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我国采供血机构检测抗HIV主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为消除由于hook效应导致的阴性结果,目前该项目的检测方法已从一步法修改为两步法(双抗原夹心法)。尽管如此,该项目检测中出现的非特异性反应仍较多。一方面,采供血机构为了保证输血安全,都采用了高灵敏度的试剂,导致检测特异性下降。另一方面,献血者血液样本中存在的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等多种因素对ELISA夹心法检测试验较大影响,可造成阳性。

  • 标签: 抗HIV 假阳性 再次献血
  • 简介:目的:对3例RhD阴性产妇所育的RhD阳性新生儿因D抗原遮蔽造成阴性现象,进一步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及分析。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检测新生儿及其母亲、父亲血型抗原、抗体。结果:新生儿血型分别为O,CcDEe、B,CCDEe、A,CcDEe;其母亲分别为O,ccdee、B,ccdee、AB,ccdee;其父亲分别为:O,CcDEe、O,CCDEe、A,CcDEe;新生儿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分别为:3+、3+、3+。对新生儿进行RhD血型检测时,试管法观察结果未见凝集,易误判为RhD阴性。结论:通过血型血清学检测该3例患儿RhD抗原为阳性,并由Rh系统IgG抗D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为新生儿得到及时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 标签: 血型RhD 新生儿溶血 遮蔽现象 假阴性 鉴定与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国产ELISA间接法试剂和双抗原夹心法的检测效能,探讨确证结果用于试剂选择,灰区范围设置的理论和依据。方法:采用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对ELISA方法检测反应性及灰区的44份标本进行检测。结果:3个厂家的抗-HCV反应性标本经RIBA实验确证后,阳性率分别为70.6%、44.1%、2.9%,灰区标本15例,未确认阳性检出。结论:为确保血液质量,血筛实验室应选择灵敏度和特异性双优的试剂,以有效提高抗-HCV反应性标本的检出率。在献血者管理中,参考确证结果用于献血者反馈,特别是长期固定献血者,对单试剂反应者经6个月以上的屏蔽期可以重新参加检测确认,合适献血的可进入归队献血程序。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抗-HCV ELISA有反应性 确证实验 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抗D抗体的产生与RHD基因Rhesusboxes及外显子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抗D抗体的血液样本42例,血型血清学方法检测Rh表型,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确定RhD阴性,吸收放散试验确定RhDel型,聚合酶链式反应一序列特异引物技术检测RHD基因Rhesusboxes及外显子。结果:在42例样本中,24例(57.14%)样本只含有杂交盒,18例(42.86%)样本中同时含有上游盒、下游盒和杂交盒;RHD基因10个外显子全部缺失的23例(54.76%),部分缺失的10例(23.81%),所有外显子全部存在的9例(21.43%)。结论:RhD阴性女性经妊娠产生了抗D抗体,很可能与RHD基因的杂交Rhesusbox及RHD基因的不完整性有关。

  • 标签: RHD 基因 RHESUS BOX 外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