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和总结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体会。方法用“随机分组法”,将8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实施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对照组采取双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比两组患者的X线暴露次数、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以及VA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X线暴露次数更少,手术时间更短,骨水泥用量更少,p值<0.05;两组骨水泥渗漏率差别不大,p值>0.05;两组术后五个月的VAS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差别不大,p值>0.05;术后六个月,观察组VAS评分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值<0.05。结论单、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均能达到满意的疗效,与双侧穿刺相比,单侧穿刺术的优点更多,比如手术时间短,辐射损害小,并发症少,费用少等,适合在临床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单侧穿刺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临床体会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分析对骨水泥渗漏影响因素。方法结合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1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经过PKP治疗后,针对患者所出现的骨水泥渗漏现象,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式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渗漏组和无渗漏组,并对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在研究中160例患者共有51例患者出现了骨水泥渗漏现象,渗漏率为31.88%,在临床中共有3例患者出现了神经根压迫症状和脊髓压迫症状,其他患者暂无明显异常。在单因素分析方面,不同的术前椎体前中柱高度、术前Cobb角、一次性治疗椎体个数、椎体骨折情况、穿刺路径、手术医师技术、骨水泥注入量的不同与PKP手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在多因素分析方面,术前椎体前中柱高度、术前Cobb角、穿刺路径、椎体骨折情况、骨水泥注入量为PKP手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术前Cobb角、骨水泥注入量、椎体周壁有无破坏等因素是影响术后骨水泥渗漏的主要因素。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骨水泥渗漏
  • 简介:目的:将薄芝糖肽注射液的多肽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改进,加强对多肽含量的控制。方法:采用碱水解方法分离糖肽键,并利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多糖与多肽进行分离,用福林酚反应标准曲线法对多肽进行含量测定,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多糖一蒽酮反应标准曲线法对分离产物进行鉴定与分析,再利用凯氏定氮的方法测定分离的多肽的收率。结果:对薄芝糖肽进行72h的碱水解效果较好;运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分别以水和80%乙醇进行洗脱可以将多糖和多肽进行有效分离;经过分离后的多肽采用定氮法测定收率为95%,效果良好。结论:应用碱水解的方法可以实现糖肽键断裂,用大孔吸附树脂实现了多糖多肽的基本分离,多肽收率较高,并可以对分离产物进行定量。

  • 标签: 薄芝糖肽注射液 多肽 含量测定 碱水解
  • 简介: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与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文献报道的196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规律。结果:196例不良反应中老年患者占51.02%;超说明书适应证用药的患者占5.10%;59.69%的病例在用药60min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主要以过敏反应为主的全身性损害占55.10%。结论:临床医生应当严格按照其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与用法用量使用丹红注射液,用药60min内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药品生产企业应加强制剂的安全性研究,完善说明书中不良反应相关内容。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药品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对比效果。方法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观察组(30例,椎体后凸成形术)与对照组(30例,保守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和EVO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治疗患者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效果更好,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椎体后凸成形术 保守治疗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 简介:病例1:1例27岁女性患者,既往无过敏史,因垂体TSH瘤皮下注射奥曲肽注射液0.1mg后出现注射部位瘙痒、红疹、伴有硬结,由于治疗需要,再次使用奥曲肽后再次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后使用氯雷他定片(10mg,qd)抗过敏治疗,患者再次用药后未再出现皮疹、硬结等不适。病例2:1例10岁3个月女性患者,既往有护肤品及静脉输液(具体不详)过敏史,因垂体TSH瘤皮下注射奥曲肽注射液0.1mg后出现注射部位红晕、硬结,伴明显疼痛、瘙痒,由于治疗需要,再次使用奥曲肽后再次出现上述不适,后给予西替利嗪片(10mg,qd)抗过敏治疗,患者未再出现不适症状。

  • 标签: 奥曲肽 注射部位反应 瘙痒 皮疹 硬结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的使用情况,探讨其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2017年8月2060例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的病例,对适应证、疗程、给药剂量、给药频次、给药途径、溶媒、溶媒量、配伍禁忌、滴注速度及36例发生ADR/ADE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60例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的病例中,超说明书用药位列前三位的分别是溶媒选择不适宜(66.96%)、给药剂量不适宜(18.10%)、溶媒量不适宜(11.99%);36例ADR/ADE病例中,引起ADR/ADE的因素有未标注滴速(100.00%)、溶媒及溶媒剂量不适宜(69.44%)、无适应证用药(11.11%)。结论: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合理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药品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ADR/ADE发生的主要原因。

  • 标签: 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事件 评价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研究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实验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退热时间(3.76±1.21)d、皮疹消退时间(6.92±0.89)d、咽峡消肿时间(5.41±1.27)d及病程(11.98±1.36)d;实验组退热时间(1.99±0.67)d、皮疹消退时间(5.42±0.58)d、咽峡消肿时间(3.33±0.87)d及病程(9.62±1.25)d。实验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咽峡消肿时间及病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未出现任何异常的身体反应。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口足病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明显的缩短病程,且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临床疗效 热毒宁注射 中医疗法
  • 简介:目的:建立注射用核糖核酸Ⅱ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进行实验和结果判断。结果:注射用核糖核酸Ⅱ稀释至1.0mg·mL^-1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细菌内毒素限值为0.5EU·mg^-1。对3批注射用核糖核酸Ⅱ进行常规检查,结果均符合规定。结论:所建立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可用于注射用核糖核酸Ⅱ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 标签: 注射用核糖核酸Ⅱ 细菌内毒素 凝胶法 干扰实验
  • 简介:目的研究荧光素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7年6月我省上报的荧光素钠注射液413例,利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413例报告中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其不良反应特征主要表现为速发型,累及系统-器官以胃肠系统损害最为常见,占总例次的58.58%,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用药部位损害。严重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以全身性损害为主。过敏试验不能完全预测不良反应。结论用药过程需重视和持续关注荧光素钠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医护人员要做好用药前后不良反应的预防、监护和救治工作。

  • 标签: 荧光素钠注射液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监测
  • 简介:目的研究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在胃溃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数字抽签法将2016年8月-2018年7月本院接诊的胃溃疡病患72例分成两组,甲组36例接受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治疗,对照组36例接受奥美拉唑治疗。分析两组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甲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比乙组的27.78%低,P<0.05。甲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比乙组的72.22%高,P<0.05。结论对胃溃疡病患施以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治疗,副作用轻,疗效显著,建议采纳。

  • 标签: 泮托拉唑钠 不良反应 胃溃疡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对比猪肺磷脂注射液与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效果。方法2012年9月—2016年12月选择在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诊治的早产儿肺透明膜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都给予常规基础治疗与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给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记录两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2、24h的肺泡内正压参数都明显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间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2、24h的肺泡内正压参数都明显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间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2、24h的肺泡内正压参数都明显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间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猪肺磷脂注射液与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痘能促进肺功能的提高,改善血气状况,促进患儿康复,但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在住院花费方面更具优势。

  • 标签: 猪肺磷脂注射液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 早产儿肺透明膜病 机械通气 肺功能
  • 简介:目的:建立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进行试验和结果判断。结果: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2倍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细菌内毒素限值为0.50EU·mL^-1。对5批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常规检查,结果均符合规定。结论:所建立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可用于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 标签: 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 细菌内毒素 凝胶法 干扰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共计120例,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左卡尼汀注射液安慰剂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选择使用左卡尼汀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患者疗效和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要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患者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3g/次,每日两次,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较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左卡尼汀注射液 慢性心力衰竭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建立注射用糜蛋白酶中组胺类物质检查方法。方法:采用组胺检查法对注射用糜蛋白酶中组胺类物质进行限度检查方法学研究,并与现行猫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加标回收率86%~117%;豚鼠法方法特异性(真阴性率)100%,灵敏度(真阳性率)70%,猫法方法特异性100%,灵敏度68%;四个实验室室内重复性分别为82%、75%、83%、81%;实验室间重复性为92.9%~96.4%.结论:该法准确度与猫法相当、重复性好,可作为降压物质检查法的替代方法。

  • 标签: 注射用糜蛋白酶 组胺类物质检查 豚鼠 离体回肠
  • 简介:目的探讨两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对早产儿呼吸、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2013年2月—2016年12月选择在中山市博爱医院诊治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9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猪肺磷脂注射液(固尔苏)治疗,观察组治疗给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珂立苏),在给药途径中,不中断进行机械通气,此后根据患儿临床表现与呼吸困难改善情况可重复使用,最大使用次数不超过3次;两组都治疗观察14d。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两组治疗前后的肺泡内正压参数变化情况,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及神经损伤因子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与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肺泡内正压参数都明显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肺泡内正压参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纠正胎龄37周时NBNA评分分别为(36.98±3.11)分和(31.49±3.87)分,都明显高于治疗前的(25.72±2.92)分和(25.14±3.11)分,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NSE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NSE含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中断机械通气给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能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肺功能,促进患儿康复,且有利于患儿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早产儿 神经系统 呼吸窘迫综合症
  • 简介:报道1例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2引起的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2作为升血小板药物常被应用于肿瘤患者,可出现轻至中度的不良反应,停药后均可消退,但在某些患者中亦可引起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即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在使用该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高度警觉,一旦出现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相关症状,及时做好应对措施,保障该药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重组人白介素-2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究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以我院所接收的患儿为例,患儿均存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问题。患儿的选择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研究共选取患儿120例,根据家属意愿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分别给予其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和利巴韦林治疗,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和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3.33%,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更好,其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实验组患儿的服药不良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儿的服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实验组较低,对其数据差异进行比较,统计学结果为P<0.05,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在急性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热毒宁注射液 急性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效果
  • 简介:脓毒症是由于感染而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血必净注射液是基于"菌毒炎并治"理念创制的中药复方制剂,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在临床上治疗脓毒症效果确切。综述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包括蛋白家族(如高迁移率族蛋白、中性粒细胞翻译控制肿瘤蛋白、肌红蛋白等)、细胞因子(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因子)和生物酶类(基质金属蛋白酶-9、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以期更好地应用该药提供依据。

  • 标签: 血必净注射液 脓毒症 细胞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