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一种可与任何类型超细粉碎机配套,适用于食品、医药、化工、建材、包装等行业的新一代超细粉分级机,由浙江丰利粉碎设备有限公司在综合分析、吸收消化国外多种分级原理及设备的基础上,采用液体力学原理研制而成。该机一投放市场,即受到新老用户的青睐。

  • 标签: XFJ超细粉体分级机 粉体材料 液体力学原理 研制技术
  • 简介:用5种溶剂对苦藤假种皮进行了系统提取,在灵敏的活性追踪指导下,从2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3个具有杀菌活性的化合物:麝香草酚、多羟基二氢沉香呋喃和间苯二酚,它们抑制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maydis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22.27、53.32、169.29mg/L。其中麝香草酚为首次在卫矛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多羟基二氢沉香呋喃为首次在苦藤中分离得到。

  • 标签: 苦皮藤 假种皮 成分 杀菌活性 结构分析 杀菌剂
  • 简介:以苦藤CelastrusangulatusMax.提取物水解产物中的多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为原料,合成了对粘虫Mythimnaseparata具有毒杀活性的苦藤素(Celangulin)类似物,并在活性追踪的指导下分离得到了两个具有杀虫活性的苦藤素类似物A和B,其结构核磁共振谱、快原子轰击质谱、高分辨质谱等波谱学方法鉴定为2β,6α,8β,13-四异丁酰氧基-1β,4α,9α-三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及1β,2β,6α,8β,13-五异丁酰氧基-4α,9α-二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化合物A和B均为新化合物,在20mg/mL的浓度下对三龄粘虫Mythimnaseparata的胃毒活性(死亡率)分别为89.5%和93.2%.

  • 标签: β-二氢沉香呋喃 结构修饰 杀虫活性
  • 简介: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我国今年很可能发生中等以上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对农业防灾减灾提出了严峻挑战。据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网监测分析,今年秋粮作物重大病虫发生将重于上年,发生面积约23亿亩次,同比增加5%。夺取今年秋粮丰收,关键在防灾减灾,重点是防病治虫。

  • 标签: 重大病虫害 秋粮作物 防控 科学 厄尔尼诺事件 防灾减灾
  • 简介:通过浸果处理,研究了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采芒果的防腐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成分质量浓度为200和300mg/L的苯醚甲环唑处理,经常温(25℃)和低温(13℃)贮藏的芒果均表现出发病率降低、好果率增加、转黄时间被推迟及果实失重率下降的现象;处理组芒果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滴定酸及V。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表明使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进行芒果保鲜处理,除可明显延长芒果贮藏时间并提高贮藏保鲜效果外,还能较好地保持果实的风味和营养品质。其中,200mg/L浓度处理的芒果防腐保鲜效果显著好于300mg/L的处理。

  • 标签: 苯醚甲环唑 芒果 防腐保鲜 贮藏品质
  • 简介:用培养基混药法研究了槲素对棉铃虫羧酸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的诱导作用和对乙酰胆碱酯酶敏感度的影响,槲素诱导种群对甲基对硫磷的敏感度明显降低,对灭多威和溴氰菊酯的敏感度没有明显变化,诱导种群羧酸酯酶的活性提高2-3倍,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提高近15倍,而乙酰胆碱酯酶对对氧磷的敏感度却提高了3.5倍,说明槲素诱导种群对甲基对硫磷的敏感度降低是由于解毒酶系和乙酰胆碱酯酶综合作用的结果。

  • 标签: 棉铃虫 槲皮素 诱导作用 解毒酶系 乙酰胆碱酯酶 靶标酶
  • 简介:为探明病毒侵染对烟草细胞膜的损伤作用,采用圆二色波谱仪(CD)分析了被TMV侵染的烟草细胞膜蛋白结构的变化,以及右旋紫草素对感病烟草细胞膜的作用,结果发现,被TMV侵染的烟草细胞膜蛋白分子二级结构发生变化,表现为α-螺旋的减少和β-转角的增加,用右旋紫草素处理的感病烟草细胞膜蛋白分子二级结构的变化,表现为药剂作用比感病样品的细胞膜蛋白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成分比较增加,而β转角比例相应减少。

  • 标签: 烟草花叶病毒 TMV 膜蛋白 蛋白二级结构 病毒侵染 烟草细胞膜
  • 简介:在前文总结了Hydantocidin新型类似物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Hydantocidin及其15个立体异构、硫代Hydantocidin和碳环衍生物的合成,以及它们的除草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Hydantocidin 硫代Hydantocidin 全合成 结构改造 除草活性
  • 简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第677号国务院令,公布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农药是重要的农业投入品,农药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修订《条例》,对于加强农药管理,保证农药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畜安全,保护农业、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农药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 修订 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业投入品 《条例》
  • 简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拆分了戊唑醇(tebuconazole)、粉唑醇(flutriafol)和己唑醇(hexaconazole)3种杀菌剂的外消旋,并且制备了对映的纯品.以花生褐斑病菌Cercosporaarachidicola、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solani、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苹果轮斑病菌Alternariamali、甜菜褐斑病菌Cercosporabeticola等5种植物病原菌为供试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3种杀菌剂的外消旋及对映的生物活性,比较了对映之间抗菌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戊唑醇的抗菌活性优于(+)-戊唑醇;(+)-粉唑醇的抗菌活性优于(-)-粉唑醇;(-)-己唑醇的抗菌活性优于(+)-己唑醇.

  • 标签: 杀菌剂 对映体 抗菌活性 植物病原菌
  • 简介:以抑菌活性生物测定结果为指导,采用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方法,从采自广西土壤的1株放线茵菌株GXWl发酵液中分离到1种未见文献报道具有抑菌活性的蛋白,质谱鉴定并与NcBInr蛋白数据库比对,认为其应为磷酸盐结合蛋白前(phosphate—bindingproteinprecursor,pre—PBP),分子质量为39.18ku。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GXWl归入链霉菌属,并鉴定为锈赤蜡黄链霉菌Streptomycesrubiginosohelvolus。

  • 标签: GXW1菌株 抗菌蛋白 磷酸盐结合蛋白前体 锈赤蜡黄链霉菌
  • 简介:通过测定天然芸苔素内酯对水稻幼苗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以及在离和活体条件下对水稻幼苗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活力的影响,研究天然芸苔素内酯减轻胺苯磺隆对水稻药害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其作用机理与水稻幼苗GSH含量、GST活性变化没有太大相关性,可能与其能间接激活水稻幼苗ALS活力有较大相关.

  • 标签: 天然芸苔素内酯 胺苯磺隆 水稻 谷胱甘肽(GSH)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 乙酰乳酸合成酶(ALS)
  • 简介:草甘膦回暖,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在化工产品整体并不理想的前提下,草甘瞵的涨价受到世人的关注。草甘膦价格上扬,诱发了许多装置复产或新产能投产,使产能快速膨胀,其结果后患无穷。草甘膦这个世界第一大除草剂品种,业界对它充满期待,也充满忧虑。

  • 标签: 快速膨胀 草甘膦 产能 无穷 价格上涨 化工产品
  • 简介:为了对氯氟吡氧乙酸1-甲基庚酯对映进行分离分析,合成了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CDMPC),并将其涂敷在球形氨丙基硅胶(APS)上制成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采用该固定相在正相色谱条件下首次成功地对氯氟吡氧乙酸对映进行了拆分.考察了流动相中异丙醇含量以及流速对拆分的影响,并对拆分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当流动相组成为正已烷+异丙醇(99∶1,体积比),流速为0.5mL/min时,对映分离因子a为1.16,分辨率Rs为1.13.结果表明,氯氟吡氧乙酸1-甲基庚酯对映在氨丙基硅胶柱上能得到较好的拆分,依此可建立一个有效的对映分析方法.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 氯氟吡氧乙酸1-甲基庚酯 手性固定相 对映体拆分
  • 简介:实验室条件下,初步研究了手性农药三唑醇及其非对映异构三唑醇A(对映异构1R,2S和1S,2R的混合物)与三唑醇B(对映异构1R,2R和1S,2S的混合物)在浙江杭州潮土(有机质含量1.90%,pH6.85)、金华水稻土(有机质含量1.63%,pH4.94)和兰溪红土(有机质含量0.38%,pH4.03)中的降解动态及对映之间相互转化的情况。结果表明:三唑醇在潮土、水稻土和红土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56.4、105.0和154.0d,180d时降解率分别为91.9%、79.2%和57.7%;三唑醇在潮土中发生两次三唑醇A向B转化和1次三唑醇B向A的转化,而在水稻土和红土中,三唑醇A与B之间相互各转化1次。表明三唑醇对映异构的降解动态因土壤性质不同而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三唑醇的科学合理使用及其环境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 标签: 三唑醇 对映异构体 土壤 降解动态 半衰期
  • 简介:以番茄为供试植物,采用喷雾和灌根两种施药方法,测定了吡虫啉在植株内的分布动向及其对烟粉虱Bemisiatabaci的防效。结果表明,喷雾第2d,吡虫啉消解率为56.1%,第10d接近90%;灌根第2~21d茎内持留量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施药方法不同,吡虫啉对烟粉虱的防效不同。喷雾法施药对烟粉虱的短期防效好于灌根法(7d以内),但"持效期"较短,喷雾施药7d,其防效大幅下降;而灌根施药第7~21d内,吡虫啉对烟粉虱的防效一直保持在65%以上,在此期间可有效控制烟粉虱的危害。模拟雨水冲刷试验结果表明,药剂在叶面的冲刷率始终在70%左右,表明吡虫啉叶面喷雾没有或仅有很少一部分进入叶片内部,因此,喷雾叶片在吡虫啉持留量略高于灌根的条件下,对烟粉虱的防效却不如灌根的好。

  • 标签: 喷雾法 灌根法 吡虫啉 烟粉虱 持留量 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