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最近食安问题闹得沸沸扬扬,特别是食用油品频频出包,让人一听到油就唯恐避之而不及。但撇除黑心制造的疑虑,油类(脂肪)还是人体必需的五大营养素之一。根据研究显示,芝麻油(Sesameoil)具有降低胆固醇和血压的功能,

  • 标签: 低胆固醇 芝麻油 血压 功效 食用油 营养素
  • 简介:目的探讨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将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108只)复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将模型分为纤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只大鼠.给纤酶组大鼠静脉注射纤酶,对照组注射等渗盐水,分别在缺血3h再灌注3、6、24h,缺血6h再灌注3、6、24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为9只大鼠,假手术组8只大鼠.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计算脑梗死范围,HE染色观察梗死灶边缘区的病理形态,同时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蛋白的表达.结果纤酶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评分和梗死灶体积均降低,uPA蛋白表达均增加,在缺血3h再灌注3、6、24h和缺血6h再灌注3、6、24h,纤酶组的灰度值分别为1.240±0.027、1.9±1.1、12±5、2.3±1.2、6.4±2.2和20±7,而对照组分别为1.320±0.043、2.2±1.0、16±7、3.8±1.6、8.3±3.7和24±10,PAI-1蛋白表达均减少,并且脑出血发生率低.结论纤酶有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减少uPA对梗死灶边缘区微血管基底膜及细胞外间质的降解.

  • 标签: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降纤酶 局灶性 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
  • 简介:目的:探讨舒之对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病人的疗效.方法:选取30例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每晚服用舒之20mg,疗程6周,采用自身对照方式,研究其疗效.结果:每日服用舒之20mg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有显著差异(P均<0.05),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无明显作用.结论:每晚服用舒之20mg,降脂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小.

  • 标签: 舒降之 治疗 糖尿病 合并症 高胆固醇血症 疗效
  • 简介:《柳叶刀》(Lancet)杂志5月31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了CLOTS3研究结果,该结果指出,在卒中后卧床患者中,周期性充气加压(IPC)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并且有可能改善生存率。

  • 标签: 周期性充气加压 卧床患者 卒中后 风险 DVT 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目的:探讨纤酶颈内动脉注射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患者中发病6~72h的50例患者采用颈内动脉注射5U纤酶为治疗组,另30例作普通治疗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NFDI)及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Fg)、凝血酶元(PT)、凝血酶时间(TT)变化.结果:治疗后14d治疗组NFDI为11.68±1.07,明显低于治疗前的26.82±5.33(P<0.01),亦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2±5.38(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为80.04%和60.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和26.67%(P<0.05,<0.01).治疗组治疗后Fg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纤酶颈内动脉注射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良好.

  • 标签: 糖尿病 脑梗塞 降纤酶 颈内动脉
  • 简介:患者男性,60岁,主因"发作性胸闷、胸痛1月余,加重伴大汗1h"入院。患者缘于1月前工作时突然出现胸闷、胸痛症状,发作时伴大汗及肩背部放散痛,持续时间约30min,由急救120送当地医院救治,心电图Ⅰ、aVL,V1~V3导联ST段压低0.5mV,肌红蛋白120ng/ml(正常值范围:0~107ng/ml),肌钙蛋白0.8ng/ml(正常值范围:0~0.4ng/ml),CK-MB3ng/ml(正常值范围:0~4.3ng/ml),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前降支 心肌桥 正常值范围 导联ST段压低 发作性胸闷
  • 简介: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纤溶、凝血指标的变化及纤酶的疗效.方法:测定38例脑梗死急性期(<3天)患者纤酶治疗前、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bg)、α2抗纤溶酶(α2-PI)、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和D-二聚体(D-D)的变化.结果: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Fbg、α2-PI、PAI-1、D-D水平分别为4.32±1.7g/L、(154.39±34.86)%、0.26±0.1IU/ml、1.12±0.32AU/ml和1.34±1.18mg/L,明显升高,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t-PA水平下降非常显著(P<0.001).纤酶治疗后Fbg、α2-PI、PAI-1、D-D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01),t-PA水平升高非常显著(P<0.001).结论:纤酶有良好纤、溶纤作用,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有显著疗效.

  • 标签: 脑梗死 纤维蛋白原 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急性期 D-二聚体 降纤酶
  • 简介: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疗法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延安市人民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常规用药,氯吡格雷、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类药物。观察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联合采用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叶酸进行Hcy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半年。比较两组的炎症因子、血清Hcy、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降钙素原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合并症、病变血管数目及冠心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半年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Hcy、白介素-6、C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降钙素原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疗法能有效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血清Hcy水平,保护心肌功能,减轻全身炎症反应。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冠心病 介入治疗 炎性因子
  • 简介:据美国“健康日”网最新报道,3月号《美国牙科协会志》刊登美国田纳西大学健康科学中心一项新研究发现。泛酸(胃食管返流病)不仅伤害食管,而且会严重损伤牙齿。

  • 标签: 胃食管返流病 嚼口香糖 牙齿 泛酸 苏打水 严重损伤
  • 简介:目的探究将同型半胱氨酸疗法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7年4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介入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同型半胱氨酸疗法作为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CRP、IL-6以及IL-8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更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同型半胱氨酸疗法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中,能够有效辅助治疗工作的开展,对于患者的康复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法 炎性因子 冠心病介入术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纤酶对伴有纤维蛋白原增高的老年脑供血不足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1997年3月至1999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脑供血不足患者82例,男性54,女性28,年龄55~80岁,平均68岁:随机分为纤酶治疗组52例,川芎嗪组30例,两组分别进行临床疗效、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yIT)及D一二聚体的检测:另有8例川芎嗪治疗无效后改用纤酶治疗..结果纤酶对脑供血不足患者的疗效好、起效时间短,显著优于川芎嗪(P<0、01).纤酶组治疗后FIB下降显著(P<0.01),而川芎嗪组治疗前后FIB无明显变化:纤酶组治疗后PT、APTT均显著延长(P<0.01),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P<0.01),而川芎嗪组无明显变化川芎嗪治疗无效的8例患者用纤酶治疗后6例得到明显好转或治愈。而且用纤酶治疗无不良反应,无明显出血倾向结论纤酶对FIB增高的老年脑供血不足患者疗效好、起效快,短期应用较为安全。

  • 标签: 脑缺血 暂时性 纤维蛋白原 川芎嗪 降纤酶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前导联ST段压低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3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均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常规心电图心前导联ST段压低≥1.0mm分为STV1-4压低组(17例)与STV1-6压低组(21例),比较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之间的关系.结果STV1-4段压低是下壁ST段抬高的对应性改变(P<0.01),STV1-6段压低证实合并明显的前支病变(P<0.01),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88%、90%、83%.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STV5V6压低是合并前支病变证据.

  • 标签: ST段压低 冠状动脉 心肌梗死 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4种不同双支架技术(Crush、Culotte、T、TAP)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左主干(leftmain,LM)分叉病变(leftmainbifurcationdisease,LMBD)后的左前支(leftanteriordescending,LAD)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变化。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诊断为ACS合并LMBD并接受双支架技术介入治疗的患者,根据采用双支架技术的不同,将患者分成4组,分别是Crush组、Culotte组、T组、TAP组。通过检测术后LAD的TIMI血流的变化情况,来判断各组技术的相对优劣。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M-LAD直径是双支架技术的危险因素;而LM-左旋支(leftcircumflex,LCX)直径和LM支架总长度是保护因素。Culotte组术后LAD的TIMI血流改善情况明显差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双支架技术对患者术后LAD血流的改善程度有差异,Culotte技术改善LAD的TIMI血流效果比TAP、T和Crush技术差,TAP、T和Crush技术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 标签: 左主干分叉病变 双支架治疗技术 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证实的罪犯血管在左冠脉前支(leftanteriordescending,LAD)近端冠脉血流闭塞及冠脉血流再通状况下,急诊心电图的差异性。根据心电图的特点,判断急性前壁STEMI患者LAD近端罪犯血管,并为是否血流再通提供简单快速的判断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因急性前壁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1例患者,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罪犯血管LAD冠脉血流情况分为冠脉闭塞组(20例)及冠脉血流再通组(21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点。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胸痛发病时间、肾功能、电解质、既往病史及就诊时生命体征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冠脉造影证实:LAD近端闭塞组与冠脉血流再通组心电图的共同点是,均有前壁导联ST段抬高,其中V2~V4导联抬高≥2.0mm,V1和V5导联ST段抬高<2.0mm,V6导联ST段抬高<1.0mm;差别在于:LAD近端闭塞组患者Ⅰ、aVL导联ST段抬高≥1.0mm,Ⅱ、Ⅲ导联ST段压低>1.0mm,aVF导联ST段压低更显著(≥2.0mm);LAD近端冠脉血流再通组患者Ⅰ、aVL导联ST段从等电位线抬高<1.0mm,Ⅱ、Ⅲ、aVF导联ST段从等电位线降低<2.0mm,其中部分病例胸导联T波浅倒置。结论急诊心电图可为急性前壁STEMI患者LAD近端罪犯血管闭塞和冠脉血流再通提供简单快速的判断依据。

  • 标签: 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电图 冠脉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