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由卫生部和全国妇联主办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试点项目10月15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启动。今后,山西陕西吕梁山区、湖北湖南重庆贵州武陵山区、云南滇西边境山区等8个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100个县6月龄~2岁的婴幼儿,将获得免费的辅食营养补充品(即营养包),以预防婴幼儿营养不良和贫血。中央财政将提供专项补助经费。这是医改针对儿童的又一个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也是第一个专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量身定制的卫生扶贫项目。

  • 标签: 儿童营养 试点项目 贫困地区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全国妇联 营养补充
  • 简介:目的为探讨我院贫困生的抑郁状况,了解我院贫困生的心理特征,以便为更好地开展助困和心理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及事实依据。方法釆用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使用了SDS抑郁量表,SS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ES自尊量表和自编的问卷,对我校280名贫困生的抑郁状况进行调查.并与210名非贫困生进行比较。结果贫困生的总体抑郁倾向显着高于非贫困生(P<0.05),社会支持分显着低于非贫困生(P<0.05).抑郁倾向与社会支持、自尊程度均显着负相关(P<0.01);贫困生的抑郁倾向表现特征复杂:自卑、依赖、窘迫感等。结论高校应及时了解贫困生的心理现状.并釆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努力形成一个包括经济资助机制、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内的综合性教育环境。

  • 标签: 贫困生 抑郁状况 心理状态 心理教育 社会支持 经济资助
  • 简介: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由于影响巨大,日益成为学界和广大民众关注的焦点。本文使用角色人格理论来分析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并试图探讨通过角色人格的调适来促进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

  • 标签: 角色人格 心理健康问题 巨大 原因 影响 调适
  • 简介:这是一篇反映贫困边远地区神经外科手术开展状况的报道,实际上也是一篇神经外科的临床病例分析。虽然内容主要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颅脑创伤疾病,其创新性和参考价值均尚待提高,但是,通过本文可以看到,近年来国家对贫困地区医疗设备的投入和加强专业医师的培养,已经取得了成效。过去必须转往城市大医院救治的颅脑创伤等急症患者,可以及时就地得到有效治疗,这不仅避免了病情的延误和提高了疗效,也大大减少了贫困地区患者的医疗负担。本文作者身处贫困边远地区,在参考资料匮乏、无人指导的情况下能收集、整理数十例病例资料,并写出比较规范、有专业性、有较好疗效的文章是难能可贵的。我刊本着贯彻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将继续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除刊出高水平的专业论文,同时亦为基层临床医生提供一个发表论文的平台,选登一些来自基层的文章,以资激励基层医生,提高他们的医疗和理论水平。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边远地区医院 贫困地区 临床病例分析 基层临床医生 颅脑创伤
  • 简介:目的探讨高师贫困生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关系,为高师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204名贫困生和196名非贫困生进行测查。结果(1)高师贫困生的客观支持显著高于非贫困生,人际信任、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支持总分的差异不显著。(2)高师贫困生人际信任、社会支持不存在性别差异,人际信任、支持利用度存在年级差异,大一学生的人际信任显著高于大三学生,大一学生的支持利用度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3)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4)不同社会支持水平的高师贫困生人际信任差异显著,社会支持水平越高,人际信任度越高。结论高师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客观支持差异显著,人际信任、支持利用度存在年级差异,社会支持对人际信任有显著影响。

  • 标签: 人际信任 社会支持 高师贫困生
  • 简介:目的:了解贫困护生与非贫困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贫困护生的心理问题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ASA)、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在校的231名护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贫困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非贫困护生。实施干预:开设心理讲座、团体辅导、个别辅导,健全帮困体系、成立“自强自立爱心会”之后,贫困护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 标签: 贫困护生 心理健康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城市儿童与农村儿童的社交焦虑状况。方法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版》,封480名城市和农村2—6年级小学生的社交焦虑进行调查。结果农村儿童社交焦虑水平显着高于城市儿童;农村儿童社交焦虑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城市儿童社交焦虑与父母文化程度有显著负相关;儿童社交焦虑水平与情绪穗定性呈正相关,而独生与否、家庭完整与否均与其焦虑水平关系不大。

  • 标签: 城市 儿童 农村 社交焦虑水平 文化程度 家庭因素
  • 简介:目的了解并掌握农村社区更年期妇女的焦虑情绪状况,分析其情绪变化的相关因素,开展更年期妇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更年期妇女的卫生保健工作。方法使用自编一般调查问卷及Zung氏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对黑龙江省阿城市料甸乡105例更年期妇女进行测试.同时,随机调查105例处于更年期的男性。结果更年期妇女的焦虑症状明显高于男性。结论女性在生理及心理上与男性有较大差异,比较容易出现机体内分泌代谢异常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易出现较明显的更年期综合症及焦虑情绪反应,影响焦虑情绪的因素有:离异、家庭不和睦、失眠、躯体疾病、经济紧张、人际关系紧张等。因而,要特别加强封更年期妇女心理健康的指导,在她们更年期时给予一定的心理干预。

  • 标签: 农村 更年期妇女 焦虑状况 健康教育 心理卫生
  • 简介:目的:探讨广东地区农村小学教师的心理卫生状况,为正在进行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问卷对385名农村小学在职教师进行调查测评。结果:农村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问题检出率达24.42%;性别、学历效应显著,教龄仅在躯体化因子上有影响。结论:农村小学教师健康水平低于正常人群,环境是主要原因。

  • 标签: 广东 农村 小学教师 心理卫生状况 SCL-90 调查研究
  • 简介:目的:了解湖南省农村留守老人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及一般情况调查表等对566名湖南农村留守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湖南省农村留守老年人睡眠质量总平均分为(7.50±3.81)分,睡眠质量差者占42.1%。女性、近2周患病、低生活能力为农村留守老人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男性、子女返乡天数、高社会支持为农村留守老人睡眠质量的保护因素。结论:湖南省农村留守老年人睡眠质量较差,受生理及心理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应采取多种方式对农村留守老人进行干预,以提高睡眠质量。

  • 标签: 农村卫生 留守老年人 睡眠质量 睡眠障碍
  • 简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在甘肃省天水地区某县3个乡随机抽取25~55岁已婚家妇女382例,平均年龄(37.7±9.2)岁.调整对象要求无意识障碍,器质性疾患.愿意参加并有能力完成测试,排除精神疾病的患者.

  • 标签: 农村 家庭妇女 心理卫生状况 天水地区 症状自评量表
  • 简介:睡眠障碍除了不良的睡眠感受,还伴随各种不适症状影响生活。睡眠环境(房屋、床铺、被褥、枕头等)也影响睡眠,适宜的睡眠环境是良好睡眠的重要条件,不良的睡眠环境可以导致或者加重睡眠障碍。笔者通过在北京房山区农村调查睡眠环境(房屋、床铺、被褥、枕头等)与睡眠及睡眠障碍的关系,以及常见症状与睡眠障碍的关系进行调查,以期探讨农村睡眠环境与睡眠及睡眠障碍的关系及症状特点。

  • 标签: 睡眠环境 农村社区 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