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胃肠动力疾病病理生理研究是临床药物研制基础.近年研究证实,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发生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CNS)、自主神经系统(ANS)、肠肌间神经丛(ENS)、胃肠道平滑肌等每一水平或相互间功能障碍有关.这些组织结构功能依赖于各种神经递质和体液因子释放而建立联系,各种递质和信使与相应受体结合,执行不同生理功能.

  • 标签: 胃肠动力疾病 药物治疗 作用机制 胃肠动力药
  • 简介:肝脏外分泌功能具有非常重要作用,除了参与消化吸收以外,人体内大量化合物代谢都需肝脏处理并由胆汁排泄,这个外分泌过程就需要肝胆转运系统参与,肝脏转运系统中包含着许多载体蛋白,这些载体蛋白与肝炎,肝内胆汁郁积,肿瘤化疗药物耐受以及多种肝脏遗传性疾病有着密切关系.本文所要综述耐药相关蛋白2(themuhidrugresistanceprotein2,MRP2)就是这类载体中一个.目前关于MRP2研究主要集中在MRP2介导肿瘤耐药以及MRP2缺乏所导致高胆红素血症这两个方面.本文从MRP2结构功能、与肿瘤化疗耐药之间关系,MRP2缺乏与高胆红素血症之间关系以及MRP2表达障碍时MRP3对其代偿作用等方面,对MRP2研究进展作一简单介绍.

  • 标签: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 外分泌功能 载体蛋白 肝脏遗传性疾病
  • 简介:由亚太胃肠病学会(APAGE)举办2014炎症性肠病(IBD)临床论坛将于2014年4月18-19日在马来西亚槟城举行。本次会议将致力于促进亚洲地区IBD临床经验和科技知识交流与分享,欢迎广大医师踊跃参与。会议主题包括:IBD内镜下评估;IBD组织学评估;生物治疗实践应用;粪便菌群移植;上消化道克罗恩病(CD);结直肠癌监测;他克莫司和环孢霉素在急性重症结肠炎治疗中应用;干细胞在IBD治疗中应用;CD与溃疡性结肠炎(uc)鉴别诊断等。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临床经验 论坛 上消化道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生物治疗
  • 简介:由《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中华医学会吉林省肝病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吉林省消化医师分会共同主办;由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肝病医学部、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肝病协作组、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大力支持肝脏疾病转化医学论坛(长春)暨第三届长春国际消化性疾病暨肝病高峰论坛将于2011年7月29日至30日在长春召开。

  • 标签: 医学论坛 高峰论坛 疾病转化 肝病 长春 征文通知
  • 简介:由福建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肝病学分会主办,厦门市医学会、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厦门市消化疾病诊治中心承办'海峡两岸消化论坛'将于2007年11月16~18日在厦门召开。此次论坛得到了包括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台中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高雄医学大学附设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澳门镜湖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华消化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等协办单位大力支持。

  • 标签: 会议通知 海峡两岸消化 消化论坛
  • 简介:小儿高热惊厥再发是儿科常见危急诊症状之一,反复发作高热惊厥可损害小儿大脑细胞造成后遗症(如癫痫)。因此,寻求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再发方法很有必要。我科应用米那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再发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再发 小儿高热惊厥 鲁米那 预防 反复发作 常见
  • 简介:目的建立由血清指标和腹部B超组成创性诊断模型来预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PVT)形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2007年1月~2010年1月确诊肝硬化患者280例,随机抽取166例作为模型组,84例作为验证组,均行腹部螺旋CT增强扫描以了解有无门静脉血栓形成。记录患者肝硬化病因、年龄、性别以及入院后腹部B超和实验室常用指标,包括血常规、生化、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等参数。在模型组,对指标依次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相应独立预测因子,在此基础上构建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指数模型,最后在独立验证组中检验模型诊断效率。结果模型组建立了一个由血浆D-二聚体、门静脉内径(MPV)、血小板(PLT)三项指标组成综合指数模型(PVTindex)。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显示PVTindex值为7.2时,其预测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4(0.753,0.946),诊断敏感性为82.1%,特异性为86.7%,阳性预测值为93.53%,阴性预测值为64.58%,诊断精确性为81.77%。将PVTindex以同样标准应用于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6(0.785,0.962),诊断精确性为82.16%。结论由血浆D-二聚体、门静脉内径、血小板等指标构建创性预测模型有助于早期预防和发现PVT形成。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 预测模型
  • 简介:1.1一般资料我们2003—05/2004—05收治择期腹股沟疝25例,均为男性,其中斜疝22例(1例为双侧疝),直疝3例。在25例手术中,Ⅰ组行张力疝修补术14例,Ⅱ组行其它传统方式11例(Bassini8例、Ferguson3例)。张力组年龄为59.5±12.5岁(32~80岁),传统手术组年龄为52.5±22.0岁(18~76岁)。两组之间显著性差异(P=0.296)。

  • 标签: 传统手术 腹股沟疝 无张力修补术 年龄 双侧 择期
  • 简介:自20世纪60年代萘啶酸(Nalidixicacid)问世以来,喹诺酮类药物研制非常迅速,在萘啶酸基础上合成了多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并广泛用于临床。由于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不需做皮试、给药方便、与常用抗菌药物交叉耐药性、生产不需使用粮食、价格比疗效相当抗生素低等特点。临床应用迅速普及,成为当今世界上竞相开发生产和应用重点药物。本文对喹诺酮类药物进行了分类,以方便临床选,对于喹诺酮类药物临床用药指征提几点建议。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临床应用 用药指征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药物研制 交叉耐药性
  • 作者: 侯静琳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北京怀柔医院,北京 101400
  • 简介:消化系统是人体内一个复杂器官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器官组成。它主要功能是将我们食用食物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利用营养物质,并将无用垃圾物排出体外。消化系统是人体各个器官之间协调工作重要环节,也是人体健康关键之一。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全球公认健康卫生问题。目前,消化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也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消化疾病死亡率和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其中,胃癌、直肠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成为世界各国公共卫生领域重点关注对象。在我国,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常见慢性病之一,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明显因素。消化系统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以及带来长期影响也是不可忽视。消化系统疾病不仅会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严重损害,而且可能成为重大社会经济负担。另外,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肠癌等,患者大多在青壮年期就被诊断,对他们家庭和社会生产力影响也非常严重。

  • 标签: 消化疾病;预防方法;治疗方式
  • 作者: 侯静琳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北京怀柔医院,北京 101400
  • 简介:消化系统是人体内一个复杂器官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器官组成。它主要功能是将我们食用食物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利用营养物质,并将无用垃圾物排出体外。消化系统是人体各个器官之间协调工作重要环节,也是人体健康关键之一。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全球公认健康卫生问题。目前,消化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也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消化疾病死亡率和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其中,胃癌、直肠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成为世界各国公共卫生领域重点关注对象。在我国,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常见慢性病之一,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明显因素。消化系统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以及带来长期影响也是不可忽视。消化系统疾病不仅会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严重损害,而且可能成为重大社会经济负担。另外,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肠癌等,患者大多在青壮年期就被诊断,对他们家庭和社会生产力影响也非常严重。

  • 标签: 消化疾病;预防方法;治疗方式
  • 作者: 侯静琳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北京怀柔医院,北京 101400
  • 简介:消化系统是人体内一个复杂器官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器官组成。它主要功能是将我们食用食物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利用营养物质,并将无用垃圾物排出体外。消化系统是人体各个器官之间协调工作重要环节,也是人体健康关键之一。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全球公认健康卫生问题。目前,消化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也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消化疾病死亡率和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其中,胃癌、直肠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成为世界各国公共卫生领域重点关注对象。在我国,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常见慢性病之一,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明显因素。消化系统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以及带来长期影响也是不可忽视。消化系统疾病不仅会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严重损害,而且可能成为重大社会经济负担。另外,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肠癌等,患者大多在青壮年期就被诊断,对他们家庭和社会生产力影响也非常严重。

  • 标签: 消化疾病;预防方法;治疗方式
  • 作者: 侯静琳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北京怀柔医院,北京 101400
  • 简介:消化系统是人体内一个复杂器官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器官组成。它主要功能是将我们食用食物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利用营养物质,并将无用垃圾物排出体外。消化系统是人体各个器官之间协调工作重要环节,也是人体健康关键之一。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全球公认健康卫生问题。目前,消化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也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消化疾病死亡率和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其中,胃癌、直肠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成为世界各国公共卫生领域重点关注对象。在我国,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常见慢性病之一,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明显因素。消化系统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以及带来长期影响也是不可忽视。消化系统疾病不仅会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严重损害,而且可能成为重大社会经济负担。另外,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肠癌等,患者大多在青壮年期就被诊断,对他们家庭和社会生产力影响也非常严重。I.不要吃后悔:预防消化疾病

  • 标签: 消化疾病;预防方法;治疗方式
  • 作者: 侯静琳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北京怀柔医院,北京 101400
  • 简介:消化系统是人体内一个复杂器官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器官组成。它主要功能是将我们食用食物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利用营养物质,并将无用垃圾物排出体外。消化系统是人体各个器官之间协调工作重要环节,也是人体健康关键之一。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全球公认健康卫生问题。目前,消化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也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消化疾病死亡率和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其中,胃癌、直肠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成为世界各国公共卫生领域重点关注对象。在我国,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常见慢性病之一,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明显因素。消化系统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以及带来长期影响也是不可忽视。消化系统疾病不仅会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严重损害,而且可能成为重大社会经济负担。另外,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肠癌等,患者大多在青壮年期就被诊断,对他们家庭和社会生产力影响也非常严重。

  • 标签: 消化疾病;预防方法;治疗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耐药相关基因表达与其侵袭转移能力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耐药相关基因(包括ABCB1、MMP2、CDH1、CD44)mRNA表达水平。采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迁徙实验评价两株胃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进而探讨胃癌细胞多耐药相关基因表达与侵袭转移能力关系。结果荧光定量PCR实验发现胃癌细胞株BGC-823ABCB1、CDH1、CD44基因表达较SGC-7901高,而MMP2基因表达在SGC-7901中较高。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迁徙实验显示胃癌细胞株BGC-823迁徙能力比SGC-7901强。结论胃癌细胞耐药与侵袭转移有一定关系,CD44高表达在胃癌细胞侵袭转移中可能起主要作用。

  • 标签: 多药耐药 侵袭转移 ABCB1 MMP2 CDH1 CD44
  • 简介:近年来,随着消化病学领域迅猛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为了充分展示消化病学最新诊治技术,进一步了解国内外相关方面的最新进展,促进我国消化病及消化内镜发展,提高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水平,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由辽宁省医学会、沈阳医学会共同主办,

  • 标签: 消化内镜 征文通知 技术论坛 消化疾病 消化病学 消化系统疾病
  • 简介:目的探索减少老年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tuepancreatitis,SAP)并发症,降低其病死率新途径。方法1994—10/2002—02用区域性动脉灌注(Rigionalarterialinfussion,LAI)四联给药方法治疗SAP91例,其中≥60岁44例,死亡2例,均为70岁以上病人,病死率4.54%(2/44);结论老年胰腺炎病人症状不典型,合并症多,手术风险大,区域性动脉灌注给为主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老年胰腺炎病人。

  • 标签: 区域性动脉灌注 老年人 重症急性胰腺炎 病人 临床体会 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