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5 个结果
  • 简介:由福建浩伦集团和中国农大作物化控中心共同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玉米专用调节——玉黄金和大豆专用调节——豆歌经过农业部药检所安排的两年五地正规大田试验和在全国208个玉米、大豆主产县(市)示范推广,试验证明产品具有防止倒伏、抗病抗逆提高产量、促进早熟等显著功效。能有效解决玉米倒伏、

  • 标签: 调节剂 玉米 增产作用 专用 大豆 国家863计划项目
  • 简介:应用Cerius2软件中的遗传函数算法(GFA)和分子力场分析方法(MFA)对18个新型茉莉酸类化合物具有的对大麦和番茄的生物活性进行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所建模型都通过了显著检验,交叉验证系数rC2V均大于0.810,表明模型都具有良好的预测可靠。计算研究表明:分子的热力学性质(各种原子类型AlogP描述符)、空间结构状态(Jurs-RPSA参数)、电描述符(Dipole-mag和HOMO)和结构描述符(HondAcceptor)是影响活性的主要二维因素。用三维QSAR方法研究了茉莉酸类化合物与其受体有效相互作用时所需的理化特征,并进一步验证了二维QSAR模型的可靠。该研究可为进一步了解茉莉酸类化合物在植物体内的信号传导机制和研制具有生态农药性质的茉莉酸类植物生长调节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茉莉酸类化合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 大麦 番茄 生物活性 定量构效关系
  • 简介:近日,农业农村部对栗翠田等6名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农产品提质,禁止使用激素的建议”作出了答复。其中关于植物激素的答复如下:农业农村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坚持“产”“管”并举,依法履职,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2017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为97.8%,其中,蔬菜、水果、茶叶、畜禽和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7.0%、98.0%、98.9%、99.5%和96.3%,全年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 标签: 农业生产 植物生长调节剂 合理使用 农产品质量安全 植物激素 产品监测
  • 简介:日前,中国农业大学承担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大豆调节80%胺鲜酯·甲哌翁粉剂中试及应用示范”通过了教育部验收。“大豆调节80%胺鲜酯·甲哌翁粉剂中试及应用示范”项目完成了大豆专用调节生产工艺改进、大田应用技术建立与示范。80%胺鲜酯·甲哌鳓粉剂产品已获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批准证书、产品标准获省级技术监督部门备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新产品生产工艺完全熟化,节能降耗50%以上。建成的生产线具备500吨的年产能力,产品初步实现产业化。经多点示范控制大豆生长、防倒伏、增产等效果稳定,应用技术成熟。生产销售产品55吨,实现产值950万元、利税95万元,新增就业35人,

  • 标签: 大田应用 大豆生长 调节剂 示范 粉剂 中试
  • 简介:将昆虫生长调节灭幼脲的活性基团和蜕皮激素模拟物RH-5849和RH-5992的活性基团进行拼接,合成了十二个全新的2-叔丁基-1-芳酰基-4-芳基氨基脲类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生物测试结果表明,该系列化合物有一定的昆虫生长调节活性,通过QSAR分析,找出了该系列化合物的结构-活性定量方程,并进行了统计学和化学的检验,也为今后继续优化该系列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昆虫生长调节剂 定量结构 活性关系 多重回归 取代氨基脲 芳基芳酰基
  • 简介:在优化土壤稀有放线菌选择分离方法的基础上,对从安徽、浙江、山东、陕西等地采集的31份土样中的稀有放线菌进行了选择分离。结果表明:以改进的HV培养基为分离培养基,将土壤样品稀释100倍,添加2×10^-5g/mL重铬酸钾+2×10^-5g/mL萘啶酮酸+1×10^-5g/mL卡那霉素作为抑制剂分离效果最好。以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为指示菌,从分离的417株放线菌中筛选出H32、H75、H223、H227、H238等5株可代谢抗菌活性物质的菌株。离体条件下,5株放线菌菌株发酵液对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sorokiniana、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turcicum、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alternate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中H223和H238菌株发酵液对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值均小于10mL/L;H32菌株发酵液对小麦根腐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孢子萌发的EC轴值分别为25.5、28.9和29.9mL/L。5株放线菌发酵液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显著,其中H223菌株发酵液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达30mm以上。盆栽实验结果表明,5株放线菌发酵液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效果为73.45%~82.35%,治疗效果为67.74%~70.80%。

  • 标签: 稀有放线菌 选择性分离 抗菌活性
  • 简介: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ultra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ighresolutionmassspectrometry,UPLC-HRMS)快速筛查绿茶中2,4-滴、对氯苯氧乙酸、吲哚丁酸、氯吡脲和吲哚乙酸等12种植物生长调节的方法。采用CAPCELLPKA-C18色谱柱(100mm×2.1mm,2μm),正离子模式下以体积分数为5%的甲醇水溶液(含有5mmol/L乙酸铵和体积分数为0.1%甲酸)为流动相;负离子模式下以体积分数为5%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全扫描采集模式下,基于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准分子离子峰的精确质量数、碎片离子的精确质量数和同位素分布匹配指数,对目标物进行筛查分析。结果表明:12种植物生长调节在绿茶中的报告限(RL)为0.01mg/kg;在0.01、0.1和0.5mg/kg3个添加水平下,其回收率在61%~13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8%~17%之间。该方法简便快捷,可用于绿茶中常用植物生长调节的筛查。

  • 标签: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 绿茶 植物生长调节剂 筛查方法
  • 简介:昆虫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acetylcholinereceptors,nAChRs)广泛分布于昆虫中枢神经系统,是杀虫作用的主要靶标。目前昆虫中该受体的天然亚基组成尚不完全明确。果蝇的任意α亚基与脊椎动物的一个β亚基共表达是目前最好的异源表达模型,但仍然急需新的研究工具,研究表明一些与受体相关的蛋白质影响着表达。胞内磷酸化的调节作用为今后受体药理学特性的研究提供了新方向。受体亚基上一些关键氨基酸在新烟碱杀虫受体选择作用中起重要作用。在对吡虫啉抗性的褐飞虱种群中找到了与抗性相关的突变位点,这为新烟碱类杀虫靶标不敏感性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对昆虫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分子多样、功能表达、胞内调节机制、受体与杀虫选择作用及其抗性分子机理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昆虫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杀虫剂 抗药性机制
  • 简介:植物保护领域以昆虫鱼尼丁受体(ryanodinereceptor,RyR)为靶标的杀虫的研发取得了突破进展。对近年来RyR在分子结构、功能调节,以及对以RyR为靶标的杀虫的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昆虫RyR与哺乳动物RyR仅有约47%的同源,因而是一个有效的杀虫靶标。昆虫RyR克隆与表达技术的成熟为新型杀虫的开发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昆虫RyR单通道、配体结合和免疫学特性的研究补充了RyR的电生理学数据。近年来开发的新型RyR杀虫通过激活害虫鱼尼丁敏感的细胞内钙离子释放通道来达到杀虫的效果。

  • 标签: 鱼尼丁受体 钙离子通道 杀虫剂 作用机制
  • 简介: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odoriphaga以幼虫蛀食韭菜根茎造成危害,为使毒力测定方法与田间幼虫受药方式具有较高程度的一致,建立了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测定法,利用该方法测定了分属三个类别的4种杀虫即毒死蜱、辛硫磷、丙硫克百威、吡虫啉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的毒力,以辛硫磷为标准药剂,毒死蜱、吡虫啉和丙硫克百威的相对毒力倍数分别为10.36、2.61和2.30.田间达到50%防效所需药剂浓度以辛硫磷为最高,毒死蜱、吡虫啉和丙硫克百威对辛硫磷的防效比值分别为9.58、1.88和2.05.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测得的药剂毒力高低排序及相对毒力倍数与田间小区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与常规的单一触杀法比较,该法测定结果的重现好,并且与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相关高.同时讨论了不同操作方法对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的影响.

  • 标签: 韭菜迟眼簟蚊 毒力 药效 相关性
  • 简介:近期,国内杀菌市场红火。戊唑醇:目前戊唑醇原药产能保持稳定,价格也没有太大的变化。目前来看,戊唑醇原药应该是今年农药产品的楷模,它没有受到环保严查的影响,也没有受到淡旺季的影响,没有受到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整个生产流程运行相当完美。据悉,戊唑醇原药生产在国内原药生产中科技含量和自动化程度较高,

  • 标签: 杀菌剂 市场 原药生产 价格波动 自动化程度 戊唑醇
  • 简介:近期,杀菌品种除吡唑醚菌酯原药、氰霜唑原药、百菌清原药等品种外,其余品种表现一般,但整体优于杀虫、除草品种。5月吡唑醚菌酯原药产能释放难以缓解终端需求,原药依旧紧张一货难求,35万元/吨以上,短期内紧张局面无法缓解。

  • 标签: 杀菌剂 品种表现 市场 醚菌酯 原药 氰霜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