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性,24岁,病历号1094838,武警消防战士。发现右小腿下三分之一肿物四个月,跑步过多时偶有胀疼感,休息后缓解。查体见右小腿跟腱部软组织宽大饱满,宽约8cm,踝背屈时,肿物向跟腱两侧更加膨出,边界清楚,质地柔韧,无明显压痛,未见静脉充盈,未闻血管杂音,X-ray未见骨性改变,诊断为跟腱腱鞘囊肿。于96年8月22日,腰麻下行切除术。在内踝后上方做弧形切口,至浅筋膜下见包裹之肿物为肌肉组织,色

  • 标签: 比目鱼肌 肌肉组织 异1 跖肌 切除术 弧形切口
  • 简介:骨软骨瘤多见于男性青少年,是骨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生于长管状骨生长快的部位,如股骨远侧干骺端、肱骨、胫骨、腓骨近侧干骺端等,发生于脊柱的骨软骨瘤较罕见,尤其是骺椎。我院曾收治1例此类病人,经手术及病理报告证实,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骨软骨瘤 近侧干骺端 骶椎 男性青少年 病理报告 骨肿瘤
  • 简介:患者,男,16岁,学生.半年前,在跨越教室门坎时,突感左跟腱处疼痛,同时听到跟腱裂响声.迈右腿时又感右跟腱处疼痛,同样听到跟腱断裂声.当时尚能坚持学习,逐步感双足跖屈无力,走路及跑步速度减慢.体检:双足跟轻度肿胀,双侧跟腱可触及断裂间隙,局部压痛,双足跖屈无力,不能提踵.血生化正常,血常规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抗"O"试验正常.

  • 标签: 跟腱 双侧 正常 突发 疼痛 诊断
  • 简介:多发伤是指由于外伤造成的多部位、多脏器的严重损伤。常伴有大出血、休克和严重的生理功能紊乱,甚至危及生命。在诊断上容易误诊或漏诊,能否做出正确诊断并及时进行救治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和预后。2006年11月我院成功救治1例严重多发伤,通过对这个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将我们的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严重多发伤 救治体会 生理功能紊乱 严重损伤 多脏器 大出血
  • 简介:腰骶椎畸形压迫神经会出现症状~([1])。本研究报道1例L5/S1椎间孔狭窄的腰骶椎畸形但无临床症状的病例,分析无症状原因,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44岁,因"长距离行走后出现右侧腰腿痛1周"于2016年11月30日来本院就诊。查体示右侧髂腰部压痛并向右小腿外侧放射,右小腿外侧痛觉过敏,直腿抬高试验60°(+),左下肢查体(-),呈右侧L5和/或S1神经根受压表现。

  • 标签: 腰椎 骶骨 脊柱疾病 放射摄影影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50岁,于2013年8月28日因"检查发现右第2前肋骨肿物9天"入院。查体:右侧腋窝顶部局部隆起,触诊肿物质地硬,边界清楚,大小约5cm×4cm×4cm。外院胸部CT提示:右侧胸壁见一约6.4cm×4.0cm×5.0cm软组织密度影,内见多发斑点状致密影,右第2前肋骨质破坏、吸收、边界尚清,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

  • 标签: 软骨母细胞瘤 软组织密度影 均匀强化 增强扫描 斑点状 局部隆起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主因右髋关节疼痛1年伴跛行4个月余入院。无明显诱因发病,经按摩、牵引及局部封闭等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病情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工作及生活。门诊经查以右髋创伤性关节炎收住院。30余年前行右粗隆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现内固定物已取出,骨折处畸形愈合(见图1)。专科情况:右髋部无明显肿胀,皮色、皮温正常,可见长约20cm弧形手术瘢痕,右腹股沟中部可触及明显压痛,右大转子外侧叩击痛不明显,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 标签: 关节表面置换 金属对金属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粗隆下骨折 创伤性关节炎 直腿抬高试验
  • 简介:目的熟悉肿瘤源性骨软化症(tumorinducedosteomalacia,TIO)的特征。方法介绍1例低磷性骨软化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和病理检查。结果患者,男,41岁,全身多关节疼痛伴跛行2年余。脊椎后突,肋外翻。血磷0.31mmol/L,血碱性磷酸酶255U/L;全身PET/CT:双侧多根肋骨、骶骨、双侧髋骨骨折;左侧股骨头低密度病灶,放射性摄取增高,肿瘤性病变可能。髋关节MRI:左侧股骨颈局限性骨质缺损,大小约1.0×1.5cm,为良性骨病,肿瘤样病变不除外。区域组织麻醉下行左股骨颈肿瘤切除术,病理报告:间叶源性肿瘤,联系临床考虑考虑为尿磷性间叶肿瘤(Phosphaturicmesenchymaltumor)。术后第7天复查血磷升至0.76mmol/L,碱性磷酸酶降至215U/L,24h尿磷降至8.4mmol/24h。术后一月随访骨痛症状及近端肌肉无力症状均有好转。本例最后诊断肿瘤源性骨软化(TIO)。结论成年发生的无家族史低磷性骨软化症应排除TIO,全身PET/CT功能显像和局部MRI解剖显像可确定肿瘤部位,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

  • 标签: 肿瘤源性骨软化症 低磷血症
  • 简介:患者,李某,男,39岁,农民,因“2米高处坠下,左手掌于上肢伸直内旋位时着地致右肩部疼痛,活动受限3小时于1998年元月15日就诊我院。查:一般情况好,心、肺、腹均(-),全身无伤痕。骨科所见:右上臂呈内收内旋位,右肩关节弹性固定,肩峰异常突起,肩前...

  • 标签: 单纯性 肩关节后脱位 封闭治疗 症状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过去10年(1998~2007)因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住院患者的基本情况与住院费用结构,了解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住院患者基本趋势及其所需要的医疗资源。方法2944例髋部骨折住院患者的基本情况来源于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年龄50岁以上的患者的一般情况、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等。结果过去10年,髋部骨折的患者住院人数逐年增长,每年的女性患者人数均显著高于男性,男女患者总人数比为1∶1.94。患者平均年龄为(76.34±9.51)岁,平均住院天数(22.94±13.17)d。70~79岁与80~89岁年龄段的患者数最多,分别占总人数的38.69%和33.22%。粗隆间骨折与股骨颈骨折的变化表现为:低年龄段(50~79岁)股骨颈骨折显著多于粗隆间骨折,90岁以上粗隆间骨折显著多于股骨颈骨折。住院总费用平均为(2.20±1.51)万元(RMB),其中粗隆间骨折(2.00±1.47)万元(RMB),股骨颈骨折为(2.36±11.53)万元(RMB)。住院费用的构成为:治疗费(含内置物的费用)55%,药费23%(中药费11%、西药费12%),其次为手术费7%,床位费5%与化验费4%。患者的住院总费用与住院天数密切相关,近10年来住院费用是逐年递增的,平均每年增加10.92%。结论老龄化使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逐年增多,所需医疗费用也逐年递增。绝经后骨质疏松及其骨折仍然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有效控制内置物以及药费是减少髋部骨折占用医疗资源,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有效的途径。

  • 标签: 髋部骨折 住院费用 骨质疏松 中医药疗法
  • 简介:肱骨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非手术治疗.愈合率高.并发症少,但由于外固定时间长、痛苦大、畸形愈合率高,并且易过牵造成不愈合或造成延迟愈合。近年来由于内固定技术的不断改进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肱骨骨折内固定已被广大患者接受,但肱骨中下1/3骨折内固定仍易引起骨不愈合和桡神经损伤的并发症。从1987年~1996年我对39例肱骨中下1/3骨折进行了内固定,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并发症 肱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 临床报告 内固定技术 畸形愈合
  • 简介:患者,男,24岁,于2007年4月18日被子弹由右面颊射入致伤颈部,当即右面颊流血并感颈部疼痛,无头晕、恶心、呕吐及逆行性遗忘。4月28日转入本科,以“颈椎火器伤”收入院。患者颈椎活动受限;右面部颧弓外伤5mm×5mm,少量较清亮液体渗出(进食时渗液呈喷射状);全身感觉、肌力、

  • 标签: 寰椎 枢椎 异物创伤 枪击 病例报告
  • 简介:成人齿突骨折是常见的上颈椎损伤,约占颈椎骨折10%-15%,占上颈椎骨折的40%。多数AndersonⅡ型骨折及不稳定浅Ⅲ型骨折非手术治疗容易产生骨折端移位,不愈合率〉40%。如移位〉4mm,成角〉20°,不愈合率可〉80%,因此常需要借助手术治疗。而儿童枕颈部骨骼发育不成熟,韧带结构较松弛,常发生寰枢关节半脱位,较少发生齿突骨折。

  • 标签: 儿童 齿突尖 骨骺脱离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研究长春市汉族人群I型胶原α1链基因(COL1A1)启动子区一1997G/T、+1245G/T多态性及其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1)抽取受试人群外周静脉血5ml,提取血清DNA。(2)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扩增目的基因的DNA片段。(3)采用TaqMan探针法对-1997G/T及+1245G/T位点进行等位基因鉴别。(4)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BMD),将374例受试人群分为骨密度正常、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性骨折3组。结果长春市汉族正常人群COL1A1—1997G/T转换中,GG基因型占38.40%,GT基因型占46.38%,TT基因型占15.22%,以GT基因型为主;骨质疏松患者女性GG等位基因型所占比例大于男性,GG基因型占44.39%,GT基因型占43.37%,TT基因型占12.24%;骨质疏松骨折患者GG基因型为主,占47.50%,GT基因型占35.00%,TT基因型占17.50%。骨质疏松组女性GG基因型BMD低于GT、TT基因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骨质疏松骨折组女性GG基因型BMD显著低于GT、TT基因型(P均〈0.05)。COL1A1+1245位点G/T转换,在正常人群中发现GT杂合型2例,占总数的0.53%,其余均为GG基因型。结论COL1A1—1997G/T转换中正常人群以GT基因型为主,骨质疏松患者和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以GG基因型为主。骨质疏松患者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女性GG基因型BMD均低于GT、TT基因型。COL1A1—1997G/T与BMD显著相关,+1245G/T与BMD无相关性。

  • 标签: I型胶原基因α1链 多态性 骨质疏松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枕颈部发育畸形及脊髓压迫症应用枕颈后路手术减压和植骨融合术的远期疗效及评价.方法对114例枕颈部畸形及其不稳实施寰椎后弓和/或枕骨大孔后缘切除扩大减压,并采用自体髂骨作枕骨与第二颈椎棘突基底部间植骨融合固定,并进行10年以上随访.结果114例中,102例获得骨性愈合,4例因移植骨骨折致畸形愈合,8例移植骨吸收并形成假关节;脊髓功能95例明显恢复,14例无明显改善,5例手术后病情继续加重.结论枕颈部扩大减压和自体髂骨移植治疗枕颈部畸形及不稳,经10年以上临床观察,对枕颈稳定和功能恢复以及头颈运动功能保存有良好作用,本项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上颈椎 畸形 外科治疗 远期效果
  • 简介:1病例患儿,男,7岁,主因左髋部被汽车压伤6h入院。查体:患儿缺血貌,血压90/40mmHg,脉搏150次/min,呼吸34次/min。左髋部及左大腿部肿胀,前侧波动、足背动脉博动好,足趾可屈伸、感觉良好。X线片示股骨粗隆问骨折移位(见图1),给予抗休克、补液治疗,左大腿股骨髁上牵引,大腿前侧抽出血性液120mL。加压包扎。诊断为左股骨粗隆间骨折,左大腿皮肤潜行剥脱。创伤失血性休克。人院1周,大腿前侧有15cm×10cm皮肤变硬发黑。第8天在全麻下行手术。选择大腿及髋部外侧正常皮肤为进针点,经皮固定,先行股骨颈部及股骨粗隆下2枚骨圆针贯穿固定,在C型臂X线机下利用2针并在下肢牵引下进行复位。X线电视监视下见复位满意,经粗隆下及骨折端达颈部及头下穿人第3枚骨圆针固定。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皮肤剥脱 创伤失血性休克 骨圆针固定 小儿 股骨髁上牵引
  • 简介:胫腓骨下1/3骨折在治疗上仍比较棘手,尤其是开放性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清创后用钢板髓内针内固定或石膏外固定,这些治疗方法存在着感染、钢板外露、骨不连、关节僵硬等弊端.自1996年至2002年12月,我们采用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下1/3骨折共89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治疗 胫腓骨 单臂外固定架 开放性骨折 关节僵硬 钢板外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