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1例19岁男性肺结核患者因大咯血入院。入院当日血电解检查示钾3.5mmol/L、钠137mmol/L、氯104mmol/L。给予其甲磺酸酚妥拉明20mg、垂体后叶素24U分别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ml中以5ml/h速度每日持续静脉泵入,同时给予抗结核治疗(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入院第5天患者出现乏力、头痛,血电解检查示钾3.1mmol/L、钠122mmol/L、氯88mmol/L、磷0.65mmol/L。垂体后叶素减量至18U,1次/12h,同时补充电解,其他药物维持不变。第6天检查示血钾2.8mmol/L、钠117mmol/L、氯83mmol/L、磷0.54mmol/L、钙1.99mmol/L。停用垂体后叶素,补充电解。入院第10天,患者电解恢复正常:钾4.3mmol/L、钠136mmol/L、氯101mmol/L、钙2.17mmol/L、磷0.82mmol/L。

  • 标签: 垂体后叶素 水电解质失调
  • 简介:目的:评价混合糖电解注射液临床应用概况。方法: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混合糖电解注射液应用状况、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与结论:混合糖电解注射液在临床上对手术后、肿瘤、休克及创伤患者,均能有良好的预后改善功效。从产品组份来看均属于安全性较高的成分,同时混合糖电解注射液上市以来未检测到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与多种药物配伍稳定性较好。混合糖电解注射液作为一种新型的基础糖电解输液,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 临床应用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电解紊乱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电解紊乱的临床数据进行总结和归纳,对比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下离子水平的差异。结果:2级心功能患者的Na+、K+、Cl-水平与3级、4级心功能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

  • 标签: 高龄 慢性心力衰竭 电解质紊乱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中溶血对电解、心肌酶、肝功能、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接受生化检验的50例患者为探究对象,空腹采集肘部浅3-5ml的静脉血,后依据血样是否呈现溶血情况,分成溶血组(n=25)、非溶血组(n=25),再经离心处理后取两组血清分别行生化指标测定,并比较两组多项测定结果,评估溶血对检验指标项目的影响。结果 溶血组心肌酶、肝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非溶血组(P

  • 标签: 溶血 指标 生化检验
  • 简介:目的:建立转化糖电解注射液中镁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FlameAtomicAbsorptionSpectrometry,FAAS)测定样品中镁元素的含量,结果:线性范围为0.05~0.25μg·mL-1,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n=9)。结论:该测定方法简便、精密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转化糖电解注射液中镁含量的质量控制。

  • 标签: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测定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心肌酶与电解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1例HIE新生儿血浆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与钠、钾、氯、钙离子的浓度,以20例健康足月儿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血清CK,CK-MB,LDH,GO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轻,中,重度组间CK,CK-MB,LDH,GOT均有显著差异(P<0.05),(2)HIE患儿存在低钙,低钠,低氯血症,血钠,血钙与HIE的程序密切相关(P<0.05),且轻度与中,重度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血氯与HIE程度有显著性差异,轻,中,重度组间差异明显(P<0.05),血钾与HIE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IE时心肌酶异常增高与病轻重呈正相关,心肌酶增高程度可做为判断HIE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HIE可合并电解紊乱,HIE程度越重,血钠,钙,氯降低越显著。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血清 心肌酶 电解质 乳酸脱氢酶
  • 简介:目的分析气滞胃痛颗粒联合聚乙二醇电解散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3月-2018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便秘型IBS患者,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气滞胃痛颗粒,治疗8周。比较患者腹痛、腹胀和大便次数和性状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腹痛(P=0.018),腹胀(P=0.000)程度显著治疗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粪便性状和排便次数改善优于对照组(P=0.000)。结论气滞胃痛颗粒联合聚乙二醇电解散可改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痛、腹胀和排便次数和性状。

  • 标签: 气滞胃痛颗粒 聚乙二醇 肠易激综合征
  • 简介:目的进一步了解窒息新生儿代谢紊乱及血电解变化,促进抢救成功率及治愈率。方法分析151例新生儿窒息治疗前血电解及观察第3、7天动脉变化。结果窒息新生儿特别是重度者多存在低钠、低氧、低钙,总发生率分别为26.4%、16.6%、40.4%。血钙在第3天最低。电解紊乱窒息程度相关。结论电解紊乱与窒息后器官损害发生机制直接有关,应常规检测并动态监测血电解变化。积极纠正血电解紊乱。

  • 标签: 窒息 新生儿 血电解质紊乱 代谢紊乱 低钙血症
  • 简介:目的:评价复方聚乙二醇电解散与甘露醇溶液联用对妇科腹腔镜术前肠道清洁的疗效。方法: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200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治疗组患者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散治疗;对照组予甘露醇溶液治疗,比较两组清洁肠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肠道清洁效果符合优良级的占95.00%,对照组患者肠道清洁效果符合优良级的占79.00%,两组患者的肠道清洁度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散较甘露醇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前肠道准备中的清洁效果更好。

  • 标签: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甘露醇 肠道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结肠镜检查患者采用聚乙二醇电解散不同服药方案对于肠道准备效果及舒适度。方法:选择医院在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接诊的82例结肠镜检查患者,均接受聚乙二醇电解散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1例/组,分别施行不同服药方案,对照组:结肠镜检查当日清晨一次性口服。观察组:结肠镜检查前1晚及检查当日清晨分2次口服。将两组结肠镜检查患者的干预效果予以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右半结肠、中间结肠、左半结肠、结肠总液体量评分、Ottawa评分总分分别为:(0.31±0.12)分、(0.22±0.13)分、(0.29±0.08)分、(0.23±0.13)分、(1.23±0.28)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胃肠道不良反应(I级:48.78%、II级:46.34%、III级:4.88%、IV级:0.00%)和耐受度(95.12%)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Kolcaba评分量表评分(90.89±4.52)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服药方案聚乙二醇电解散在结肠镜检查中效果不同,采用分次口服的方式不会影响肠道准备效果,还会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结肠镜检查 肠道准备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不同服药方案 舒适度
  • 简介:目的研究了蟾酥固体纳米粒冻干剂的工艺及表征。方法以外观、色泽、再分散性为指标,考察了不同工艺条件对蟾酥固体纳米粒冻干剂重建的影响,对冻干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对蟾酥固体纳米粒冻干剂进行了研究。结果5%乳糖和5%葡萄糖显示了优良的保护作用和再分散性,优化的冻干工艺为:-45℃预冻10h,升温至-30℃维持6h,再升温至-10℃维持3h,再升温至0℃维持2h,最后升温至25℃维持3h。结论通过支架剂的筛选和优化冻干工艺参数可以获得稳定的固体纳米粒冻干剂。

  • 标签: 固体脂质纳米粒 冷冻干燥 冻干剂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种类药用辅料成分对麦角甾苷固体纳米粒(SLN)理化性质的影响,为研究SLN的处方筛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乳化-固化法制备麦角甾苷-SLN,单一变量法考察山嵛酸甘油酯(CompritolATO888)、单硬脂酸甘油酯、大豆卵磷脂、Myrj52等辅料对麦角甾苷-SLN粒径、包封率、表征分散度(PDI)等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法观察麦角甾苷-SLN的形态,X-射线衍射(XRD)分析其药物晶体结构。结果随CompritolATO888用量增加,麦角甾苷-SLN粒径不断减小,包封率逐渐减小,PDI逐渐增加;随单硬脂酸甘油酯的用量增加,粒径明显增大,包封率略有降低,PDI减小;随卵磷脂用量增加,粒径明显增大,包封率降低,PDI减小;随Myrj52用量明显增加,粒径减小,包封率增加,PDI增大;麦角甾苷-SLN外观圆整,呈球形;麦角甾苷以分子分散状态被包裹在SLN中。结论不同辅料对麦角甾苷-SLN的理化性质均产生一定影响趋势,为制备SLN的处方筛选研究提供启示与思路。

  • 标签: 麦角甾苷 固体脂质纳米粒 辅料 理化性质 粒径 包封率
  • 简介:为改善布地奈德的溶解度和吸收,制备并评价了布地奈德固体纳米粒(BUD-SLNs)。通过计算部分溶解度参数选择了单硬脂酸甘油酯作为脂材。经处方优化采用乳化-超声分散的方法制备的BUD-SLNs,包封率为(97.77±2.60)%;平均粒径是147.3nm,粒径分布均匀(PDI=0.228)。透射电镜下可见圆整颗粒。差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实验的结果表明BUD以分子形式分散在SLNs中,体外释放结果表明BUD-SLNs符合双相动力学方程,属于均相骨架结构。研究结果为BUD-SLNs在肺部给药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布地奈德 固体脂质纳米粒 肺部给药 制备 评价
  • 简介:目的以醋酸曲安奈德(TAA)为模型药物,以三棕榈酸甘油酯为脂材料制备醋酸曲安奈德固体纳米粒(SLN)卡波姆凝胶,考察其特性以及药物经皮渗透性能.方法采用高压乳匀技术制得TAA-SLN分散液,并制成卡波姆凝胶,考察了卡波姆凝胶中SLN的微观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等理化特性和稳定性、体外药物释放行为.采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研究了SLN卡波姆凝胶的药物经皮渗透性能.结果制得的TAA-SLN为均匀的球形粒子,不同载药量SLN粒径为95.5~186.2nm,Zeta电位为-26.3~-15.7mV,包封率为67.43%~90.3%;SLN卡波姆凝胶37℃储存三个月后SLN粒径略有增大,Zeta电位无明显变化;SLN卡波姆凝胶体外药物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DR%=6.3979t1/2+3.1529,r2=0.9518);经皮渗透实验结果表明,与相同药物浓度的普通卡波姆凝胶比较,SLN卡波姆凝胶药物经皮渗透速率和药物24h累积渗透量显著提高.结论TAA-SLN卡波姆凝胶稳定性好,对药物释放具有缓控释作用,能显著促进药物经皮渗透,有望成为新型经皮给药制剂.

  • 标签: 固体脂质纳米粒 卡波姆凝胶 醋酸曲安奈德 经皮给药 渗透性能
  • 简介:摘要:固体制剂制粒是一种重要的制药工艺,是将药物或化学物质制成颗粒状的固体制剂。制粒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药物的物理性质、提高稳定性和便于患者服用。传统的制粒工艺主要包括湿颗粒法和干颗粒法,但这些方法存在着颗粒大小不均匀、药物释放不一致等问题。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制粒技术。这些新技术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较短的制备时间和较低的成本,受到了广泛关注。

  • 标签: 固体制剂 制粒 工艺
  • 简介:目的:通过剖析固体制剂质量标准中各检测指标.深入阐述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固体制剂内在品质。方法:通过对比各国药典检测方法、质量标准和技术指导原则.指出现行国内标准或技术法规中亟待解决之处。结果:由于现行国内标准和技术法规制订得不够完善与科学,导致国产固体制剂内在品质与原研药的差距.进而导致临床疗效上的差距。结论:“标准就是生产力”,唯有提高各类标准与完善检测方法.方能拉动国产制剂内在品质的切实提升!

  • 标签: 评价 口服固体制剂 内在品质 溶出度
  • 简介:摘要:在当前的医疗工作中,口服速释固体制剂作为一种常见的药剂形式,对于医疗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口服速释固体制剂的吸收程度极高,便于患者在居家旅行途中携带和服用。伴随着医学及制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加强对口服速释固体制剂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为此,本文结合口服速释固体制剂技术的概念、重要性、特点及创新发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口服速释固体制剂技术 膜制剂 制备工艺 辅料
  • 简介:GMP(98版修订)要求药品生产企业从原辅料的购入、贮存、发放和使用的全过程建健全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以保证投产的原辅料是合格的.原辅料在正式投料之前有些可能需要进行粉碎、过筛等预处理,有些不需进行预处理,有些住预处理后易结块,在下次投料之前还需再次进行处理,然后对预处理后的原辅料进行称量、配料、装桶、发料等一系列操作.这些操作部需在与生产区域环境相一致的条件下规范进行.GMP的要求涉及到物料备料区布置在何处、如何布置等一系列问题.笔者特对固体制剂物料备料区的布置作一探讨.

  • 标签: 药厂 固体制剂 备料区 布置
  • 简介:摘要:固体制剂药品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用的药品类型之一,例如常见的片剂、胶囊剂以及颗粒剂等都属于固体制剂药品。固体制剂药品对于疾病的治愈以及人们生命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关键价值。现阶段,固体制剂药品的生产操作较为复杂,同时生产技术也不够成熟。因此,想要固体制剂制药技术能够发挥更大的价值,就需要重视并持续优化现有的技术手段。本文针对固体制剂制药工艺技术进行分析。

  • 标签: 固体制剂 制药工艺 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