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偏侧PD患者(Hoehn-YahrI级)和20例年龄匹配正常对照者双侧纹状体进行1H-MRS检测,对比分析PD患者与正常对照者的纹状体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肌酸复合物(Cr)和含胆碱化合物(Cho)/Cr比值的变化。结果PD患者患侧肢体对侧纹状体NAA/Cr比值显著低于同侧和正常对照者(P〈0.05),Cho/Cr比值显著高于同侧和正常对照者(P〈0.05);但PD患者患侧肢体同侧纹状体NAA/Cr和Cho/Cr比值与正常对照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H-MRS是可以为偏侧PD患者纹状体的神经细胞病理学改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的一种无创技术,有助于早期PD的诊断。

  • 标签: 帕金森病 磁共振波谱 纹状体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患者脑内代谢物质的变化,评估腰大池持续引流对创伤所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将2012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除采用常规方法外,入院第3d行经腰大池持续引流的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常规方法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后第3、8、14d行经颅多普勒检查脑血流变化和比较其临床疗效。两组患者第14d行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额叶、基底节、枕叶NAA、Cho、Cr及NAA/Cr,Cho/Cr值的变化,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脑血管血流速度、临床疗效和主要症状消失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额叶、基底节区域、枕叶NAA/Cr较对照组明显上升,Cho/Cr数值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结论经腰大池持续引流可以缓解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脑血管痉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H-MRS对评估临床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质子磁共振波谱 脑代谢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腰大池持续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