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对老龄人工草地实施补播和施肥,可提高牧草产量4~9倍,改变传统的利用方式,可使人工草地永续利用。

  • 标签: 人工草地 改良
  • 简介:对天然草地、燕麦和老芒麦人工草地每公顷喷施O(CK)、45、75、120、150、180和225克增产菌,试验结果表明,150克/公顷为最佳施用量,可使燕麦鲜草产量和株高分别提高20.93%、10.76%;老芒麦分别提高12.49%、10.66%;对天然草场增产效果不明显,但使其中的早熟禾株高提高11.26%,其经济效益可观。

  • 标签: 增产菌 产草量 经济效益
  • 简介:大通县通过秸秆养羊项目的实施,提高了秸秆饲料利用率,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生产条件,促进了生产发展,加快了秸秆氨化技术和饲草料青贮技术的推广应用。

  • 标签: 大通县 秸杆养羊 调查
  • 简介:利用喷施宝肥料对天然草地、人工草地、饲料作物燕麦不同生长期进行不同浓度的叶面喷施试验,结果表明,除饲用燕麦施用每公顷112.50ml较大量的喷施宝在当年对作物具有抑制作用外,施用每公顷75.00ml~112.50ml的喷施宝对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牧草都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 标签: 喷施宝 叶面肥料 增产效果
  • 简介:为进一步研究复合预混料对牛羊育肥的效果,在农户中进行了成年羯羊的预混料添加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每只羊比对照多增重3.96kg和7.35kg,增加幅度为28.45%和33.78%(P<0.01),增加纯收入46.28元、88.59元,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 标签: 复合预混料 育肥效果
  • 简介:根据县鼠虫害测报站和州鼠虫害测报中心的实地调查,2001年尖扎滩乡蝗虫发生面积达2.67×104hm2,危害面积2×104hm2.为此,青海省畜牧厅给尖扎滩乡下达草地蝗虫防治任务1.33×104hm2.该乡从7月15日开始,历时27d,灭蝗面积达13533.33hm2.平均灭效达96%.使用25%辛硫甲氢菊脂乳油4694.2ml,共雇用"手扶"拖拉机11台,其中6台为牵引式喷雾机,5台为拉水专用车,人工背负式超低量喷雾器55台.

  • 标签: 尖扎滩乡灭蝗 灭蝗效果显著
  • 简介:2003年冬季省农牧厅下达给都兰县沟里乡3.33×104hm2的高原鼠兔灭治任务,我县积极组织人力、物力于11月25日进点至12月22日结束,历时28d,共投入40万元资金,对沟里乡秀毛村一社、二社的四季草场进行了鼠害的防治工作,平均灭治效果达97.3%.

  • 标签: 灭治效果显著 都兰县鼠害 鼠害灭治
  • 简介:民和县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位于青海省最东端,县域内海拔最低的地区为湟水流域的松树、川口、马场垣,黄河流域的官亭、中川,这里平均海拔1820m,年均气温7—10℃,无霜期210d左右,80%的耕地为水浇地,水热条件好,农作物种植主要以小麦和玉米为主,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该区域冬小麦和玉米带状田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 标签: 民和县 试验效果 青绿饲料 复种 二茬 农业种植结构
  • 简介:利用日光暖棚对不同年龄、性别的绵羊进行60天的育肥试验。表明:二岁羊比三岁羊增重决、羯羊比母羊增重快。试验组平均体重增加7.12kg、平均日增重118.719。

  • 标签: 日光暖棚 绵羊 增重效果
  • 简介:2004年省农牧厅给河南县下达了2.67×104hm2的草原毛虫防治任务,在上级业务部门和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6月24日开始灭治,到7月24日结束,历时31d(其中雨天4d).经过省、州、县业务人员的不懈努力,共完成防治面积2.69×104hm2,其中生防平均灭效达88.87%,化防平均灭效达95.07%.

  • 标签: 毛虫防治效果 河南县草原 草原毛虫
  • 简介:1995年12月至1996年2月,对大通县青林乡和多林乡的177只绵羊进行了太阳能暖棚规范饲养试验和暖棚户饲养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在61天饲养期内试验群绵羊平均体重增加6.87kg,平均日增重112.6g,对照组绵羊平均体重下降3.78kg,平均日体重下降62.0g。暖棚饲养户羔羊繁活率和成畜减损率分别为78.99%和0.47%,敞棚户分别为64.56%和3.26%。暖棚饲养绵羊效果显著。

  • 标签: 太阳能暖棚 绵羊 规范饲养
  • 简介:“八·五”期间蝗虫微孢子虫(N、L)中试灭蝗83万亩,总感染率为82.68%,校正虫口减退率67.63%,施用后2~3年感染率39%,4~6年为12.63%,且虫口密度每百网仅1.7~7.2头,远在防治标准以下;六种蝗虫病原菌及生物制剂灭杀蝗虫试验表明,IGR、Bt、Qyb、Jd四种效果较好,其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1.24%、81.25%、82.68%、79.45%;经与N、L混合喷洒或隔带喷洒灭蝗,其效果在72.49%~84.54%之间。尤以N、L与IGR隔带喷洒灭蝗不仅效果好,且残虫中有62.5%的3—4龄若虫,对蝗蝻的滞育性很强。

  • 标签: N.L IGR蝗虫病原菌 生物复合剂 蝗虫 虫口减退率 感染率
  • 简介:通过对果洛州玛多县26.67×104hm2鹰架招鹰生物控制害鼠种群数量项目区调查,在鹰架设立前鹰类日平均遇见数为12个,筑巢率为24%;鹰架设立后1年鹰类日平均遇见数为27.5个,筑巢率为72%,鹰架的招鹰效果为鹰架设立前的2.29倍,筑巢率是鹰架设立前的3倍.按鹰类非繁殖期每鹰巢一只鹰计算,项目区有鹰类1152只,其害鼠有效洞口减退率达25.71%.

  • 标签: 玛多县 鹰架招鹰 生态控制 种群数量 生态平衡 草地鼠害
  • 简介:1995年我县在引进燕麦青永001、青永久233等与箭豆混播试种成功的基础上,1995年、1996年大面积推广后,深受群众欢迎.为了在畜牧业发展中发挥更好地效益,于2000年11月1日至12月30日,我们在本县向化乡养羊育肥大户进行了羯羊育肥试验,并获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该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单播青 增重效果 干草绵羊
  • 简介: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东坝乡“黑土型”退化草地上补种了披碱草(ElymusnutansGriseb)、老芒麦(E.sibiricusL)、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L)和中华羊茅(Festucasinensiskeng)四种牧草,补种当年均处于营养生长,不能完成生育期,第二年平均每公顷产干草6839kg-9407kg,适应性强,越冬性良好,是改良“黑土型”退化草地的优良牧草。

  • 标签: “黑土型”退化草地 禾草 补种 适应性
  • 简介:对湟水河源头荒山荒坡上的人工栽培沙棘灌丛带牧草的地上部与地下部产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地区的荒山荒坡上人工栽培沙棘,地上产草量平均提高23.7%,地下牧草根量平均提高18.2%,每公顷减少水土流失1300吨

  • 标签: 沙棘灌丛带 荒坡带 山脊带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