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小儿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在护理脑瘫患儿时,虽然面对的是患儿,但与之接触交流的却是患儿家长。因此,要想圆满完成对患儿的康复治疗及护理,就必须了解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状态.

  • 标签: 脑瘫患儿 家长 心理特点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 : 随着社会的不断 发展 ,传统的 护理学功能制及 护理模式转向 生物心理 -社会医学护理模式,使得 护理内涵扩大 ,从而对 护理工作面带来 新的挑战。如今 护理理念 以患者 为中心 ,对花 手术病人予以 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对 术前的不利因素予以缓解甚至消除 ,从而能够有助 手术顺利进行 ,降低 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并且对 手术治疗效果予以提高 ,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手术病人 心理 护理干预 不利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美沙酮递减疗法配合心理干预在脱毒瘾治疗中的作用。方法l00例海洛因依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美沙酮配合心理干预50例,对照组美沙酮递减替代疗法50例。结果美沙酮递减疗法配合心理干预,不仅能控制生理依赖,而且能减轻或消除心理依赖和心理障碍。结论美沙酮递减疗法配合心理干预,不仅减少用药量,缩短疗程,有效的治疗心理依赖。

  • 标签: 海洛因依赖 心理干预 美沙酮 递减疗法 吸毒 认知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和掌握心理干预对分娩的影响。方法:我院2007年1-7月住院待产初产妇296例,将其依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8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并观察产程,观察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产妇产程较对照组缩短,产后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阴道分娩率观察组72.97%,对照组59.4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分娩过程中实施心理干预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提高阴道分娩率。

  • 标签: 分娩 产程 心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调查心理干预后孕妇心理健康现状。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2022年1月-2022年9月收录的84例孕妇作为研究样本,依据抽签法将孕妇均等分为42例对照组、42例实验组,依次开展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孕妇护理后心理健康状况、产后抑郁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心理健康状况:护理后组间孕妇经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抑郁发生率:实验组的指标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采取心理干预策略,可以有效改善孕妇的心理健康状态,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 标签: 孕妇 心理干预 心理健康状况
  • 简介:目的探讨维和军人急性应激障碍的干预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急性应激障碍维和女军人患者实施安全干预措施、寻求社会支持干预、药物治疗干预、行为治疗干预及认知治疗干预.结果实施干预治疗13d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通过近2个月的规范治疗后痊愈.结论维和军人急性应激障碍程度的评估是保证疗效的基础步骤,积极寻求有效的社会(部队)支持是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关注军事心理应激障碍的焦虑、抑郁障碍是提高患者康复质量的关键环节.

  • 标签: 军事人员 应激障碍 创伤后 危机干预
  • 简介:目的:通过对孕妇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使产妇顺利分娩,减少和预防难产的发生。方法: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1~1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100例产妇进行护理干预。结果:1例患者因过度焦虑和恐惧改变分娩方式。2例因胎儿心跳突然减慢改变分娩方式,2例因宫口扩张缓慢,胎先露下降受阻改变分娩方式,其余95例产妇均正常分娩,无分娩期并发症。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有助于分娩的顺利进行。

  • 标签: 正常分娩 产妇 心理护理
  • 简介:创伤是骨科最常见的急症,大多源自车祸和意外事件,结果难以预计。疼痛作为骨伤患者的特有体征、首发症状,伴随诊疗、康复的全过程。由=F事发突然、病情急危、病程长、恢复缓慢、肢体活动受限等因素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因此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充斥患者的身心,使其饱受双重伤害。对患者进行疼痛干预,减轻痛苦,消除不良的心理反应,对恢复其信心,使其正确面对疾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各种诊疗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创伤骨科 心理 疼痛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的心理状况。方法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108例进行SCL-90心理评定,并对评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评定结果显示9个因子的阳性率均超过51%,其中强迫症状最多,92例,占85.19%。女性阳性均分/恐怖均分与男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其进行早诊断、早治疗,可促进其心理健康;有效的心理干预可缓解其面临的心理困扰,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 标签: 精神分裂 心理状况 心理干预
  • 简介: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心内科收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用药指导、监测生命体征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及依从性。结果护理后,2组SAS、SD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依从性优良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69.2%(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理状态影响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负面心理,提升患者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心理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结合本次研究内容,随机抽取90例ICU重症患者作为分析对象,以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为研讨期限,按照组间均衡可比原则,采用数字表划分法进行分组处理,A组(45例,行常规护理干预);B组(45例,在上组基础上融入心理护理干预),而后实施比对分析。结果:统计学评估后可知:B组采取方案更具实施性,患者在健康调查简表(SF-36)、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健康评分Ⅱ(APACHE Ⅱ)、心理弹性问卷(CD-RISC)、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方面数值表现,均显优A组(P值<0.05)。结论:在ICU重症患者临床护理中融入心理干预策略,可实现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弹性水平的目的,令其睡眠障碍得到有效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其影响意义重大。

  • 标签: 心理护理 ICU重症患者 生活质量 心理状态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增生症患者心理状态及疗效的影响。方法:从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乳腺增生症患者中随机抽样64例进行临床研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 81.25%,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乳腺增生症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方式,改善了患者心理状态,辅助提升疗效效果显著,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方式,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乳腺增生症 心理状态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措施与药物联合治疗痤疮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痤疮患者84例,将其平均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心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痤疮患者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适于临床应用。

  • 标签: 心理干预 面部护理 药物 痤疮
  • 简介:笔者通过分析内科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并提出有效沟通这一护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1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1.1焦虑不安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尤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时最为明显,主要表现为焦虑不安、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护理原则:解释—支持—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地解释,使其了解自身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等),使其接纳护士的意见,消除或减轻焦虑心理,从而改善睡眠及饮食状况。

  • 标签: 患者 老年 内科 心理问题 护理
  • 简介:目的帮助初次献血者做好自我心理调整,有效降低献血者因对献血环境和献血过程的陌生及恐惧心理,而产生的献血不良反应。方法医护人员针对初次献血者在献血前、献血时、献血后不同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干预,使献血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成功实施无偿献血。结果95.59%的初次献血者顺利完成献血,4.41%的初次献血者出现生理心理不良反应。结论做好初次献血者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血站工作效率,为最大程度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奠定良好基础。

  • 标签: 初次献血者 无偿献血 心理状况 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