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柴达木草原主要有害鼠及其防治星学军,拉麻才让,仓生海(海西州草原工作站817000)柴达木盆地位于东径89°─99°北纬35°─39°20′之间。有土地面积2565.9万公顷,草地面积553.7万公顷。因其高寒干旱的气候特征,形成了以荒漠、半荒漠草...

  • 标签: 害鼠 草地面积 达木 宽须蚁蝗 高原鼠兔 草场退化
  • 简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噻林悬浮剂在牧草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经2年5个村的测定结果表明,噻啉在草地牧草和土壤中含量不大于0.05mg/kg,相对安全,年施药次数不超过1次。

  • 标签: 噻虫啉 草地 牧草 土壤 残留
  • 简介:“八·五”期间蝗虫微孢子(N、L)中试灭蝗83万亩,总感染率为82.68%,校正口减退率67.63%,施用后2~3年感染率39%,4~6年为12.63%,且口密度每百网仅1.7~7.2头,远在防治标准以下;六种蝗虫病原菌及生物制剂灭杀蝗虫试验表明,IGR、Bt、Qyb、Jd四种效果较好,其校正口减退率分别为81.24%、81.25%、82.68%、79.45%;经与N、L混合喷洒或隔带喷洒灭蝗,其效果在72.49%~84.54%之间。尤以N、L与IGR隔带喷洒灭蝗不仅效果好,且残中有62.5%的3—4龄若虫,对蝗蝻的滞育性很强。

  • 标签: N.L IGR蝗虫病原菌 生物复合剂 蝗虫 虫口减退率 感染率
  • 简介:本文综合论述了近年来我国草原蝗虫的发生和应用蝗虫微孢子的防治现状,同时对蝗虫微孢子的增殖和生产及微孢子的侵染和致病机理进行了剖析;初步论述了蝗虫微孢子病在田间的流行规律和传播机理以及持续控制草原蝗害的效果;针对蝗虫微孢子治理蝗害的特点和微孢子的应用前景以及配套新技术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综合分析.

  • 标签: 蝗虫微孢子虫 草原蝗虫 生物防治 可持续治理
  • 简介:1999年6月下旬在黄南州河南县进行了五种农药的灭治草原毛虫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杀灭灵、辛硫磷—甲氢菊脂EC、高效氯氰菊脂分别用300ml/hm2的剂量,均可达到90%以上灭治效果。

  • 标签: 青海草原毛虫 杀灭率 化学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