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21的医患关系需要在新的基础上建立平衡,医疗模式将以病人为中心重构。医生将由全能的担负主要决策者变成信息提供者和建议者,而病人将在充分享有相关资源和信息的前提下,不仅拥有参与决策权利,同时也承担相应的责任。

  • 标签: 新型医患关系 医疗模式 信息
  • 简介: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出现新的肿瘤治疗方法。其中很多治疗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没有实际的治疗作用渐渐被人抛弃。而另有一些治疗方法,却逐渐在临床治疗中扎下根来,并且不断发展,不断深入,成为临床可靠的治疗手段。比如肝癌的介入治疗,白血病的砒霜诱导治疗,肿瘤微创性腔镜外科治疗,放疗的伽玛刀、X刀等等,给肿瘤病人带来福音。新近发展起来,由我国率先在肿瘤临床广泛应用的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因为良好的治疗和无创性,已经成为体外肿瘤局部治疗的新方法。由于超声聚焦治疗与传统手术、放化疗三大肿瘤治疗性质完全不同,许多肿瘤在常规治疗方法没有效果的情况下,超声聚焦却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说,高强度超声聚焦开辟了临床肿瘤治疗的新领域。我们知道,在肿瘤治疗中任何治疗方法,只要能安全有效地治疗某一种肿瘤,都是肿瘤治疗的重要进步。

  • 标签: 21世纪 肿瘤 治疗 高强度超声
  • 简介:患者女,75岁,咳嗽、咳痰5年,加重伴气喘憋气、发热10天入院.近5年,每年出现咳嗽、咳痰,持续约3个月,本次发作一直有发热、气喘憋气.查体:T39℃,双肺满布哮鸣音,双肺底闻及散在水泡音.实验室检查:WBC19.5×10~9/L,N0.903,L0.097.X线胸片示:右肺门影增大,肺门角消失,右肺门外侧见片状密度增高影(图1).门诊以“支气管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收入院.CT检查:右肺中叶内侧段支气管腔内一1.6cm×1.0cm大小的类圆形肿块影,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相应支气管腔变窄,远端见片状密度增高影,内有支气管征(图2),向内与纵隔胸粘连,远外侧与胸壁胸膜粘连,CT诊断为右肺中叶内侧段支气管良性肿瘤并阻塞性肺炎.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诊断为支气管平滑肌瘤.

  • 标签: 支气管平滑肌瘤 肺叶 瘤组织 影像学 诊断 右肺
  • 简介:从公元前400年的Hippocrates到19的Halsted再到21的今天,人们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逐步深入,诊断水平不断提高,综合治疗逐步完善,在此过程中乳腺癌的治疗更加理性化和人性化。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抛砖引玉提几个问题,供同道参考。

  • 标签: 乳腺癌 综合治疗 生物学特性 诊断水平 人性化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要点及临床治疗原则。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20例甲状腺髓样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髓样癌,15例合并颈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切除+颈淋巴清扫术15例,患侧甲状腺切除+峡部+对侧大部分切除3例,甲状腺全切术2例。术后监测血清降钙素,发现1例局部复发,再行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甲状腺髓样癌确诊主要依赖组织病理检查,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最主要治疗方法,术后监测血清降钙素能及早发现局部复发和转移。

  • 标签: 甲状腺髓样癌 诊治 降钙素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例MFH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56.4a,肿瘤发生于肢体的10例,占50%(10/20),2a、3a和5a生存率分别为29.4%、17.6%和5.9%。首次手术后复发率为100%,CAVD方案治疗的有效率为15%。结论:MFH的临床诊断困难,术后复发率高,预后差,根治性切除后行化疗和放疗的序贯治疗非常重要。

  • 标签: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诊断 手术治疗 误诊 病理检查
  • 简介:光,出生于1958年,归国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哈尔滨医科大学脑科学研究所所长、黑龙江省高校神经外科重点实验室主任、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负责人、黑龙江省神经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创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创伤与修复分会副主任委员、

  • 标签: 赵世光 医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 神经外科主任
  • 简介:琪,1937年11月生于河北博野,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同年分配到宣武医院神经外科,1982年随科迁至北京天坛医院任神经外科副主任,后任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6月到1987年7月在美国田纳西州的Vanderbilt大学神经外科作为访问学者进行“脑组织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

  • 标签: 神经外科专家 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 北京医学院 博士生导师 脑组织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高血糖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在肝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3例肝癌合并高血糖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分析肝癌合并高血糖介入治疗的疗效,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期.结果:总有效率为23.1%,la、2a、3a生存率分别为:52.38%、26.19%、8.73%,中位生存期25.09mo。结论:肝癌合并高血糖完全可以行介入治疗。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合并症 高血糖 介入治疗 疗效
  • 简介:目前,应用中药经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因其副作用小,疗效可靠,能缩小肿瘤,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们用消癌平注射液经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2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消癌平注射液 介入治疗 原发性肝癌
  • 简介:目的探讨以健择为主介入治疗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在X光监视下将导管插入十二指肠上下动脉,将健择1000mg/m^2以0.9%氯化钠溶液(NS)溶解后每次注入1/2量,氟脲苷(FUDR)0.5g、顺铂(DDP)60mg同样以0.9%氯化钠溶液(NS)溶解后每次靶动脉注入1/2量,d2~d5予全身联合化疗,28d为1周期,完成3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全组无CR病例,PR11例(55%),NC6例(30%),总有效率为55%。结论健择为主介入治疗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有较好的疗效,同时能减轻症状,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但确切疗效有待扩大样本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健择 介入治疗 联合化疗 晚期胰腺癌
  • 简介:目的:评价MEAD(MIT,VP16,Ara-C,DXM)方案治疗复发及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20例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行MEAD方案化疗二周期,MIT5mg/m2/d,ivgtt,d1-2;Ara-C60mg/m2/d,ivgtt,d1-5;VP1680mg/m2/d,ivgtt,d1-5;DXM10mg,im,d1-5.每4周重复.结果:CR5例,PR9例,SD4例,PD2例,有效率(CR+PR)70%,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Ⅲ度以上白细胞减少40%,血小板减少15%.经G-CSF或GM-CSF支持后恢复正常.结论:MEA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 标签: MEAD方案 治疗 非霍奇金淋巴瘤 毒副反应 诊断
  • 简介:放射治疗是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提高肿瘤的放射剂量能够增加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并进一步改善生存率,但是严重的正常组织损伤限制了放射剂量的进一步提高。调强适形放疗具有高剂量区剂量分布的三维形状与靶区形状一致,靶区内剂量能够按照处方要求分布的优点,能够在不增加正常组织损伤的前提下,提高肿瘤的放射剂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并已经在头颈癌、前列腺癌等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标签: 放射治疗 肿瘤 调强适形放疗
  • 简介:1881年Billroth首例胃癌切除成功后、随着外科学与肿瘤学的迅猛发展、历经六七十年、胃癌外科治疗已从安全关走出.遵循认识论的宴践-认识、再宴践-再认识的规律,胃癌手术切除范围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到过大,再缩小,再谜择扩大的过程,由认识偏颇逐渐走向合理.本文简要综述近半世纪胃癌外科治疗的发展变革历史,以期对当今的治疗原则、手术适应证、术式、以及某些具体技术的操作获得一个发展的、完整的了解,以便科学、合理地掌握胃癌的现代外科治疗.

  • 标签: 变革现状 外科治疗 治疗重大
  • 简介: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non-codingRNA,lncRNA)SNHG20抑制结肠癌细胞对5-FU化疗敏感性的调控机制。方法:利用结肠癌细胞株LoVo构建对5-FU抵抗的细胞株LoVo/5-FU,通过qRTPCR的方法检测LoVo/5-FU中lncRNASNHG20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别构建lncRNASNHG20稳定过表达及表达沉默的结肠癌细胞株,利用CCK-8的方法检测lncRNASNHG20对5-FUIC50的影响,通过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lncRNASNHG20对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最后运用Westernblot方法探讨lncRNASNHG20抑制结肠癌对5-FU化疗敏感性的调控机制。结果:在对5-FU耐药的结肠癌细胞株LoVo/5-FU中,lncRNASNHG20显著高表达(P〈0.001)。lncRNASNHG20高表达能明显提高5-FU的IC50,而沉默lncRNASNHG20则显著提高LoVo/5-FU对5-FU的敏感性(P〈0.001)。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lncRNASNHG20显著提高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P〈0.001)。Westernblot结果表明,lncRNASNHG20能显著抑制结肠癌细胞株PTEN蛋白的表达,而p-AKT及p-PI3K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结论:lncRNASNHG20通过调控PTEN/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细胞对5-FU的化疗敏感性。

  • 标签: 结肠癌 5-FU 化疗 lncRNA SNHG20
  • 简介: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FGF20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正常肠黏膜组织中FGF20的表达或CD34的表达,分析FGF20在癌组织及正常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及与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探讨FGF20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结果均提示结直肠癌组织中FGF20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P〈0.01);癌组织中FGF20的表达与肿瘤浸润(P〈0.05)及淋巴结转移(P〈0.05)密切相关,与分化程度及肝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癌组织中FGF20的表达与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FGF20在结直肠癌微血管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而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远处转移,为明确FGF20在结直肠癌微血管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深入探讨FGF20促进微血管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FGF20 微血管密度 结直肠癌
  • 简介:目的探讨微小RNA-20a(miR-20a)对宫颈癌SiHa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Lipofectamine2000脂质体法将miR-20a抑制剂和阴性对照载体分别转染SiHa细胞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两组细胞中miR-20a的表达以验证转染效果,细胞迁移实验、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及MTT法分别检测miR-20a的表达抑制对SiHa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的影响;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及Westernblotting验证miR-20a对下游预测靶基因自噬相关蛋白7(ATG7)的调控作用。结果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miR-20a抑制剂组SiHa细胞中miR-20a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证明转染模型构建成功。细胞迁移实验显示,转染48h后,阴性对照组细胞的划痕愈合率为(75.68±5.94)%,高于抑制剂组的(38.24±7.68)%(P〈0.01)。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显示,转染48h后,阴性对照组穿膜细胞数为(96.35±10.23)个,多于抑制剂组的(23.54±7.26)个(P〈0.01)。MTT法检测显示,阴性对照组和抑制剂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miR-20a模拟物+ATG7野生型3’UTR报告基因载体的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下降(P〈0.01),而转染miR-20a模拟物+ATG7突变型3’UTR报告基因载体的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Westernblotting检测显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抑制剂组细胞ATG7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降低miR-20a的表达能显著抑制宫颈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但细胞增殖能力不受影响,这可能与miR-20a直接作用于其下游靶基因ATG7并调控其表达紧密相关。

  • 标签: 宫颈癌 微小RNA-20a(miR-20a) 迁移 侵袭 增殖 自噬相关蛋白7(ATG7)
  • 简介:目的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干涉性开放单臂多中心试验设计评价海兰G-F20(欣维可)注射治疗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患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合格受试者237例,接受连续3次隔周关节腔内注射2ml海兰G-F20。在给药后第8周、第12周、第26周,对受试者进行膝关节检查并对WesternOntarioandMcMasterUniversities(WOMAC),患者对目标膝关节的整体评价(patientglobalassessment,PTGA)、研究者对患者疾病的整体评价(clinicalobserverglobalassessment,COGA)问卷调查进行评估。结果注射海兰G-F20后,232例受试者在第8周、12周、第26周时目标膝关节行走痛评分均值较基线期都显著降低。其中给药后第26周时,主要观察指标目标膝关节行走痛(WOMACA1)评分均值较基线期显著降低33.0±17.71(x-±s),(P〈0.0001)。与基线期比较,降低幅度达59%。此外,第26周时受试者目标膝关节的疼痛程度(WOMACA)、僵硬程度(WOMACB)和关节功能(WOMACC)评分均值较基线期显著降低121.5±77.2、36.6±39.8、358.4±270.5(P〈0.0001)。受试者PTGA和COGA在第8周、第12周和第26周时的分布相对于其在基线期时的分布变化差异有统计意义,说明受试者自评或研究者评价受试者的总体状况随试验进行不断改善。共66例(27.8%)受试者发生不良事件(AE),其中9例(3.8%)受试者发生了与治疗相关的AE。整个试验期间,无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SAE),无死亡病例。结论使用海兰G-F20,患者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关节功能都得到了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其中关节行走痛的改善程度具有临床意义。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海兰G-F20治疗的临床副作用少,严重程度低,患者耐受性好。

  • 标签: 骨关节炎 透明质酸 黏弹性补充疗法 膝关节 海兰G-F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