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CAD/CAM)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发展迅速,其领域涉及修复、正畸、种植、颌面外科等多学科分支。Takashi等人指出,CAD/CAM技术的普及使口腔医学迈上一条集约、高效、精确、数字化的道路,数字化诊疗模式是口腔医学的发展趋势与主流技术,简便快捷地取得高精度的数字化模型是整个数字化诊疗成功的前题与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发展前景[1]。

  • 标签: 扫描技术 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 CAD CAM技术 数字化模型 计算机辅助设计
  • 简介:目的: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伢典和传统车针去龋后窝洞表面的微观形态。方法:选取累及牙本质深层龋坏的离体牙9颗,分为对照组,机械组,伢典组3组,每组3颗。用扫描电镜观察窝洞表面形态。结果:对照组表面有很多碎屑、残渣等,无牙本质小管完整形态。传统车针组的牙本质表面有不规则的颗粒和碎片,有玷污层形成。牙本质小管口堵塞。伢典组的牙本质表面没有玷污层,牙本质小管口清晰可见。结论:伢典能有效去除玷污层。

  • 标签: 扫描电镜 化学机械去龋 伢典
  • 简介:目的: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是一种激光扫描、计算机自动化分析与显微镜技术相结合的医学图像分析仪器,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龋病学研究,其可以在不破坏牙体及菌斑的完整性及其成分之间关系的状态下,对活细胞进行动态观察、三维重建、空间定位等,已成为该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的结构、基本原理及其在龋病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 标签: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龋病学 牙面菌斑 再矿化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成年人开闭口位颞下颌关节(TMJ)上腔造影螺旋CT扫描图像的三维断面形态。方法选择5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左侧TMJ上腔行76%泛影葡胺造影,在开闭口位行螺旋CT扫描,分别截取经关节窝顶点的矢状面和冠状面图像以及关节窝高度中点的横断面图像,并与3具TMJ局部解剖标本进行对照,分析关节上腔形态与下颌运动的关系。结果健康成年人闭口位关节上腔造影的矢状面、冠状面及横断面图像分别为"S形"、"半圆弧形"和"圆环形";开口位关节上腔造影的矢状面、冠状面及横断面图像分别为"月牙形"、中间部分扩张的"S形"和"半圆形";关节上腔形态能反映关节盘在开闭口运动中的位置变化和颞骨关节面的形态。结论健康TMJ上腔造影经螺旋CT扫描的图像能综合反映关节上腔及其毗邻组织在开闭口位的形态和结构,为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提供正常对照资料,为TMJ的生理运动和临床诊断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关节造影术 计算机体层摄影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硫酸铝铵两步煅烧法及控制烧结工艺制作可切削氧化铝基体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硫酸铝铵两步煅烧法制备α-氧化铝粉体。将α-氧化铝粉体和含氧化镁添加剂的氧化铝粉体分别放入模具中模压成型,然后进行控温烧结形成可切削的多孔氧化铝基体。在多孔氧化铝基体的上表面涂塑VTIAIn-Ceram玻璃渗透粉体,然后烧结制备氧化铝玻璃渗透陶瓷复合体。采用扫描电镜并结合X线衍射分析分别对材料的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扫描电镜可见含氧化镁添加剂的氧化铝基体为连续多孔立体网状结构,开孔结构分布均匀;渗透复合体为致密的陶瓷复合体;X线衍射分析表明主晶相为α-Al2O3。结论硫酸铝铵经过两步煅烧工艺能够生成α-氧化铝粉体,通过控制烧结工艺能够制得渗透性能良好的可切削多孔氧化铝渗透基体。该烧结工艺过程简单、价格低廉,产品进一步完善有望临床使用并实现产业化。

  • 标签: In-ceram技术 氧化铝基体 玻璃渗透性能 扫描电镜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测量猪下颌骨的方法,即使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摄影(CBCT)进行的线性测量及体外直接测量。材料和方法:通过充填有古塔胶的孔洞来标记出7个下颌骨中的6个骨横截面。使用CT设备扫描下颌骨,随后使用带锯沿着古塔胶标记点进行截面。接下来.使用手持数字卡尺对每一个骨界面进行4次直接测量(DIR),古塔胶标记点作为参考点。随后.使用专门软件来测量相对应的横截面的放射影像(RAD)。一共测量168个位点。分别计算每对RAD和DIR测量值之间的差别[△(RAD-DIR)]。结果:△(RAD-DIR)平均值为-017±053mm(范围为-142~10gmm)。在36%的位点中.CBCT值要高于直接测量值;8%的位点(95%可信区间,38%~122%)表现出+O,5mm及+1mm的误差.18%的位点(95%可信区间.-02%~3.9%)表现出超过+1mm的误差。结论:CBCT和直接测量值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然而,有相当大比例位点的误差至少高出05mm.这表明当使用CBCT来设计手术方案,例如E:I腔种植治疗时,必须预留出安全余量。

  • 标签: 精确度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种植牙 尺寸测量 体外
  • 简介:目的:定量评价3种商品化三维光学牙颌模型扫描仪全牙列模型牙尖交错(牙合)(intercuspalocclusion,ICO)三维重建精度,为临床选择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用超硬石膏灌制一副标准上下颌牙列石膏模型,咬合蜡固定ICO空间位置关系,在模型上确定45个特征点并顺序编号.分别选取上下颌模型上特征点进行配对,测量特征点对间距离Z.用机械接触式柔性测量机械臂R直接获取特征点空间坐标后软件测量获取参考值(ZR);运用A(3ShapeD700,3ShapeA/S,丹麦),B(ZENO@Scan,Weiland,德国)、C(Activity102,SmartOptics,德国)3种牙颌模型扫描仪重建全牙列模型牙尖交错骀后,人机交互选取模型对应特征点、软件测量获取测量值(Zn:ZA、ZB、Zc).定义测量误差△Zn=Zn-ZR.采用配对£检验比较Zn与ZR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Zn进行分析,比较3种牙颌模型之间的差异.结果:B扫描仪测量值与参考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商品化三维光学牙颌模型扫描仪模型牙尖交错(牙合)重建精度分别为:0.00±0.43mm,0.26±0.36mm,0.08±0.34mm.A、B扫描仪模型ICO三维重建精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型ICO三维重建正确度:A>C>B,精密度:C>B>A.

  • 标签: 牙颌模型 咬合模型测量 计算机辅助设计 精度
  • 简介:目的:探讨Gluma脱敏剂治疗金属烤瓷全冠牙体预备后敏感症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自身配对设计将15例62颗患牙随机分为Gluma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可视分级评价法(visualanalogscale,VAS)评价其临床疗效;制作离体牙标本,扫描电镜观察Gluma脱敏剂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作用。结果:Gluma脱敏剂治疗后VAS值(3.43±1.49)与治疗前(6.20±1.20),对照组治疗后(5.87±1.47)均有显著差异(P〈0.05),有效率83.87%;牙本质小管被封闭,表面均匀平整。结论:Gluma脱敏剂能缓解活髓牙全冠备牙后的敏感症状。

  • 标签: GLUMA脱敏剂 全冠修复 牙本质敏感症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简介:目的对牙本质粘接系统在龋和无龋牙本质上的应用进行评估。材料和方法48颗龋坏乳磨牙被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颗):去除全部龋坏牙本质、涂布粘接剂后复合树脂充填。实验组(24颗):去除部分龋坏牙本质,保留部分感染不可逆转的龋坏牙本质,再用粘接系统修复。术后每3个月复查直至12个月结束。在接近脱落期时拔除这些牙齿做扫描电镜观察。结果2组在固位率,边缘完整性及牙髓反应方面无明显差异。实验组中75%的病例X线片上的透射范围没有增加。在对照组,粘接系统形成混合层(HybridLayer),而实验组可见一种抗酸的“改建混合层”(AlteredHybrid)Layer),是由粘接剂在龋坏牙本质中交互渗透形成的抗酸结构。结论在感染不可逆转的龋坏牙本质上应用牙本质粘接系统不影响修复材料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龋病 乳磨牙 牙本质 粘接修复 临床 X线
  • 简介:根管治疗的根尖止点控制包括确定工作长度、工作宽度以及根尖区的根管形态等。本文从根尖区解剖、保持根尖通路和通畅、根尖区预备以及根尖止点和预后的关系等四方面讨论根尖止点控制的重要性。

  • 标签: 根尖止点 根尖解剖 通路锉 通畅锉 根尖测量
  • 简介: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PASS)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基于近十年临床探索、验证并拥有多方向科研数据支撑的创新技术[1,2,3,4],有着独特的力学设计,并结合了多种正畸技术的优势理念。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综合了经典固定矫治技术的支抗优势和现代轻力、低摩擦矫治器在移动牙齿方面的优势,结合生理性支抗控制理念.

  • 标签: 支抗控制 临床应用 控制技术 生理性 自主知识产权 固定矫治技术
  • 简介:在儿童牙科,如何引导患儿配合牙科治疗一直是儿童牙医面临的一大挑战,疼痛和焦虑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主要讨论儿童牙科不同治疗阶段疼痛和焦虑的控制方法。

  • 标签: 疼痛 焦虑 儿童牙科
  • 简介:该文旨在报道接受再照射的头颈癌患者长期疾病控制状况和放疗后的毒副作用。1986—2013年间,137例复发或二原发恶性肿瘤患者被纳入研究,这些患者接受的再照射剂量均≥45Gy。评估指标包括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OS)和晚期并发症≥4级[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标准]。

  • 标签: 疾病控制状况 毒副作用 再照射 头颈癌 恶性肿瘤患者 放射治疗
  • 简介:支抗是正畸移动牙齿的“基石”,任何一种正畸技术都离不开支抗控制,因此支抗技术近几年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尤其是种植钉支抗的出现,使正畸矫正器的支抗能力达到了顶峰,使一些过去无法矫治的极端病例今天可以进行有效地治疗了。然而,从错胎严重程度的调查来看,极端严重的病例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寻求正畸治疗的错骀属于中等严重程度,那么对于大多数错胎畸形,我们真的需要最强支抗吗?正畸治疗的终极目标是功能、美观、稳定、健康,只追求其中某一项目标而忽略口腔生理健康会使正畸偏离医学的本质。

  • 标签: 支抗控制 正畸支抗 生理性 讲座 正畸治疗 生理健康
  • 简介:目的:探讨控制口腔综合治疗台(DU)手接触部位交叉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抽取门诊DU10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张。实验组采用消毒避污法,对照组采用擦拭消毒法控制交叉感染。每组牙椅控感前后各随机采样30次,比较两组控感前后细菌菌落数和操作时间、成本核算的差异。结果两种措施均能有效控制交叉感染,两组间控感前菌落数(t=-0.775,P=0.338)、控感后菌落数(t=0.383,P=0.845)、成本核算(t=-1.726,P=0.421)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操作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90,P=0.000)。结论消毒避污法和擦拭消毒法均能有效控制DU手接触部位交叉感染,消毒避污法能减少消毒剂气溶胶对空气的二次污染,擦拭消毒法更快捷省时。

  • 标签: 口腔综合治疗台 交叉感染 消毒 避污
  • 简介:糖尿病和根尖周病均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二者的病因均不完全清楚。在临床工作中,对糖尿病患者采取何种治疗方案能有效控制根尖周感染尚无定论,糖尿病患者的根尖周感染也常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本综述主要分析糖尿病患者伴发根尖周炎感染难以控制的原因及糖尿病患者根尖周感染的控制方法,以期为这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糖尿病 根尖周病 感染控制
  • 简介:随着口腔种植修复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种植治疗成功的标准界定越来越严格.种植义齿周围龈乳头高度不足或缺失造成“黑三角”及食物嵌塞等问题,严重影响种植义齿的美观和功能,成为种植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如何预防和治疗种植义齿周围“黑三角”问题是种植修复的难点此外,牙周炎患者在龈乳头高度降低方面存在更大的风险文章就影响种植义齿周围龈乳头高度的风险因素、预防和改建方法等进行评述,并强调牙周炎患者由于邻间骨丧失造成的相关风险.

  • 标签: 牙种植体 龈乳头 牙周炎
  • 简介:目的:观察乌拉地尔在正颌手术控制性降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正颌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U组(乌拉地尔复合异丙酚组20例)和P组(异丙酚组20例)。麻醉诱导,2组都给予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2μg/kg、异丙酚2mg/kg、罗库溴铵0.8mg/kg行麻醉诱导插管。2组均由2%七氟烷和异丙酚维持麻醉。U组在异丙酚的基础上复合乌拉地尔行控制性降压。P组仅用异丙酚行控制性降压。2组都以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60~65mmHg为目标。记录2组在诱导前后及降压前后各个时间段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MAP的值,并进行比较,同时根据Fromme术野评分表评定手术视野质量。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控制性降压期间,2组MAP都低于术前(P〈0.01)。U组在5、10、20min的MAP显著低于P组(P〈0.01)。U组的术野评分也优于P组(P〈0.01)。但两组心率都有增高,差异不显著(P〉0.01)。结论:乌拉地尔用于正颌手术控制性降压安全有效,起效迅速,可使术野质量更加清晰。

  • 标签: 乌拉地尔 控制性降压 正颌手术
  • 简介:目的比较使用种植支抗主动压低后牙与否对成人高角病例的垂直向控制效果。方法回顾52例成人高角拔牙病例,根据治疗经历分为种植支抗主动压低上后牙组(25例),种植支抗非主动压低上后牙组(27例),比较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结果,对比头影测量中各项垂直向指标的变化量。结果主动压低组下颌平面逆时针旋转0.39°,上颌第一磨牙被压低0.99mm;非主动压低组下颌平面逆时针旋转0.18°,上颌第二磨牙被压低0.47mm;两组间各垂直向指标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角病例治疗中,无论种植支抗主动压低与否均可使垂直向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主动压低对于垂直向控制效果的改变并不显著优于非主动压低组。

  • 标签: 种植支抗 垂直向控制 成人 高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