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闰.常由精神过度紧张引起,以乏力、易疲劳、易激惹、头痛、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为主要特征.

  • 标签: 按摩方法 神经衰弱 百会穴 预备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神经衰弱应用针灸+按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神经衰弱患者中抽取74例进行本次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7例应用多奈哌齐治疗;研究组3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针灸+按摩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睡眠质量评分及精神状态评分。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睡眠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头晕、失眠、食欲下降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精神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按摩用于神经衰弱治疗,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症状消失时间,精神状态良好,改善了患者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针灸 按摩 神经衰弱
  • 简介:神经衰弱是一种精神易兴奋又易疲劳的疾病。有关调查表明,神经衰弱的患病率为1%左右。尤其多见于中青年脑力劳动者。神经衰弱存哪些表现神经衰弱患者经常表现出多种多样的不适症状,大致可归纳为脑功能衰弱症状群、情绪症状群和心理生理症状群3个方面。

  • 标签: 神经衰弱 易疲劳 兴奋 脑力劳动者 症状群 不适症状
  • 简介:目的综合分析循证护理在老年神经衰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神经衰弱老年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应用循证护理干预方法)和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各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满意度评分、护理前后负性情绪改善率、平均住院时间、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记忆力自评量表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满意度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记忆力自评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焦虑情绪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老年神经衰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循证护理 老年神经衰弱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安宁医院老年患者衰弱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选取南京市某安宁医院1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线资料调查表、衰弱表型量表(FP)等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衰弱得分为(2.91±1.27)分,其发生率为67.12%。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合并症>2项,存在营养不良风险以及中重度焦虑是患者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安宁医院老年患

  • 标签: 安宁医院 老年 衰弱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危重症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对获得性衰弱的影响,为危重症患者获得性衰弱的护理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某院近两年收治的 74 例危重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结果:研究组 Barthel 指数(BI)和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肌肉力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获得性衰弱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为 97.30%,高于对照组的 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0 0,P<0.05)。结论:针对危重症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可有效降低获得性衰弱发生率,改善肌力水平,提高自理能力,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早期护理 危重症患者 获得性衰弱
  • 简介:摘要:在ICU内,机械通气患者常发生ICU获得性衰弱较,该症状属于神经肌肉综合征的一种,具有发生率高、发生迅速等特征,需要加强重视,既要注重早期的诊断,又要加强治疗,以此促进患者康复,预感或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

  • 标签: 机械通气 ICU获得性衰弱 早期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危重症患者ICU获得性衰弱使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康复效果。方法:选择从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在科室进行治疗的危重症患者共80例作为调查对象,使用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40例,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危重症患者生活质量、训练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ICU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神经瘤占颅内肿瘤的8%~10%,是桥脑小脑角区(CPA)最常见的肿瘤之一。随着现代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小型听神经瘤的发现率越来越高,对于这些小型听神经瘤的治疗方法日新月异。尤其是以微创外科为特点的内镜手术。而锁孔技术是针对患者的解剖特点和病变的具体情况实现个体化的设计和选择,

  • 标签: 听神经瘤 治疗方法 锁孔技术 神经内镜 桥脑小脑角区 颅内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周围神经卡压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中,神经肌电图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随机在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疑似周围神经卡压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个110人,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比较上述两类疾病采用神经肌电图的鉴别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中,疑似周围神经卡压组的110名患者中,根据肌电图检查结果,有59人诊断周围神经卡压,占53.64%。有26名患者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有4名患者诊断为周围神经卡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其他疾病或者检查结果正常的有21人。同样的疑似神经根型颈椎病的110名患者中,肌电图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48人,占43.64%,而诊断为周围神经卡压有31人,合并型有5人,其他有26人。结论:在周围神经卡压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鉴别诊断中,应用神经肌电图检查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确诊率,减少漏诊的可能性,从而给予患者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故值得作为周围神经卡压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首选鉴别检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周围神经卡压 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肌电图 鉴别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病患接受中医护理服务对预防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2例机械通气病患,时间分布界限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通过随机科学分组,参照组归入31例,执行常规护理操作,实验组归入31例,执行中医护理操作,对两组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的发生概率3.2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概率3.23%,与参照组(29.03%、25.81%)相较之,差异对比P<0.05。结论:机械通气病患在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期间,加强中医护理,能够降低获得性衰弱、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概率。

  • 标签: 中医护理 机械通气 重症监护病房 获得性衰弱
  • 简介: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神经妥乐平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单用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时间3月。经治疗后患者疼痛明显改善,且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神经妥乐平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神经妥乐平 椎旁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衰弱是目前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衰弱的高危因素之一,COPD患者中衰弱的早期识别和干预策略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结合有关的研究对衰弱的评估方法,相关的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COPD合并衰弱人群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 标签: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衰弱评估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多种显微神经外科治疗舌咽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舌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患者采取迷走神经根上部位1-2根丝切断手术(R)进行治疗,9例患者采取显微外科减压手术(MVD)进行治疗,6例患者采取R+MVD术式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平均随访时间5.5年。结果30例患者经过有效手术治疗后疼痛感均完全消失,治愈率为100%;其中15例R术式患者,12例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3例患者3d后疼痛感消失,9例MVD术式患者,术后疼痛感均完全消失,6例R+MVD患者术后疼痛感均立即消失;所有患者临床效果根据Taha标准进行评估,优26例,良3例,差1例;平均随访时间5.5年,患者治愈率为93.3%(28/30)。结论舌咽神经痛患者应根据术中是否存在血管压迫及其压迫方式对R、MVD和R+MVD手术方式进行选取,随访结果显示3种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均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舌咽喉 神经痛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作者在天津市肿瘤医院参加第20期全国肿瘤医师进修班期间,查阅了贵院手术治疗腹膜后神经鞘瘤20例。原发性腹膜后神经鞘瘤少见,国内外文献大组病例报告甚少。

  • 标签: 腹膜后神经鞘瘤 手术治疗 预后 手术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腹腔注射(ip)对小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的痛觉恢复作用。方法:采采小鼠坐骨神经钳夹法造成神经损伤模型,用热板法测定小鼠痛阈。以神经生长因子(NGF)250-4000BU/kg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15d,于损伤前及损伤后第1、3、5、10、15d测定小鼠痛阈,观察NGF对痛阈变化的影响。结果:在损伤后第10d,与损伤对照组比较,NGF剂量依赖性降低神经损伤小鼠的痛阈,其中NGF2000BU/kg使小鼠阈下降31.4%,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可使损伤神经的恢复时间由15d缩短10d。结论:NGF可促进小鼠坐骨神经损伤的痛觉恢复作用。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小鼠 坐骨神经损伤 痛觉恢复 腹腔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扩散加权神经成像在腰骶丛神经影像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5年-2020年期间选择来我院治疗的18例腰骶丛神经损伤对其使用DW-MRN技术对腰骶部位行加权扫描,观察腰骶丛神经损伤的影像特点。结果 DW-MRN原始轴位图像中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腰骶丛神经根及跟梢清晰可见,神经节及节后纤维素等细微结构均显示良好。经MIP技术重组得到的冠状位影像资料可清晰的观察到患者腰骶丛节后神经的形态和走形;腰骶丛神经损伤患者DW-MRN影像学资料显示腰骶丛神经呈均匀高信号,神经节信号更高。结论 DWMRN应用在腰骶丛神经对腰骶丛神经成像中意义重大,与现有诊断技术联合可提高腰骶丛神经损伤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扩散加权神经成像 腰骶丛神经影像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