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 观察葡萄糖对豚鼠心室肌细胞膜APD,IK1,IK,ICaL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技术记录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时程和离子电流。比较0、10和20mmol·L1葡萄糖对心室肌细胞跨离子电流的作用。结果 (1)与10mmol·L-1葡萄糖相比,0和20mmol·L-1均可使豚鼠心室肌细胞的APD缩短(P<005);(2)在细胞外葡萄糖浓度为10mmol·L-1时,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的电流密度最大,标准化I-V曲线显示0和20mmol·L-1葡萄糖均可抑制IK1,并使I-V曲线左移,其翻转电位从-724移至-646mV;(3)与mmol·L-1葡萄糖相比,0和20mmol·L-1葡萄糖均可增加ICaL的电流幅度和电流密度。当钳制电位为10mV,细胞外葡萄糖浓度为0mmol·L-1时,ICaL的电流密度为(-803±082)pApF(n=8),而10mmol·L-1和20mmol·L-1葡萄糖分别使电流密度增加为(-545±067)pApF和(-650±056)pApF;(4)当钳制电压为+70mV,细胞外葡萄糖浓度为0、10和20mmol·L-1时,IK的电流密度分别为(1896±286)pApF,(866±187)pApF,(1532±312)pApF。结论 细胞外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可使豚鼠心室肌细胞APD,IK1,IK,ICaL发生改变。细?更多还原

  • 标签: 葡萄糖 钙电流 钾电流 膜片钳
  • 简介:摘要:药物安全是关乎民生安全的大事,相关部门也提高了对药物分析工作的重视。目前主要采用的药物分析方法是离子色谱,其具有操作便捷、快速灵敏、抗干扰和精密度高等优势特点,因此分析结果精准度比较高,能够给当前的药物分析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的分析结果。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离子色谱的技术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药物分析中的药物离子价态和形态分析、组分检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基于此,本文就离子色谱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以期能够为当前的药物分析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离子色谱法 药物分析 应用
  • 简介:摘要:药物安全是关乎民生安全的大事,相关部门也提高了对药物分析工作的重视。目前主要采用的药物分析方法是离子色谱,其具有操作便捷、快速灵敏、抗干扰和精密度高等优势特点,因此分析结果精准度比较高,能够给当前的药物分析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的分析结果。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离子色谱的技术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药物分析中的药物离子价态和形态分析、组分检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基于此,本文就离子色谱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以期能够为当前的药物分析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离子色谱法 药物分析 应用
  • 简介: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小孩发热到42摄氏度,其体质和学业会有明显的进步;血压高达230毫米汞柱(暂且认为是收缩压吧),人不仅不会觉得难受,更不会有生命危险;癌症是由酸毒积累而成的,不是什么癌细胞……这些五雷轰顶式的观点,皆出自于《不生病之真》。到底什么样的真能有如斯威力?全书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

  • 标签: 钙离子 医学 生命危险 收缩压 血压高 癌细胞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问题备受关注。离子色谱作为一种高效、灵敏的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此,本文就离子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探讨离子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离子色谱法 药物分析 检测技术
  • 简介:目的建立测定洗液中苯扎溴铵含量的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色谱柱采用AgilentXDB-C18柱(150mm×4.6mm,5μm),以0.02mol/L庚烷磺酸钠溶液(含0.1%三乙胺,pH为3.45±0.1)-乙腈(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nm,柱温30℃。结果苯扎溴铵质量浓度在0.005-0.1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7)。结论所用方法灵敏、准确、简便,适合于洗液中微量苯扎溴铵的含量测定。

  • 标签: 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 苯扎溴铵 检测波长 洗液 C18柱 线性关系
  • 简介:目的:建立采用抑制型离子色谱法测定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中氯化钠、氯化钾和氯化钙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条件为IonPacCS12A色谱柱(4mm×250mm),淋洗液为25mmol·L-1甲烷磺酸溶液,流量1.0mL·min-1;抑制器为CSRS3004mmself-RegeneratingSuppressor;抑制电流90mA;电导检测器。结果:氯化钠、氯化钾和氯化钙线性范围分别为2.25—225I.Lg·mL-1(r=0.9999)、1.71~171μg·mL-1(r=0.9999)和1.47~147μg·mL-1(r=O.9999),回收率分别为100.8%、101.3%和99.1%。结论:本方法准确、简便,可用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 标签: 离子色谱法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氯化钠 氯化钾 氯化钙
  • 简介:目的:评价血栓通电离子导入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收治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60例资料,采用随机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血栓通电离子导入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0.9%氯化钠液离子导入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下肢疼痛症状改善的评分值和纤维溶酶原激活物水平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各指标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40.00%)(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值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各指标(APTT、PT及PAI-1)水平测得值均稍低于治疗前,但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栓通电离子导入法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 标签: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通 电离子导入法
  • 简介:目的提高对椎管内脊瘤MRI特殊表现的认识。方法对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脊瘤的MRI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的MRI印象诊断基本符合临床的最后病理诊断。结论MRI检查不仅可以发现椎管内的脊瘤病变,而且通过增强检查,能够显示其特征性表现,并有助于和椎管内的其它髓外硬下病变相鉴别。

  • 标签: 椎管内脊膜瘤 椎管内 MRI诊断 手术病理 MRI检查 MRI片
  • 简介:目的探讨硬下置管引流治疗小儿急性外伤性硬下积液的治疗方法.方法对于有颅高压症状的12例小儿急性外伤性硬下积液的患者采用硬下置管引流治疗.结果12例患者出院时头颅CT检查积液量完全吸收8例,4例有少量残余,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或消失,随访1~6月,头颅CT检查2例出现局部脑萎缩,其余头颅CT检查正常.结论对于有颅高压的小儿急性外伤性硬下积液应积极行硬下穿刺置管引流术.

  • 标签: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儿童 引流术 高颅压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系剥离切除术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恢复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21年1月完成研究,观察对象为急性阑尾炎患者,纳入80名患者,借助计算机数字随机模型分组,共两组,其一研究组(n=40)予以腹腔镜系剥离切除术治疗,另一对照组(n=40)予以常规腹腔镜阑尾切除治疗,比较不同术式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与排气时间比较上,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生发生率比较,研究组(2.50%)低于对照组(22.50%),(p<0.05)。结论:腹腔镜系剥离技术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后恢复而言具有优势,并且能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系膜剥离法 切除术 急性阑尾炎 术后恢复 安全性
  • 简介: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生物医学材料的应用日益增多,如心脏瓣膜置换、人工关节置换、动静脉导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应用愈加普遍,使得生物医学材料相关感染发生率亦升高,导致生物医学材料应用受到限制.在对生物医学材料相关感染和某些慢性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难以控制的病因研究中,小林宏行提到了细菌生物被病(BacterialBiofilmDisease)的概念[1].由于生物被可以保护细菌抵御抗菌药物的杀伤和逃逸宿主的免疫[2],导致临床相关感染的难治性,所以关于生物被耐药屏蔽的研究已成为国外医学、药学、微生物学专家所关注的问题.

  • 标签: 生物膜 细菌生物 耐药屏蔽
  • 简介:患者,男,86岁,既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40余年、高血压病10余年,曾因"COPDⅣ级、肺心病"反复住院治疗.此次因咳嗽、咯痰半月,加重1d入院.患者入院前于私人门诊应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1周余.入院后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1周后根据培养结果换用头孢他啶.

  • 标签: 伪膜性肠炎 重症 治疗
  • 简介:以克拉霉素为模型药物,乙基纤维素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材料,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混合微胶囊,探索制备的最佳条件,并考察混合微胶囊的缓控释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克拉霉素微胶囊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分散相中材料浓度为3%、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61~71,投药量21~31,连续相中SDS浓度O.1%、PVA浓度1.O%、油水比18。

  • 标签: 溶剂挥发 克拉霉素 微胶囊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 简介:1病例介绍例1孕妇,25岁,G1P0,孕足月。产前B超所见:宫见单活胎,BPD:9.2cm胎心规律有力,HR:162c/min,胎儿脊柱、四肢未见异常。胎盘位于子宫右侧壁,厚2.5cm,成熟度:Ⅲ度,于胎盘子体面实质内可见一6.3cm×6.1cm×5.7cm的类球形回声光团,向羊膜腔内突起,边界清晰,内见数条强回声光带分隔,该回声光团,与胎盘紧密相连,未见瘤蒂,后方可见脐带回声。羊水平均深度:2.6cm。超声诊断:①宫内单活胎;②胎盘绒毛血管瘤;③羊水较少。当日下午行剖宫产术,术中见胎盘脐带根部一侧明显增厚,无破裂出血。胎儿正常。

  • 标签: 血管瘤 病例报告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大脑镰小脑幕硬下血肿,是属特殊形态的硬下血肿,发病率相对较少。以前常常被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因此,本文在于对大脑镰小脑幕硬下血肿能明确诊断,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方法分析了2例大脑镰小脑幕硬下血肿的发病情况,CT诊断及血肿演变过程。探讨了大脑镰小脑幕硬下血肿的发病机理及血肿形态。结果为避免误诊,讨论了大脑镰小脑幕硬血肿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鉴别诊断。结论重点论述了CT表现及CT诊断。为今后认证提供参考。

  • 标签: 大脑镰小脑幕 硬膜下血肿 蛛网膜下腔血肿 CT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