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3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疾病的诊治率显著提高,但仍有不少患者因恐惧内镜检查而延误了疾病的诊治.麻醉药物在内镜诊治中的应用有效解决了该问题,进而提高了疾病的诊治率.本文就麻醉药物在无痛消化内镜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麻醉药 内窥镜检查 消化系统 镇痛 镇静
  • 简介:目的探讨异丙酚应用于全结肠镜检查中适应人群、最佳剂量、安全性和顺应性。方法术前了解受检者身体基本状况、双腔鼻导管持续吸氧、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异丙酚,术中监护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变化,术后了解病人遗忘度和满意度。结果异丙酚起效时间为15~20s,持续时间为8~10min。用药后,心率下降13.22%,血压下降24.48%,氧饱和度基本不变。术后遗忘度100%,满意度100%。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下无痛性全结肠镜检查可消除病人的恐惧感和痛苦感,显著改善病人耐受性,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顺应性,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内镜检查方法之一。

  • 标签: 异丙酚 结肠镜检查 静脉麻醉 病人 氧饱和度 顺应性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技术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内镜止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2.7%,髙于对照组的78.0%(P<0.001)。研究组输血量(414.93±49.75)mL、止血时间(2.17±0.59)d、住院时间(6.23±0.54)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Forrest各分级的治疗成功率均髙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技术在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好,输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内镜技术 非静脉曲张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个性护理在青光眼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90例青光眼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基本护理,干预组予个性护理。比较两组满意率;青光眼合并高血压疾病认知、高血压控制必要性认知;护理前后血压水平、视力情况;出现并发症的例数。结果:干预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青光眼合并高血压疾病认知、高血压控制必要性认知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血压水平、视力情况相似,P>0.05;护理后干预组血压水平、视力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出现并发症的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光眼合并高血压者实施个性护理效果好,可改善血压水平、视力情况,减少出现并发症的例数。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青光眼合并高血压患者 围手术期血压管理 应用研效果
  • 简介:背景: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出现多器官衰竭,短期死亡率高。探索简单且便于检测的预后预测指标对于ACLF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ACLF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月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ACLF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出血与否分为出血组(n=62)和非出血组(n=138),同期50例慢性肝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以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EPO水平,ROC曲线分析EPO和APACHEⅡ、CTP、MELD、MELD-Na、SOFA、CLIF-SOFA评分对28d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出血组血清EPO水平显著高于非出血组和对照组(P<0.05)。出血组生存与死亡患者间EPO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非出血组生存患者EPO水平显著低于死亡患者(P<0.05)。血清EPO预测ACLF患者28d预后的效能优于各项常用预后评分,出血组ROC曲线下面积(AUC)=0.849,cut-off值为228.9mIU/m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3.2%和92.3%;非出血组AUC=0.829,cut-off值为30.6mIU/m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6%和57.5%。结论:低血清EPO水平的非出血ACLF患者预后较好,血清EPO预测ACLF患者28d预后显著优于常用预后评分系统。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慢加急性肝衰竭 预后
  • 简介:目的分析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在肝纤维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对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1例健康人肝脏右叶进行检查,测得感兴趣区肝脏组织声触诊组织量化(VTQ)值,并与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VTQ值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2),VTQ值与肝纤维程度呈正相关(Spearmanr=0.737,P〈0.01);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G2S2合并为轻度肝纤维组,≥G2S3,合并为中/重度肝纤维组,结果VTQ诊断中/重度肝纤维的VTQ值的cut—off值为1.6m/s,其诊断中/重度肝纤维的敏感度为93.8%,特异度为73.7%,准确性为85.1%。结论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评估肝纤维程度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 声触诊组织量化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估重症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1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8例重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亲情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配合率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配合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亲情护理应用于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患者 亲情化护理 效果评估
  • 简介:中医肿瘤发病学强调精神因素的作用,历代医家早就认识到血瘀与肿瘤关系密切。早在《内经》就论及积、伏梁、石瘕与血瘀证的关系,认为“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噎膈乃“暴忧之病”。朱丹溪认为乳癌是“忧患郁闷,晰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所致”。内伤七情,可导致气血功能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致癌因素通过“内虚”导致内外合邪,气滞血瘀,痰凝毒结,形成癌瘤。

  • 标签: 抗肿瘤 血瘀证 活血化瘀法 肝气 历代医家 噎膈
  • 简介: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太鼠内脏动、静脉血管壁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分布及染色强度变化,探讨NO在门静脉高压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染色法.应用两种NOS特异性抗体.分别观察内皮型(eNOS)和诱生型(iNOS)NOS的变化特点.并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对染色强度进行量化处理。结果:肝硬化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iNOS和eNOS染色强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加(P<0.01),其中以eNOS增加更为明显。而两组门静脉(PV)NOS染色强度则无明显差异(P>005)。肝硬化组SMA的NOS染色强度明显高于PV(P<0.05)。结论:NOS在内脏血管表达增多.以及在SMA的表达高于PV,提示NO可能主要通过扩张内脏动脉、增加内脏血流量而参与门静脉高压的形成。

  • 标签: NOS 肝硬化 内脏 大鼠 PV 血管壁
  • 简介:目的评价HBV感染者血清TIMP-2水平对肝纤维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498例HBV感染者和10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TIMP-2,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HA、PCⅢ、CⅣ和LN,和采用全自动酶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与健康正常人比,HBV感染者五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除慢性HBV携带者PCⅢ、CⅣ、LN、ALT和慢性肝炎轻度患者CⅣ水平与对照组比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组均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急性肝炎至肝硬化患者血清TIMP-2水平依次进行性升高,其中慢性HBV携带者与急性肝炎患者血清TIMP-2水平分别为78.56±26.23ng/ml和92.65±21.93ng/ml,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1)。血清TIMP-2与HA、PCⅢ、CⅣ和LN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ALT也呈正相关(P〈0.05)。结论本文检测的肝纤维指标均可不同程度地反映肝脏的纤维程度,其中以血清TIMP-2较为可靠和有效。

  • 标签: 肝纤维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2 透明质酸 III、Ⅳ型胶原 层粘连蛋白
  • 简介:目的探索结肠镜单人操作技术的临床价值和运用心得。方法通过结肠镜检查的整体观念模式实施502例的资料,从实施方法、评价指标、、统计学处理等方面进行总结。然后与文献中结肠镜双人操作技术进行优缺点的比较。结果运用结肠镜检查的整体模式在成功率、插入时间、并发症上具有明显优势,所有病例无一例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运用结肠镜检查的整体观念模式实施单人操作技术,具有安全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依从性好等优点,值得提倡。

  • 标签: 结肠镜整体观念模式观念转变优势
  • 简介:DNA/miRNA基因甲基化作为一种新的结直肠癌非侵入性筛查标志物,被证实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目前有大量有关检测血液、粪便中DNA/miRNA基因异常甲基筛查结直肠癌的研究,但仅有个别商业的甲基基因试剂盒小规模应用于临床实践。本人将对目前有关检测血液/粪便中DNA/miRNA基因异常甲基筛查结直肠癌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其潜在的临床价值。

  • 标签: DNA/miRNA基因 甲基化 结直肠癌 生物标志物 筛查
  • 简介:胰腺癌是一种早期症状隐匿、进展迅速、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临床迫切需要寻找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标记物和新的治疗靶点,以延长患者生存期。组织芯片是一种新型高通量分析技术,具有样本量大、高效、快速等特点。本文对组织芯片在胰腺癌研究,包括肿瘤标记物筛选、发病机制和预后分析、鉴别诊断、寻找治疗靶点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胰腺肿瘤 组织微阵列 肿瘤标记 生物学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脾切除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小鼠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40只雌性C57BL/6小鼠被分为脾切除组(n=10)、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0)和正常对照组(n=10)。在前三组,采用1%聚肌胞苷酸腹腔注射建立PBC模型,在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在实验20w末,对动物分别行脾切除术,或在假手术组采取腹壁切开后仅轻微翻动脾脏,或在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不行任何处理。在实验32w,行血生化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I型受体(TβRI)和II型受体(TβRII)mRNA水平。取末端回肠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其匀浆TNF-α水平。结果在32w时,脾切除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动物肝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1.5±5.2)、(39.6±7.5)、(39.1±1.0)对(53.2±2.1),P值均<0.05];脾切除组血清ALT、AST和ALP水平分别为(43.5±6.4)U/L、(157.7±20.9)U/L和(178.1±38.0)U/L,显著低于模型组[(52.0±9.0)U/L、(183.4±12.4)U/L和(195.3±62.6)U/L,P值均<0.05];脾切除组肝组织纤维程度明显轻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脾切除组肝组织TGF-β1、TβRI和TβRIImRNA水平分别为(0.5±0.09)、(0.5±0.05)和(0.5±0.09),显著低于模型组[(1.0±0.10)、(1.0±0.08)和(1.0±0.09),P值均<0.05];脾切除组回肠末端匀浆TNF-α水平为(50.0±8.6)ng/L,显著低于模型组[(106.8±19.8)ng/L,P<0.05]。结论脾切除可缓解PBC小鼠肝组织纤维进程,可能与抑制肝脏TGF-β1表达和抑制回肠末端TNF-α分泌有关。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脾切除 肝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小鼠
  • 简介:目的:了解对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个性延续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老年溃疡性结肠癌患者4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23例,参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个性延续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之后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护理之后的生活质量要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而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对护理的依从性都要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个性延续护理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生活,并且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依从性,提高满意度,积极配合治疗。

  • 标签: 个性化延续护理 老年患者 溃疡性结肠炎 应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