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讨论腹腔妇科手术治疗盆腔疾病的疗效。方法: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应用腹腔进行盆腔手术86例,其中:卵巢囊肿28例(包括巧克力囊肿4例,良性囊性畸胎瘤5例,浆液性囊肿卵巢冠囊肿19例),宫外孕30例,黄体破裂出血5例,子宫肌瘤7例,不孕症8例,盆腔炎7例,子宫穿孔1例。除一例术中转开腹止血外,所有手术均腹腔成功完成。囊肿剥除26例、附件切除2例、输卵管切除25例、输卵管切开孕囊剥除术5例,输卵管脓肿切除1例、盆腔炎分粘6例、子宫全切4例、子宫肌瘤剜除术3例、子宫穿孔修复1例。平均时间为49.6分钟。结论:采用电视腹腔手术能以最小创伤,最少后遗症,安全治疗盆腔疾病。

  • 标签: 电视腹腔镜 外科手术 盆腔疾病
  • 简介:当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以腹腔手术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在全世界各国广泛地开展.随着腹腔技术在临床手术中的广泛应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局限性和出现以往传统手术中没有出现的问题逐渐显现并得到重视.临床医师除了研究腹腔技术外,还开展了与临床紧密相关的有关基础方面研究工作,包括腹腔手术设备、器械、气体、各种能源及该项技术所要求对应的与人体组织学解剖关系以及对人体的影响等,并通过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的结合提高腹腔手术的理论,为临床微创手术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腹腔手术更快的发展和更广泛的应用.以有百余年传统外科手术为参照,人们进行了一些腹腔对机体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技术 机体影响 术中 临床应用 传统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手术在老年女性妇科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1998年5月~2003年5月,回顾性分析124例妇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老年腹腔手术一组41例,非老年腹腔手术治疗组48例,老年经腹手术治疗组35例).结果老年患者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χ2=4.750,P=0.029),经腹手术组的卵巢/输卵管恶性肿瘤患者多于腹腔手术组(χ2=14.302,P=0.01),老年组待手术日明显长于非老年组(t=49.791,P=0.001),附件手术腹腔组术中出血明显少于经腹手术组(t=11.430,P=0.006),腹腔组肠功能恢复短于经腹手术组(t=8.79,P=0.001).结论腹腔手术治疗老年妇科疾病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经腹手术 非老年 妇科疾病 老年女性 治疗组
  • 简介:目的探讨中重度内膜异位症腹腔手术治疗后,加用内分泌治疗的必要性以及副作用.方法19位患者术后不用药(A组)、19例加用人工合成孕激素治疗(B组),18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C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复发、妊娠结局及用药副作用情况.结果A组15.8%复发,B组26.3%复发,C组17.0%复发,三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不孕患者妊娠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7例患者未完全闭经,C组全部闭经,B组及C组闭经时间分别为(44.0±23.7)d及(40.0±13.6)d,复潮时间分别为(48.7±26.6)d及(58.1±17.4)d,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B组患者闭经及复潮的发生更加不确定.B组患者以高雄激素症状为主,5例患者服药后声音变低钝,C组患者以低雌激素所至围绝经期征候为主,均于停药后恢复.结论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手术者若能彻底地清除盆腔内膜异位病灶,术后可不用药.6~12个月后未妊娠者,考虑用药及助孕治疗.孕激素类药物使用前应充分交代该药的副作用,特别注意特殊职业的患者.

  • 标签: 腹腔镜 手术治疗 中重度内膜异位症 术后用药 内分泌治疗 副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MTX(甲氨碟呤)在腹腔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施行腹腔保守治疗未破裂输卵管妊娠患者458例,其中有212例在术后的24h内应用MTX50mg/m2肌肉注射一次,其他246例患者中有27例出现相应的症状后才应用.所有的患者均随访血β-hCG的变化(术后第1、3、7、12天)及相关并发症的出现.术后没避孕要求生育者,随访其再次妊娠情况.结果①术后24h内应用MTX者,血β-hCG的值下降迅速,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者4例,其中3例手术.②没有在24h内应用者,血β-hCG下降缓慢,其中有27例发生了持续性异位妊娠,不同时间应用MTX后仍有7例手术.③两组再次妊娠者中,宫内妊娠和异位妊娠的发生率相近.结论术后24h内预防性应用MTX者与没有在24h内应用者相比,血β-hCG值下降迅速,术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者数量少,值得应用.

  • 标签: 预防性用药 MTX 腹腔镜 保守治疗 异位妊娠 甲氨碟呤
  • 简介:目的 研究腹腔子宫切除术(LH)和开腹子宫切除术(AH)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1年7月~2003年7月在因子宫肌瘤行LH患者78例,对照组开腹手术的患者42例。术前24h、术后24h及72h分别抽取肘静脉血,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IL-6、TNF-α,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T细胞总数)、CD4+(T辅助/诱导细胞)、CD8+(T抑制/杀伤细胞)、CD16+(NK细胞)数量。结果 手术前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和CRP的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24h、72h两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LH组血清L-6、TNF-α和CRP水平的升高明显低于AH组(P<001)。LH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在手术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AH组患者在术后24hCD3+、CD4+、CD8+均明显下降(P<001),在72h有所回升,但仍低于术前水平。AH组NK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腹腔手术创伤小,对全身免疫功能影响小。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子宫切除术 免疫功能 影响 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子宫肌瘤剔除的指征、局限、技巧和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对2001年1月~2003年8月167例腹腔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7例患者共剔除肌瘤293个,每例患者剔除肌瘤数目1~9个不等;其中单发肌瘤102例,多发肌瘤65例;肌壁间肌瘤92例,浆膜下肌瘤50例,25例子宫肌壁间与浆膜下肌瘤同时存在;平均肌瘤三径分别为:(6.30±1.49)cm、(5.62±1.41)cm、(5.49±1.30)cm.最大肌瘤体积为11.3cm×10.0cm×8.7cm.腹腔下完成手术操作157例,10例小切口辅助或中转开腹手术,包括1例肠管损伤,2例腺肌瘤无明确肌瘤包膜,开腹行腺肌瘤挖除及子宫体重建术.平均手术时间114.8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87.28ml.肌瘤直径大于等于6cm时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延长和增加(P<0.05);肌壁间肌瘤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浆膜下肌瘤(P=0.001);手术并发症1.19%.结论腹腔子宫肌瘤剔除是一种微创伤、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合适的指征选择和下缝合技术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子宫肌瘤 腹腔镜 剔除 浆膜下肌瘤 术中出血量 手术时间
  • 简介:目的研究妇科腹腔手术中气腹和体位对患者下肢静脉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妇科腹腔手术患者18例,在相同的CO2气腹压力(12mmHg)及不同的体位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患者右下肢股静脉的直径及血流速度,然后通过公式Q=vπr2计算出股静脉的血流量.比较CO2气腹前后及不同的体位下上述各指标的差异.结果CO2气腹形成后,股静脉明显扩张,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血流量明显减少;30度头低脚高体位使股静脉的血流速度加快,血流量增加,直径变小;30度头低脚高体位30min时,股静脉的血流仍比气腹形成后的平卧位明显改善;气腹排除后股静脉仍处于扩张状态.结论腹腔手术中CO2气腹引起了下肢静脉血流阻滞,30度头低脚高体位可改善下肢静脉的血液回流,气腹的排除短时内不能完全解除CO2气腹引起的下肢静脉的扩张.

  • 标签: 体位 股静脉 下肢静脉 CO2气腹 妇科腹腔镜手术 术中
  • 简介:近十多年以来,腹腔手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开展,但大多数采用的是以CO2作为气腹基础进行的.笔者采用一种简易的方法扩张腹壁代替CO2气腹进行了妇科腹腔手术,获得了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三角形腹壁 中的应用 免气
  • 简介:一、病例摘要患者35岁,维族女性,孕4产3,农民。因“停经4个月,下腹部剧痛19h”于2005年2月24日5:00入院。患者末次月经2004年10月18日,2004年12月15日出现阴道点滴出血,色暗红,持续2d自停,无腹痛及肛门坠胀感,未介意。于2月加日10:00起床后突然出现右中腹剧烈疼痛,伴有恶心、头晕,全身出冷汗不适,疼痛呈持续性并进行性加重,无阴道出血,无心慌、胸闷、眼花不适,遂急诊于我院行B超检查提示:于上腹部可见一胎儿,双顶径3.8cm,胎心率146次/分,并可见胎儿肢体活动,盆腹腔大量积液,子宫、附件未见异常;

  • 标签: 腹腔大量积液 妊娠破裂 肝脏 阴道点滴出血 剧烈疼痛 肛门坠胀感
  • 简介:世界第16届妇产科协会年会于2000年9月3~8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有关妇科内文章共142篇,分别以论文宣读、播放录像和墙报等形式发表,同时还展出了大量最新手术器械和影像设备,体现了近几年来妇科内的基础研究不断深入,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 标签: 临床应用 会议纪要妇科 内镜临床
  • 简介:19世纪50年代,德国Semm博士等率先将腹腔技术引入妇科手术领域,经过近60年来数代妇产科医生的努力,无论腹腔设备方面还是手术技术方面,妇科腹腔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2005年10月在汉城举行的第19届亚太地区妇产科大会(AOCOG2005)上,来自韩国、日本、中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地区的30多位与会专家,报道了妇科腹腔的现状、应用和并发症;另有数位代表报道了宫腔镜方面的临床应用。本文摘要此次会议有关腔技术在妇产科临床进展的报道。

  • 标签: 妇产科医生 腹腔镜技术 亚太地区 会议 妇科腹腔镜 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