特治疗,研究组患儿给予孟鲁司特和氯米松联合给药治疗,对比预后效果。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患儿日间夜间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使用孟鲁司特和氯米松在青春期前儿童哮喘的缓解和治疗具有积极作用,能更好的控制患儿哮喘症状,改善患儿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应用。

  • 标签: 青春期前哮喘 日间症状评分 夜间症状评分 孟鲁司特 倍氯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