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激综合征(irritablehowelsyndrome,IBS)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约10%-15%的全球人口受到IBS的影响。虽然过去20年里已开展了很多关于IBS的实验研究,但其潜在病因迄今尚不明确。且缺乏特效治疗药物。目前IBS的治疗措施主要是对症处理,纠正与该病相关的病理生理紊乱,改善胃肠动力、解除肠管痉挛以及减少肠内产气,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治疗 syndrome 功能性胃肠疾病 IBS 治疗药物
  • 简介:激综合征(IBS)是与肠道动力和内脏感觉异常有关的功能性胃肠病。心理、社会、环境、遗传等因素在发病过程中起极为重要的作用。IBS多发生在伴有不同程度心理调节障碍、具有遗传特征的患群体.有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当前公认的罗马Ⅲ诊断标准是以临床症状学为依据,部分符合诊断标准的IBS患者.其肠黏膜可能存在免疫细胞浸润、免疫激活和轻微黏膜炎症,这种炎症在IBS中的潜在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尚无一种药物对IBS的治疗完全有效,IBS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治疗的原则,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未来需对IBS的病理学、免疫学和肠内微生态学有更全面的认识.以进一步思考IBS的诊断方式和标准。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遗传 免疫 肠黏膜 炎症
  • 简介:激综合征(IBS)是与肠道动力学和内脏感觉异常有关的功能性疾病,是指一组包括排便习惯改变(腹泻或便秘)、粪便性状异常(稀便、黏液便或硬结便)、腹痛、腹胀等临床表现的症候群,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但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IBS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西方国家约10%以上的人群患有IBS,在我国IBS约占消化专科门诊的1/4-1/3。了解和掌握其药物应用和治疗进展对提高IBS的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药物治疗 功能性疾病 内脏感觉异常 消化系统 肠道动力学
  • 简介:背景:胃癌的发生是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感基因筛查对胃癌高危人群预警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上海某地区胃癌感基因谱,并评估多基因危险度。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医院的原发性胃癌患者152例,以人口学特征相匹配的非消化道疾病、非肿瘤患者152例作为对照。采用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基因多态性,筛选出胃癌的感基因,分析多基因的交互作用,采用DEMCHUK模型行多基因危险度评估。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胃癌感基因包括CYP2E1、NAT2M1、NAT2M2、NAT2、XRCC1194、MTHFRA1298C、VDRTaqⅠ,多因素分析筛显示胃癌的感基因型为CYP2E1(C1/C1)、NAT2M1(T/T)、NAT2M2(A/A)、XRCC1194(T/T)和MTHFRA1298C(A/C)。除MTHFRA1298C(A/C)与NAT2M1(T/T)和NAT2M2(A/A)基因外,其他基因之间存在明显协同作用(P<0.05)。多基因危险度分析显示多基因联合的OR值与基因频率高度相关,随着感基因数目增加,胃癌的患病风险增加。结论:胃癌感基因型为CYP2E1(C1/C1)、NAT2M1(T/T)、NAT2M2(A/A)、XRCC1194(T/T)和MTHFRA1298C(A/C),携带多种感基因可明显增加胃癌的患病风险。

  • 标签: 胃肿瘤 基因检测 危险性评估
  • 简介: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很常见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约占消化科门诊病人的1/3~1/4,在对IBS的治疗中,钙通道阻滞剂日益受到重视,且对腹痛伴腹胀者效果较好[1].本文对2000年10月-2001年8月就诊于我院门诊及病房的70例肠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组,30例接受匹维溴铵治疗,40例接受谷维素治疗,两者进行疗效观察.发现匹维溴铵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匹维溴铵 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 疗效观察
  • 简介:激综合征(IBS)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常合并肠外症状。目的:分析腹泻型IBS(IBS。D)患者的肠外症状特点。方法:连续纳入113例IBS.D患者,采用调查问卷方式了解患者肠外症状的发生率。结果:本组患者中,胃肠道外疼痛、泌尿系统症状、性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分别为60.2%、37.2%、34.5%。胃肠道外疼痛以头痛最为常见(40.7%),女性较男性更易合并疼痛(P〈0.05):男女性的泌尿系统症状和性功能减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更易发生咳嗽性溢尿(P〈0.05)。育龄期女性的痛经发生率为39.3%。结论:IBS-D患者常合并肠外症状,可累及多个系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本病鉴别诊断和治疗的难度。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问卷调查 疼痛 泌尿系表现 性功能障碍 心理性
  • 简介: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其临床表现复杂.目前对IBS的症状分析多来自临床病例.目的:分析社区人群中符合罗马Ⅱ标准的IBS症状人群的症状学特征.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到239例符合罗马Ⅱ标准的IBS症状人群,记录其人口统计学资料,以及最近一年内的腹痛或腹部不适和排便习惯等方面的情况.结果:本组社区人群中IBS症状人群的病程为1~60年,平均4.2年±3.7年;腹痛或腹部不适以脐周或下腹部为多见,其发生与女性经期和进食关系最大;77.4%的症状人群每次腹痛持续时间一般小于30min.其他常见的IBS相关症状有排便次数增加、黏液便、排便不尽感、腹胀等;较常见的非结肠性消化道症状有恶心、反酸、打嗝、呕吐等;较常见的肠外症状有乏力、女性痛经、头痛或肌肉酸痛等.各IBS亚型中,以腹泻为主型最为多见(74.0%).结论:社区人群中IBS的症状多种多样,且常合并有较多非结肠性消化道症状和肠外症状.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体征和症状 问卷 流行病学
  • 简介:急性胃肠炎系由饮酒、不洁饮食等原因引起的急性胃肠黏膜炎症,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甚至剧痛、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稀水样便,查体见上腹部或脐周轻压痛,肠鸣音亢进。临床上易与心肌梗死和急性阑尾炎相混淆,现将有关问题介绍如下。

  • 标签: 急性胃肠炎 误诊为 上腹部不适 疾病 肠鸣音亢进 急性阑尾炎
  • 简介:目的:肠激综合征(IBS)是常见而典型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胃肠激素是调节胃肠运动的重要因素,可能与IBS密切有关。本研究观察IBS患者血浆及乙状结肠黏膜中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生长抑素(SS)、胆囊收缩素(CCK)、神经降压素(NT)及酪神经肽(NPY)的含量,旨在探讨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胃肠肽类激素 相关研究 发病机制 临床意义
  • 简介:背景:肠激综合征(IBS)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目前认为其病因多与精神和心理状况有关。目的:调查武汉地区消化内科就诊者中IBS患者的比例及其相关情况。方法:于2002年10月14~18日以问卷形式调查在武汉地区5家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2784例患者,性别、年龄不限。IBS的诊断参照RomeⅡ标准,以X^2检验分析调查结果。结果:在2784名调查对象中,共298例(10.7%)被诊断为IBS。30~60岁组与〈30岁组和〉60岁组相比,IBS患者的比例有显著差异,而不同性别、居住地、职业和文化程度调查对象间IBS患者的比例均无显著差异。在IBS患者中,腹痛(60.9%1、腹胀(62-3%)和腹泻(60.6%)为最常见的症状,腹泻为主型患者最为多见(45.2%);既往有胃肠道感染史、抗生素应用史和心理异常者占较大比例。IBS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有明显影响。结论:IBS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明显影响。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门诊医疗 流行病学
  • 简介:背景:内脏感觉过敏是肠激综合征(IBS)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临床上缺乏客观、无创的内脏敏感性检测方法.目的:建立直肠球囊扩张下脊髓诱发电位(SEP)的检测方法,并通过IBS内脏感觉过敏大鼠与正常大鼠的比较以及雌雄大鼠之间的比较,取得IBS存在内脏感觉过敏的客观证据.方法:通过直肠球囊有节律的充气、放气,给予直肠一定频率的反复刺激,记录诱发得到的脊髓相应节段(L6~S2)的SEP.结果:实验组雌雄大鼠分别与对照组同性别大鼠相比,SEP各波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峰间波幅显著增高(P<0.01).实验组雌性大鼠的各波潜伏期显著短于雄性大鼠(P0.05),峰间波幅也低于雄性大鼠(P<0.05);对照组雌性与雄性大鼠的各波潜伏期和峰间波幅无显著差异.结论:通过有节律的直肠球囊扩张,能诱发得到重复性好、识别的SEP,可作为内脏敏感性的客观依据.

  • 标签: 内脏感觉过敏 直肠 SEP 脊髓诱发电位 波潜伏期 雄性大鼠
  • 简介:背景:肠激综合征(IBS)的发病机制不明,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失调可能在其中发挥一定作用。目的:研究IBS患者血浆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8、IL-13的表达。方法:选取42例IBS患者和20名对照者,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浆IL-6、IL-18、IL-13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腹泻型IBS组血浆IL-6和IL-18水平、便秘型IBS组血浆IL-18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腹泻型和便秘型IBS组血浆IL-13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感染后IBS(pIBS)组血浆IL-6、IL-1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IBS组和非pIBS组血浆IL-13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IBS患者血浆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感染因素影响了腹泻型IBS血浆细胞因子的变化,促炎细胞因子可作为IBS的潜在生物学标记物。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细胞因子类 白细胞介素类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简介: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髓过氧化物酶(MPO)-463G→A多态性与多种疾病相关.目的:探讨MPO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检测117例胃癌患者和105例对照者的MPO-463G→A多态性,比较两组MPO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MPO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危险性的关系,并行分层分析探讨性别、年龄、吸烟状况、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和胃癌家族史对胃癌的影响.结果:胃癌组GA和AA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GA:25.6%对37.1%,AA:3.4%对11.4%,P〈0.05),A等位基因频率亦明显降低(16.2%对30.0%,P〈0.05).与GG基因型患者相比,携带MPO-463GA/AA基因型者罹患胃癌的危险性明显降低(OR=0.43,95%CI:0.25-0.75).分层分析示男性、年龄≤60岁、不吸烟、H.pylori感染阴性和无胃癌家族史人群携带GA/AA基因型较携带GG基因型者罹患胃癌的危险性降低.结论:MPO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感性相关,A等位基因对胃癌感性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过氧化物酶 胃肿瘤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疾病易感性
  • 简介:目的观察小麦纤维素用于治疗便秘型IBS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于南方医院消化科选择30例便秘型IBS患者,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口服小麦纤维素治疗2周,观察服药前后IBS症状及大便性状情况,并进行量化评分比较。结果小麦纤维素治疗便秘型IBS症状明显好转,大便性状得到改善,总有效率90.0%,用药前后对比临床排便症状非常显著改善(P〈0.01),服药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麦纤维素治疗便秘型IBS安全有效。

  • 标签: 肠易激惹综合征 小麦纤维素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谷氨酰胺联合亚胺培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92例重症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亚胺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谷氨酰胺,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浆内毒素、IL-6、IL-8、TNF-?琢,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84.78%,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浆内毒素、IL-6、IL-8、TNF-?琢水平均显著下降,而血小板计数显著提高,且观察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血浆内毒素、IL-6、IL-8、TNF-?琢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3.04%)、对照组(10.87%)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酰胺联合亚胺培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更好的控制患者的腹腔感染,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谷氨酰胺 亚胺培南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腔感染
  • 简介:目的了解汕头市高三学生肠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的患病率和依从性情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汕头市3300名高三学生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估算符合罗马Ⅲ标准IBS的期间患病率、依从性和危险因素。结果IBS的患病率为13.39%,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17.0%vs10.3%,P〈0.05);在符合罗马Ⅲ标准的IBS患者中,38.01%(168例)为腹泻型;26.70%(118例)为便秘型;15.61%(69例)为混合型;19.68%(87例)为不定型;肠道感染史和进食辛辣食物等可能是危险因素。结论IBS是高三学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但大多数没有专科诊治,依从性差。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患病率 危险因素 依从性
  • 简介:目的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型和肠道5-HT表达等方面探讨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治疗C—IBS疗效机制。方法应用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治疗前后5一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型和肠道5-HT的表达.并进行临床症状的临床评估。结果C—IBS组基因频率分别为:S/S:50.3%,S/L:24.9%,L/L:24.8%。与对照组相比,C-IBS组有较高的S/S基因频率。C—IBS组S/S、S/L、L几基因组治疗前5-HT表达率与治疗后各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S/S、S/L组组患者的每周排便次数均明显高于L几组:S/S组和S/L组患者每周大便性状平均分数均低于L几组:对于腹痛/腹部不适,3组基因型比较无差异;S/S组和S/L组患者腹胀症状缓解较L几组患者显著。治疗后,3组基因型患者总有效率分别地S/S:83.0%,S/L:71.0%,L/L:40.O%,差异有显著性。结论SIS型患者的SERT蛋白低表达。5-HT堆积,使5—HT4受体发生适应性下调或去敏感,可能与临床症状和药物疗效有关。

  • 标签: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5-羟色胺转运体蛋白基因 5-HT 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