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Chiari畸形术后寰枕交界区的稳定。方法2006~2010年对11例Chiari畸形进行小骨窗寰枕部减压术,术后对寰枕交界区稳定进行6~10年的随诊观察。结果11例中,10例(90.91%)寰枕交界区稳定;原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感觉障碍程度减轻,肢体活动有所增强,半年以后,均能从事正常的生产、生活。外伤性寰枢椎脱位齿状突后突合并扁桃体下疝的1例,1年后跌倒再受伤,症状加重,复查MRI见延髓脊髓交界区前方和后方压迫严重,矢状位上测量脑干-颈髓角为115°。术前合并有脊髓空洞症的7例中,术后6例明显缩小;合并脑积水的2例术后积水明显减轻。结论①单纯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行小骨窗后颅窝骨性减压+寰枕筋膜松解术,没有行内固定,术后长期随访,寰枕交界区稳定。②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寰枢椎脱位行小骨窗后颅窝骨性减压+寰枕筋膜松解术,术后长期随访,寰枕交界区并不稳定,需要内固定。

  • 标签: CHIARI畸形 小骨窗寰枕部减压术 寰枕交界区 稳定性
  • 简介:目的通过使用可穿戴设备对帕金森病(PD)患者的静态姿态平衡稳定进行评估,以确定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对患者术后短期的静态姿势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H-Y分期为3期的16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以及12名年龄相仿的健康受试者。通过可穿戴式传感器采集PD患者DBS开关机前后及对照者在静态姿势平衡实验中的三维人体关节姿态角,并计算重心摇晃距离和摇晃速度。结果与正常对照者相比,帕金森病患者的重心摇晃距离和摇晃速度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BS开机帕金森患者相比于DBS关机帕金森患者,重心摇晃距离和摇晃速度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使用可穿戴设备评估DBS对帕金森病患者术后短期静态姿势平衡稳定的影响实验显示,DBS开机的帕金森病患者姿势平衡稳定增强,DBS对帕金森病患者的静态姿势平衡稳定有改善作用。

  • 标签: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 可穿戴设备 静态姿势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