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尔菲法(Delphimethod)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赫尔姆和达尔克首创,经过戈尔登和兰德公司进一步发展而来。该方法是一种由专家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对某个研究问题,通过多轮,反复地征询、归纳、修改各专家的意见,最后汇成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预测的结果的研究方法。

  • 标签: 德尔菲法 论文写作 科技 兰德公司 专家
  • 简介:目的介绍弗洛伊在他1909年出版的《一个5岁男孩的恐惧症的分析》书中,报告了一例5岁男孩的恐惧症的发病和康复的过程,讨论儿童性启蒙的意义。方法通过对弗洛伊收集的一份珍贵的儿童的性发展的详细,真实的观察资料的研究,了解儿童性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从这例个案中可以看到这个男孩的恐惧症的发病与他在性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直接关系,在弗洛伊的指导下,由男孩的父亲对他进行性启蒙,最终得以康复。结论儿童的性发展对儿童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这例个案在当今仍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弗洛伊德 恐惧症 男孩 性启蒙 心理健康
  • 简介:2003年的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由保罗·C·劳特伯和彼得·曼斯菲尔德爵士分享以表彰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这项技术的发明使得人类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或其他生物体内器官的图像,医疗诊断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手段.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医学 生物体内 彼得·曼斯菲尔德 生理学奖 医疗诊断
  • 简介:生物标志是一种指示剂,可以存在于血、血浆、尿和脑脊液(cercbrospinalfluid,CSF),能反映与临床表现直接相关的生理或病理情况。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在表现出临床症状的前20-30年就有神经变性.但在痴呆出现前AD是不能被诊断的。最近几年,人们将早期轻度智能损害的临床阶段定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

  • 标签: 生物标志物 神经变性疾病 蛋白质组学
  • 简介:目的通过体外观察银杏叶提取(EGB)对血小板磷酸二酯酶(PDE)、核苷酸环化酶[腺苷酸环化酶(AC)、鸟苷酸环化酶(GC)]活性和环核苷酸[环腺苷酸(cAMP)、环鸟苷酸(cGMP)]水平的影响,探讨EGB抗血小板聚集的可能机制。方法采集2周内未服任何药物的3例健康志愿者肘静脉血(柠檬酸钠抗凝),血小板分离洗涤后分别观察不同浓度EGB对血小板cAMP、cGMP水平及经超声匀浆后分离的PDE、AC、GC活性的影响,并以加同等体积药物溶剂空白对照。结果随着EGB浓度的增加,血小板cAMP水平明显增高,PDE3活性明显抑制,变化呈剂量依赖性:大剂量EGB(80mg/L)对PDE5有轻度抑制作用;不同浓度EGB对cGMP水平和PDE2、AC、GC活性均无明显影响。结论EGB通过抑制血小板PDE3活性,提升cAMP水平从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血小板聚集 环核苷酸 磷酸二酯酶 核苷酸环化酶
  • 简介:正常颅压脑积水(NPH)患病率约为十万分之四,在成人中发病,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痴呆,在诊断痴呆的患者中约占5%[1]。NPH是由Akim和Adams在1965年首次描述,脑室增大但是没有颅内压增高的特殊综合征,并且出现典型的三联征:步态不稳、尿失禁和痴呆,脑脊液分流术能够改善症状[2-3]。NPH的特征是脑脊液动力学障碍,

  • 标签: 正常颅压脑积水 脑脊液分流术 标记物 脑脊液动力学 Adams 颅内压增高
  • 简介:近年来研究发现,原发恶性脑肿瘤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且通过目前治疗来看,其预后很差。因此,研究脑肿瘤发生复发机制、改善患者的预后及延长其生存时间,是目前新的研究方向,也是国内外专家面临的重大难题:由于对脑肿瘤细胞来源及其发生机制的认识模糊,尽管在恶性脑肿瘤的发病机制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相关试验研究,但是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果。

  • 标签: 脑肿瘤干细胞 CD133蛋白 神经巢蛋白 Sox-2蛋白
  • 简介:迄今为止,关于多胺的功能尚无定论.但有研究表明它参与稳定DNA构象、染色质浓缩、DNA转录以及细胞生长和发育过程,可特异性地修饰某些RNA分子。稳定或激活RNA酶,参与mRNA的翻译以及影响蛋白质合成等。多胺是真核细胞生存所必需的小分子物质。

  • 标签: 多胺类似物 肿瘤 胶质母细胞瘤
  • 简介:目的:应用Servqual模型测评外科护理服务质量,探讨其在我国外科护理服务质量测评中应用的可能性和局限性。方法:应用基于Servqual模型的护理质量测评量表对300名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本次测评应用的Servqual量表经检验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五维度的重要性排序依次反应性、有形性、保证性、可靠性、移情性。结论:Servqual模型作为一种有效的质量测评方法,应用于我国外科护理质量评价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在实际测评中应该注意五维度的重要性排序。

  • 标签: SERVQUAL 护理 服务质量
  • 简介:少突胶质细胞瘤是起源于少突胶质细胞的肿瘤,2007年WHO最新分级将少突胶质细胞瘤分为低级别少突胶质细胞瘤(Ⅱ级)、高级别少突胶质细胞瘤(Ⅲ级)和多形性恶性胶质瘤(Ⅳ级)。在由胶质细胞分化的肿瘤中,其发生率排在第三位,占颅内原发肿瘤的4.2%,胶质细胞瘤的5%~20%。少突胶质细胞瘤多见于成人,其中40~60岁发病高峰期,约有55%的病例出现在这一时期。

  • 标签: 少突胶质细胞瘤 诊断 分子标记物
  • 简介:成年哺乳动物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后可有效再生,但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却很难再生。在分子途径促进损伤中枢神经系统轴突再生的研究中,发现了3种髓磷脂相关抑制性蛋白:Nogo、髓鞘相关糖蛋白(myelinassociatedglycoprotein,MAG)、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ligodendroeytemyelinglycoprotein,OMgp)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发挥着抑制轴突生长的作用,并发现Nogo—A、MAG、OMgp存在于中枢白质的髓鞘内外环和少突胶质细胞的表面,通过与共同受体NgR1特异性结合诱导生长锥塌陷并抑制轴突生长。进而提出了通过阻断NgR1复合及其下游的信号转导途径来促进神经元轴突再生的设想。本文拟对近年来关于NgR1复合的研究加以综述。

  • 标签: NgR1复合物 髓磷脂相关抑制性蛋白 中枢神经再生
  • 简介:目的体外检测骨髓基质细胞分泌对PCI2细胞的活性作用,并探讨其产生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培养至第4代第7天的SD大鼠MSCs培养上清,按不同的体积百分比浓度加入到PC12细胞培养体系中,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1d和4d的细胞形态学改变;用丙二酸钠对PC12细胞造成氧化应激损伤,同时加入不同体积百分比浓度的MSCs培养上清,采用MTT法测定24h后的细胞活性.结果有突细胞/总细胞数、最长突起长度随培养时间及MSC培养上清体积百分比的增加而增加;PC12细胞氧化损伤后,加入一定浓度MSC培养上清组的PC12细胞活性较未加入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MSCs能够合成和分泌具有神经营养活性的物质,该物质能诱导PC12细胞分化并减轻氧化应激对PC12细胞的损伤.

  • 标签: PC12细胞 培养上清 骨髓基质细胞 分泌物 分化 存活
  • 简介:目的探讨银杏内酯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神经细胞及其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按自由落体撞击法造成TBI模型,通过木条平衡实验评价伤后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在伤后不同时间点观察病理改变,同时检测脑组织中丙二醛(MDA)、NO和水含量的改变。结果与假损伤组比,伤后第一天大鼠脑组织内MDA和NO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不同时间点脑组织的含水量显著增加(P〈0.01),伤后1周内大鼠完成木条平衡作业的能力明显受损(P〈0.05)。经银杏内酯治疗后,TBI大鼠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病理改变减轻,脑组织含水量及MDA、NO的含量明显降低。结论银杏内酯可以促进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可能与早期抗氧化应激、降低NO的产生、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组织有关。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银杏内酯 神经功能 大鼠
  • 简介: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运动性症状特征。事实上,帕金森病的非运动性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皮脂溢和多汗是帕金森病患者两个常见的非运动性症状,然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试图总结归纳现有的研究成果,就帕金森病皮脂溢和多汗的流行病学,两种症状与疾病的相关性及其发病机制等内容作简要综述。

  • 标签: 帕金森病 皮炎 脂溢性 多汗症 综述文献
  • 简介:本文通过分享刘艳骄教授常用于治疗失眠的临床验方促眠方及其合方的验案,希冀对于中医药治疗失眠有所启发,以供中医临床工作者参考。

  • 标签: 中医药 失眠 促眠方 验案报道
  • 简介:目的通过分别检测并比较轻型颅脑损伤(mTBI)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在13~15分的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含量,临床诊断mTBI患者提供依据。方法用ELISA法检测43例轻、35例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GFAP含量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对比mTBI患者和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GFAP含量与头颅CT的关系。结果血清GFAP含量对鉴别mTBI患者和健康人群有一定准确性(AUC=0.726);对鉴别GCS评分在13~15分的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和健康人群有较高准确性(AUC=0.914);血清GFAP含量对鉴别头颅CT阳性和阴性患者有一定准确性(AUC=0.762)。结论血清GFAP可作为mTBI患者诊断的生物标志,对鉴别颅脑损伤后头颅CT阳性和阴性患者有一定准确性,可以为减少mTBI患者头颅CT检查提供依据。

  • 标签: 轻型颅脑损伤 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 头颅计算机体层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大脑皮层神经元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及应用条件。方法将接有荧光素FITC的肽段Tetl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进行染色,免疫双标法检测FITC-Tetl特异性标记神经元能力,并对其应用条件进行量化。同时以HEK及C6细胞做为对照。结果FITC-Tetl达到一定浓度(30Ixg/mL)时能特异性显示大脑皮层神经元.其几乎不与胶质细胞、HEK及C6细胞结合。过高(100μg/mL)或过低(10μg/mL)浓度均不利于神经元标记。结论Tetl能特异性结合大脑皮层神经元,该肽段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中枢神经元标记或靶向手段。

  • 标签: 大脑皮层 神经元 生物学标记 免疫荧光
  • 简介:近年研究表明,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正常脑组织中hsp70mRNA及蛋白质含量极少,当脑组织受到损伤后,受损细胞内的变性蛋白即可诱导hsp70mRNA的表达.hsp70表达根据损伤程度和细胞耐受损伤程度不同,在各细胞间的转录和翻译水平也不同.因此在许多肿瘤组织中,热休克蛋白都呈高表达[1].

  • 标签: 人脑星形细胞瘤 热休克蛋白70 肽复合物 分离纯化 神经系统疾病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