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麻辛平喘汤对哮喘豚鼠肺组织中IL-5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6只符合实验标准的豚鼠随机分为7组,采用卵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与雾化吸入激发的方法建立豚鼠哮喘模型。2周后处死豚鼠,取肺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IL-5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麻辛平喘汤高、中、低剂量组及正常对照组肺组织IL-5mRNA表达量较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高剂量组的IL-5mRNA表达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麻辛平喘汤可以从基因水平上调控IL-5mRNA转录。

  • 标签: 麻辛平喘汤 哮喘 IL-5 基因转录
  • 简介:目的:通过治疗前后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IL-10、TNF-α表达的变化,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对HSP患儿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及细胞因子的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观察治疗前后血清IL-10、TNF-α表达的变化.结果:急性期患儿血清IL-10、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活血化瘀中药对HSP患儿血IL-10、TNF-α有调节作用.②HSP患儿血IL-10、TNF-α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白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 中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神阙穴干姜末贴敷配合捏脊疗法对虚寒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白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确诊的32例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血清,采用穴位贴敷配合捏脊手法治疗,5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用ELESA法检测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IL-18和TNF-α的含量。结果治疗后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血清IL-18和TNF-α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神阙穴干姜末贴敷配合捏脊手法治疗可明显降低轮状病毒肠炎(虚寒型)患儿血清中IL-18和TNF-α的含量,这是其促进疾病恢复的机制之一。

  • 标签: 轮状病毒肠炎 神阙穴 贴敷 捏脊
  • 简介:湿疮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湿疹,其特点是对称分布、多形性损害、剧烈瘙痒、倾向湿润、反复发作、易成慢性。笔者在临床中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亚急性湿疮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亚急性湿疮 中草药疗法 案例报道
  • 简介:1病历资料患儿李某,男,10岁,主因“发热、流涕2d,酱油色尿1d”急诊入院。入院前2d患儿发热、流涕,精神不振,食欲欠佳,无高热、寒战及腹痛,尿色清亮。家长予口服感冒通2次,早晚各服2片,次日发现患儿全身皮肤巩膜中度黄染,尿为酱油色,伴头昏、全身酸困,四肢疲乏无力,急来兰大一院就诊。否认服用其他药物。

  • 标签: 感冒通 小儿 急性溶血性贫血
  • 简介:患儿李某,男,10岁,于2007年6月出现发热、头痛、昏迷,并有抽搐,诊断为“乙脑”。经予抗感染、护脑等治疗后,患儿病情平稳,但反应迟钝,四肢活动障碍。为进一步行促醒及康复治疗,于2007年7月入住我科。入院时患儿为持续性植物状态(PVS),PVS评分为7分(左侧肢体无目的随意运动为2分,偶有眼球追踪为1分,能进食液体为1分,可哼哼为1分,能哭笑为2分,对指令无反应为0分)。四肢肌张力(MAS)高,左侧MAS约1级,肌力Ⅲ级;右侧肢体MAS1^+级,肌力Ⅱ级。四肢肌容积差,膝腱反射、跟腱反射、

  • 标签: 中医 综合治疗 持续性植物状态
  • 简介:目的探讨维生素K1肺俞注射辅助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K1双侧肺俞穴注射。结果治疗组短时间内控制肺部哆音的效果、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维生素K1肺俞穴注射佐治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可缩短肺炎病程,并取得满意的疗效,且安全、方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喘息性支气管炎 肺俞 维生素K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