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70岁.因出现右手震颤,静止时更为明显,于6个月前诊断为帕金森氏综合征,服用美多巴(左旋多巴/苄丝肼),苯海索(安坦)治疗,有一定疗效.3个月前患者因对苯海索不能耐受而自行停药,致使症状加重,间断有心悸,于2005年3月15日来我院住院.查体:T36.5℃,P75次/min,R18次/min,BP120/80mmHg(1mmHg=0.133kPa);语言缓慢且有轻度障碍,面具脸,四肢肌力增高,呈铅管样,自己不能穿衣,小碎步;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向左扩大,心律不齐,可闻及早博,2~3次/min,双下肢轻度指凹性水肿.化验室检查:WBC7.6×109/L,N5.4×109/L:ALT17U/L,T-Bil18.52μmol/L,D-Bil5.17μmol/L,TP59.2g/L(正常值:60.0~87.0g/L),Alb34.0g/L(正常值:35.0~55.0g/L);尿素12.85μmol/L(正常值:2.86~8.20μmol/L),Cr165μmol/L(正常值:44~115μmol/L).心电图检查: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室性早搏.

  • 标签: 网状青斑 金刚烷胺 帕金森氏综合征 化验室检查 min 左旋多巴
  • 简介:摘要 目的:氨金黄敏颗粒是一种常用的儿童抗感冒药,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盐酸金刚胺、马来酸氯苯那敏和人工牛黄。本论文主要针对氨金黄敏颗粒有效成分之一盐酸金刚胺质量控制问题,建立有效的有关物质检测方法并验证,为升级药品标准提供方法基础。方法:采用GC法,以5%苯基-95%甲基聚硅氧(或极性相近)为固定液的毛细管柱为色谱柱;起始温度为75℃,维持5分钟,以每分钟10℃的速率升温至250℃,维持17分钟;进样口温度为220℃;检测器温度为300℃;分流比10:1;进样量1μl。结果:盐酸金刚胺检测限浓度为0.46μg/ml;耐用性好;空白溶剂和阴性样品对本品有关物质的测定无干扰,系统适应性金刚胺峰与金刚峰之间的分离度大于30,金刚胺峰高的信噪比大于30。本品经破坏实验(强酸、强碱、强氧化、高温60℃、高湿及强光照)破坏后,各破坏条件下未产生明显的降解产物峰,主成分峰与杂质峰也能达到有效分离。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适用于氨金黄敏颗粒中盐酸金刚胺有关物质的测定。

  • 标签: 氨金黄敏颗粒 盐酸金刚烷胺 有关物质 气相色谱法 方法学验证
  • 简介:目的改进盐酸托司琼的合成工艺。方法本文以吲哚-3-甲酸为起始原料,酰氯化后与托品醇钠发生缩合反应,再与盐酸成盐,纯化制得高纯度盐酸托司琼。结果该合成工艺避免了采用易燃易爆的正丁基锂,增加了安全性,节约了成本,且提高了收率(〉53%)。结论该方法在整个制备过程中,不用分离中间体,操作简便,该方法适合工业化生产。

  • 标签: 盐酸托烷司琼 合成工艺 改进
  • 简介:噻唑二酮类药物是20世纪80年代发现有降低血糖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改善糖代谢作用的化合物,本文对其近年来的生物学特性结构、分布及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循证医学证据的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循证医学
  • 简介:1例42岁女性患者,患有子宫附件炎10余年,间断服用金刚藤糖浆治疗,每次10ml,3次/d。该期间患者肝功能试验结果正常。然而,近年该患者在连续服用金刚藤糖浆2年后出现全身乏力、恶心。实验室检查示:ALT525U/L,AST520U/L;甲、乙、丙、丁、戊肝炎血清学试验示阴性;肝脏活检显示符合药物性肝损害病理改变。停药并经1个月保肝治疗,患者肝功能试验恢复正常。作者认为,金刚藤糖浆所致肝损害可能和其长期使用有关,临床长期应用该药应予以注意。

  • 标签: 金刚藤糖浆 肝损害
  • 简介:适应于所有伴有水肿的慢性心衰病人,起效较快,分排钾利尿剂与保钾利尿剂两大类,前者有呋塞米(速尿),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等,后者有螺内酯(安体疏通)、氨苯喋啶等,有口服片剂,也有针剂,医生给病人开药时会注意:①排钾利尿剂与保钾利尿剂合用,以防发生高血钾或低血钾。②用药因人而异,如尿酸升高的病人应少用或不用氢氯噻嗪。③定期让病人检查肾功能。

  • 标签: 慢性心衰 治疗药物 利尿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Β-受体阻滞剂 洋地黄
  • 简介:1例68岁女性患者在右眼小梁切除+羊膜覆盖术后第2天因出现咳嗽、流涕而自行服用复方氨酚胺1片(每片含对乙酰氨基酚250mg,盐酸金刚胺100mg,人工牛黄10mg,咖啡因15mg,马来酸氯苯那敏2mg)。服药后约30min,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尿失禁,上肢及小腿瘙痒,面色苍白,血压80/44mmHg(1mmHg=0.133kPa),脉搏90次/min。立即给予抗过敏、扩充血容量及吸氧等处理。约30min后患者血压90/62mmHg,2h后头晕、恶心等症状逐渐减轻,6h后血压106/69mmHg。

  • 标签: 复方氨酚烷胺 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紫杉类抗肿瘤药物属于目前临床最常用的一种药物,其是一种蛋白稳定剂,常被用于肿瘤患者中,如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部分头颈部肿瘤等中,而且经实践证实,此药物具有显著的疗效。因此,自紫杉类抗肿瘤药物出现以来,其已成为了临床研究的热点。但实践表明,虽紫杉类抗肿瘤药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但其水溶性相对较差,影响了临床应用效果。故本文主要针对紫杉类抗肿瘤药物制剂的研究开展综述,为临床提供一些借鉴。

  • 标签: 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 研究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七氟在小儿临床麻醉中的运用功效。方法:小儿临床麻醉医治的病儿 104名为研讨对象,随机均分为观测组和对比组,每组 52名。观测组病儿实施七氟麻醉医治,对比组病儿实施异氟麻醉医治。结果 : 观测组病儿拔管时长、苏醒时长以及不良作用发作率明显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 七氟在小儿临床麻醉进程中可以减少不良作用的发作率、缩短病儿苏醒时长和拔管时长,具有明显的功效,值得临床大范围推广 。

  • 标签: 七氟烷 小儿临床 麻醉 运用功效
  • 简介:【摘要】噻唑二酮类药物对于血糖的控制具有突出的作用,同时对于心血管、脂代谢、肾脏、周围神经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指导临床有效应用,本研究特此阐述了噻唑二酮类药物的多效性,以供参考。

  • 标签: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多效性 研究进展
  • 简介:对以前合成的1-取代和1,5-二取代-3吡唑酮类化合物应用Hansch方法研究结构与抗惊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相关分析表明:1,5-二取代-3-吡唑酮类化合物的1-取代基为n-丙基而不是苄基,1-位和5-位取代基的疏水性常数和(∑π)等于4.5时(最适宜)具有最强的抗惊活性。在此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合成了11个5-取代和1-正丁基-5-取代-3-吡唑酮类化合物。药理测定结果表明Hansch分析的预测结果是相当正确的。将此11个化合物包括在一起的Hansch分析结果与最初得到的结果几科一样。

  • 标签: 3-吡唑烷酮 抗惊活性 QSAR
  • 简介:人人都得过感冒。就好像“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一样,感冒一般也酿不成大病。可就是让人难受。常见的感冒症状是:畏寒、头痛、四肢酸痛、喷嚏、鼻塞、流涕、发烧、全身乏力、咳嗽、咽痛等。病程一般需要3-7天。

  • 标签: 感冒症状 全身乏力
  • 简介:噻唑二酮类(TZD)药物作为胰岛素增敏剂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该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增加肝脏和外周胰岛素敏感性来降低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同时TZD还能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TZD类药物是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二者自2000年上市以来,总的来说患者的耐受性良好,体重增加和水肿是该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 标签: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临床应用 2型糖尿病 胰岛B细胞功能 胰岛素增敏剂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噻唑二酮类(Thiazolidnediones,TZDs)药物是新型的胰岛素增敏剂,它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和胰岛β细胞功能,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治疗.最近研究显示,它可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稳定斑块,抑制斑块破裂.本文将从TZDs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形成过程中的影响,简要介绍它的抗As作用.

  • 标签: 噻唑烷二酮类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观察托司琼对腹腔镜妇科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于术毕前30min静脉注入A组,托司琼4mg;B组:胃复安10mg;c组:0.9%生理盐水2ml,观察术后24h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三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0%、40%、60%,其中托司琼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结论腹腔镜妇科手术应用托司琼可有效地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 标签: 腹腔镜妇科手术 托烷司琼 术后恶心呕吐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七氟的肌松作用部位。方法64只成年雌性小鼠按基础抓力、体重,用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分为鞘内(intrathecal,it)与侧脑室(intracerebroventricular,icv)注射七氟两组,每组再各分为人工脑脊液(artificialcerebrospinalfluid,aCSF)(0.25μl·g-1)、

  • 标签: 七氟烷 肌松作用部位 全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