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酮替芬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上呼吸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上呼吸感染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31例,A组单用酮替芬口服治疗,B组单用盂鲁司特钠口服治疗,C组患者采用酮替芬联合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疗程均为14d,比较三组患者咳嗽症状得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C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55%,显著优于A组(67.74%)和B组(64.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咳嗽症状评分均比治疗前下降(P〈0.05),C组尤为显著,与A、B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替芬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上呼吸感染后咳嗽,能够明显缓解咳嗽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酮替芬 孟鲁司特钠 上呼吸道感染 咳嗽 疗效
  • 简介:目的:对头孢他啶2种给药方案治疗下呼吸感染的效果进行经济学评价。方法:将86例下呼吸细菌性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给予常规剂量静脉滴注治疗,B组给予头孢他啶持续性小剂量泵入治疗,观察疗效并进行经济学分析。结果:2组在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细菌清除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的治疗费用却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头孢他啶持续性泵入治疗下呼吸感染效果更佳且经济。

  • 标签: 头孢他啶 持续静脉滴注 下呼吸道感染 药物经济学
  • 简介:目的运用电子喉镜对上气形态、结构及表面特征的直接观察,Muller呼吸试验模拟上气阻塞状态下咽腔塌陷情况推断睡眠时气可能发生阻塞的部位,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病人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30例OSAHS病人和30例单纯鼾症对照者进行电子喉镜检查,分别在平静呼吸及Muller呼吸状态,观察其悬雍垂根部、扁桃体下极、会厌上缘平面塌陷程度,并对两组所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OSAHS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OSAHS患者上气狭窄表现在多个平面。不同程度OSAHS病人咽腔Muller氏试验下缩小范围有明显差异。结论电子喉镜对OSAHS患者上气的阻塞平面及其变化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术前评估OSAHS病人上呼吸情况的方法。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喉镜检查 Muller呼吸
  • 简介: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很多人都在想着如何让自己能够更长寿,但有些人却在想着怎样能够使我们生活的大环境变得更好,通过和谐的环境使大家部能够长寿。虽然这种观点已经不在前卫,但在如今这个浮躁的时代敢于坚定提出,并且勇于践行的人,是值得崇尚的,刘更生教授就是这样的人。

  • 标签: 养生 长寿 环境
  • 简介:目的通过对19483例患者四项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分析,探讨输血前和术前四项传染性指标检测的重要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9483例输血前和术前患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分析。结果〈br〉在19483例患者中,检测样本总阳性数1606例,总阳性率5.16%,其中HBsAg阳性1242例(6.37%)、抗-HCV阳性123例(0.63%)、抗-HIV1/2阳性待复检3例(0.015%)、确诊阳性3例(0.015%)、抗-TP阳性238例(1.22%)。结论对输血前和术前患者四项传染性指标进行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同时对减少医院感染,减少医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术前 输血前 传染性指标 检测
  • 简介:目的: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为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年6月~2013年6月出现的急性肺栓塞误诊患者29例,对其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患者首次误诊为急性左心衰、冠心病10例,心肌梗死7例,右心衰3例,冠心病5例,结核性胸膜炎3例,急性支气管炎1例,误诊时间为7d~7个月。结论急性肺栓塞在临床中误诊率相对较高,医师应不断提升自身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尽量展开早期诊断并尽早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误诊 辅助检查
  • 简介:1例25岁女性患者因湿疹、荨麻疹遵医嘱服用润燥止痒胶囊(4粒,3次/d),1个月余后出现乏力、皮肤及巩膜黄染,食欲差,尿液变黄。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2211U/L,天冬氨酸转氨酶3977U/L,总胆红素299.0μmol/L,直接胆红素157.2μmol/L。入院诊断:急性肝衰竭(药物性)。给予保肝、降酶、退黄治疗。入院第6天患者出现发热、呕吐和腹胀,腹腔积液检查示细胞总数2110×10^6/L,白细胞计数1200×10^6/L,中性粒细胞0.80,诊断为原发性腹膜炎,给予抗感染治疗。第7天患者烦躁不安,反应迟钝,血氨107μmol/L,诊断为肝性脑病,给予脱氨治疗;第9天患者呈昏睡状态,呼吸困难,行气管插管;第10天患者神志不清,压眶无反应,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第11天高热伴血压下降,血氨306μmol/L,诊断为肝性脑病(IV期),给予药物、灌肠和连续血液滤过等治疗;第12天患者终因腹腔感染致感染性休克死亡。

  • 标签: 肝衰竭 急性 何首乌
  • 简介:目的观察使用针灸配合呼吸补泻法分期治疗特发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共观察特发性面瘫76例,其中41例运用针灸配合呼吸补泻法进行治疗(治疗组),35例常规针灸治疗(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总有效率及总体病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面神经功能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呼吸补泻法分期治疗特发性面瘫可缩短病程,疗效明确。

  • 标签: 面神经麻痹 针刺疗法 分期治疗 补泻手法
  • 简介: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80名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护理效果,总结护理方法。结果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过积极的护理后取得良好的效果,患者的病情得到良好的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也大大降低。结论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容易引发感染,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肺结核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早癌鉴别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价值,以提升消化早癌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2月-2013年4月疑似消化早癌患者263例为研究对象,内镜黏膜切除、剥离或外科手术切除标本病理确诊为消化早癌60例,其中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患者35例(A组)、外科剖腹手术25例(B组),确诊为消化早癌患者均接受常规内窥镜、超声内镜、NBI内镜,根据内镜影像评分对诊断进行评价;比较2组不同手术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等。结果内镜窄带成像(NBI)内镜在形态、胃小凹分型、毛细血管形态3方面均优于常规内窥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经济花费3方面均较B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外科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I对消化早癌诊断准确性要优于常规内窥镜和超声内镜,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内镜黏膜下切除术对治疗消化早癌具有良好临床效果,创口小、安全、有效,在大力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消化道早癌 窄带成像内镜
  • 简介:目的观察局部浸润麻醉在鼻内镜双极电凝治疗下鼻后穹窿鼻出血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门诊接收治的50例下鼻后穹窿鼻出血患者,均在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下内移下鼻甲暴露下鼻后端,通过鼻内镜寻找出血点并且实施双极电凝进行治疗。结果在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后暴露下鼻后穹窿,本组50例患者均找到明确出血点,全部患者均治愈。结论局部浸润麻醉下有助于发现下鼻后穹窿鼻出血部位,同时便于双极电凝的治疗操作,保证患者在无痛苦状态下获得良好的止血效果。

  • 标签: 下鼻道出血 鼻内镜 双极电凝 局部麻醉 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呼吸内科痰培养阳性率偏低的原因并探讨提高阳性率的改进方法。方法:以随访形式调查呼吸内科的住院患者及其家属和呼吸内科医护人员、检验科相关人员,详细了解痰培养的整个过程。结果:患者及其家属对留痰知识的欠缺;医务人员对痰培养宣教的力度不够,送检不及时并对痰标本未做初筛以及检验方法的陈旧等,是造成痰标本阳性率低的原因。结论:加强痰培养各个环节的监管,提高医生、护士、患者和检验人员的共同参与意识,正确留取合格的痰标本,及时送检,初步筛选,从而提高痰培养阳性的准确率。

  • 标签: 痰培养 阳性率 原因分析 改进方法
  • 简介: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thyroiditis,SAT)是一种自限性甲状腺炎症性疾病。轻者通常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中重度则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疼痛、发热的症状可迅速缓解。目前也有学者认为,SAT患者给予激素治疗要优于非甾体抗炎药物.并且推荐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SAT,这与以往治疗SAT的糖皮质激素剂量之间存在争议。通常无需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毒症期可给予β受体阻滞剂对症治疗。对于一过-性甲减症;陡较重者,或是永久性甲减患者可给予左甲状腺素钠补充替代治疗。

  • 标签: 亚急性甲状腺炎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 简介:目的:对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全面检索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文献,并按照文献选择标准进行筛选,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0软件对以基础治疗为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作为治疗组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通心络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高于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合并RR=1.26,95%CI[1.20,1.33]。结论:通心络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由于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对其疗效及安全性仍有待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通心络胶囊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肌氨肽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把200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以及对照组,两组均为100例患者,治疗组予以肌氨肽苷(7.84±177;1.21)ml再加入生理盐水500ml,1次/d静脉点滴,半个月为一疗程。对照组则使用维脑路通(0.5±177;0.1)g,加入到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点滴每天1次,半个月为一疗程。两组都采用胞二磷胆碱(0.69±177;0.13)加入生理盐水250ml,1次/d静脉点滴,半个月为一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胆固醇以及血脂都有明显的改善。结论肌氨肽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十分安全且有效。

  • 标签: 肌氨肽苷 急性脑梗死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柴胡皂苷d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经典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方法,进行柴胡皂苷d对小鼠灌胃给药最大给药量和腹腔给药半数致死量的急性毒性研究,均连续观察14天。结果按柴胡皂苷d重量计算,柴胡皂苷d灌胃给药的最大给药量为770.47mg·kg^-1·d^-1,腹腔给药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62.338mg·kg^-1·d^-1,95%可信限为53.703-70.966mg·kg^-1·d^-1。柴胡皂苷d对小鼠灌胃给药,小鼠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安静、伏卧不动,即而出现呼吸急促、眼睑下垂、毛发乍起现象,但未见死亡。柴胡皂苷d对小鼠腹腔注射给药,死亡小鼠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安静怠动,即而出现走路不稳、呼吸急促、眼睑下垂、毛发乍起、间歇性抽搐、神经抑制而死亡。存活小鼠在14天观察期内体重增长缓慢,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死亡小鼠解剖观察,有肝脏病变,余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腹腔注射柴胡皂苷d的小鼠急性毒性大,毒性反应强烈,证实了柴胡皂苷d是柴胡总皂苷和柴胡产生毒性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其体内蓄积毒性的"量-时-毒"关系以及在体内、外的生物转化过程,毒性作用部位、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柴胡皂苷D 小鼠 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量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A型夹层的急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在2007年1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2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随访结果、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A型主动脉夹层的急诊外科治疗,主要是切除主动脉中的内膜易破裂、撕裂部分,对剥离内膜进行修复,然后行人工血管移植置换/成形,并建立起主动脉管道,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对心肌缺血、心瓣膜病变进行处理。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术后二次开胸止血8例,发生呼吸衰竭、肺部感染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延迟苏醒5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所有患者在经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要降低ASAAD的病死率,尽早手术是关键。术式的选择要根据夹层破口范围、位置、根部增宽、主动脉瓣等情况来决定,“手术简化、效果良好”是基本原则。

  • 标签: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急诊外科 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急性咽炎风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急性咽炎风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疏风解毒胶囊4粒/次、3次/d,对照组服用清开灵软胶囊2粒/次、3次/d,疗程均为5d。观察治疗前后咽痛、咽部黏膜充血程度及咽干、灼热等主次症的改善程度及积分变化。结果治疗组痊愈35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痊愈29例,总有效率86.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咽痛主症VAS评分,治疗组减(5.56±1.82)分,对照组减(3.00±2.27)分,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1.67%,对照组为3.33%。结论疏风解毒胶囊对治疗急性咽炎风热证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可供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疏风解毒胶囊 急性咽炎 风热喉痹
  • 简介:目的研究在急性白血病(AL)中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情况,并对急性白血病发生与预后的关系进行探究分析.方法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对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就诊的住院及门诊收治的111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抑癌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PTEN表达情况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11例AL患者中检测到34例患者抑癌基因PTEN表达阴性缺失,AL患者中PTEN(-)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低于PTEN(+)的患者(P<0.05);PTEN基因阴性缺失与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存在正相关.结论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可能有抑癌基因PTEN的参与,其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转归和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白血病 急性 PTEN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