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虎嘉鱼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鳞片表面结构做了观察。鳞片为圆鳞,未见辐射沟,顶区无异常结构。鳞纹呈同心圆排列,基区较稀疏。鳞纹线上有许多不规则齿状突起。未见鳞纹的“切割”现象。并对用鳞片鉴定虎嘉鱼年龄和分类指标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 标签: 扫描电镜 虎嘉鱼 鳞片表面结构
  • 简介:为分析患鲫造血器官坏死症异育银鲫Carassiusauratusgibelio体内不同器官组织中鲤疱疹病毒(CyHV-2)粒子的形态结构、分布和发生过程,采集患病异育银鲫体肾、脾脏、头肾、肝胰脏、肠道、鳃各组织样本,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疱疹病毒和组织细胞超微病理学。在所采集器官组织中均观察到鲤疱疹病毒Ⅱ型的DNA内核、空衣壳、实心核衣壳、含包膜成熟病毒共4种不同成熟时期的病毒粒子,不同时期的病毒粒子直径分别为65-90nm、90-180nm、90-180nm、170-220nm;体肾和脾脏中含有大量的CyHV-2病毒,而头肾、肝胰脏、肠道和鳃中病毒粒子较少;CyHV-2病毒主要感染体肾、头肾、脾脏的吞噬细胞,导致机体免疫机能改变;组织细胞病理学观察发现吞噬细胞核边缘化,核内染色质变性,核膜溶解,线粒体嵴断裂,出现空泡,个别细胞溶解坏死。通过PCR检测和电镜观察病毒粒子结构特征,确诊异育银鲫感染CyHV-2病毒,主要器官组织细胞中均有CyHV-2病毒,且在细胞核中完成复制和组装,在细胞质中获得外膜。感染CyHV-2病毒的异育银鲫主要器官组织均受到一定的损伤。

  • 标签: 异育银鲫 鲤疱疹Ⅱ型病毒(CyHV-2) 鲤出血病 超微结构
  • 简介:配种是养猪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把好配种关,推进先进的配种方法,提高优良公猪利用率,促进品种改良和提高商品猪质量及其整齐度,减少母猪生殖道疾病的传播,防止大型公猪与地方小型母猪的交配障碍,使相距较远的母猪适时配种。2002年以来,我们对大汶流猪场的母猪进行了人工授精效果的观察,现将结果初步整理如下:

  • 标签: 人工授精 养猪 配种方法 生殖道疾病 生产过程 品种改良
  • 简介:淡水白鲳Colossomabrachypomum,学名为短盖巨脂鲤,隶属于鲤形目、脂鲤科、巨脂鲤属。原产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是典型的热带和亚热带鱼类。1982年台湾引进养殖,1985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珠江水产研究所分别引进。至今,已在我国繁衍后代。1986年我所引进少量饲养。

  • 标签: 淡水白鲳 形态习性 引进 饲养 后代 养殖
  • 简介:草鱼容易生病。目前,发病率较高、危害严重的是草鱼细菌性烂鳃、赤皮、肠炎“三病”。每年都造成草鱼大批死亡,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养鱼积极性。1986-1987年,我们试用草鱼土法疫苗来预防草鱼病,收效较显著,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 标签: 草鱼 土法 免疫注射 防草 烂鳃 鱼病
  • 简介:食盐的主要成份是氯化钠,氯化钠是动物体内必不可少的矿物质,对动物正常生长发育有着重要作用,如果饲料中缺少食盐,就会出现食欲减退、被毛粗糙、生长缓慢、体重减轻等现象;严重时可能产生被毛脱落,肌肉、神经系统紊乱,心脏跳动失常等;直接影响养殖农户的经济效益,在边远贫困的地方,有少数养殖农户在饲料中不添加食盐,致使猪生长缓慢,

  • 标签: 食盐 增重效果 动物体内 生长缓慢 主要成份
  • 简介:对施氏鲟仔鱼的眼球进行组织学观察,发现其眼球结构由外至内分为角膜-巩膜层、虹膜-脉络膜层、晶状体及视网膜层。其未发现脉络腺,且有眼柄;未发现参与晶状体调节的平滑肌,并有类似镰状突的特殊结构;同时施氏鲟仔鱼的视网膜中只有视杆细胞和单视锥细胞,这些结构特征不同于软骨鱼,也与大部分硬骨鱼有差异。

  • 标签: 组织学 眼球 施氏鲟仔鱼
  • 简介:在水和BSS激活剂的激活下,白点鲑(Salvelinusleucomaenis)精子的A、B级快速运动时间分别为34.83±2.15s和36.70±3.26s;精子寿命分别为120.26±5.75s和117.45±4.33s,激活比例高于98%,BSS的激活效果更好。在4℃和15℃条件下,白点鲑精子活力、激活比例和精子寿命与保存时间呈负相关性,保存1~2h以内,经保存的精子活力和精液质量较好,不影响人工授精效果。

  • 标签: 白点鲑 精子活力 激活剂
  • 简介:1983年3月至4月我们在胭脂鱼胚胎发育过程中,对其各期胚胎发育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收集和固定。后来,我们又对草鱼、鲤鱼等几个时期的胚胎作了观察。在工作中,参考前人的经验,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通过实践给我们的启示,认为有些观察和处理方法对于研究它们的胚胎发育变化很有帮助。现结合前人经验谈谈我们的几点粗浅体会。

  • 标签: 鱼类 胚胎发育 观察方法 卵膜消化 卵膜剥离 形态特征
  • 简介:2011年5月~6月对葛氏鲈塘鳢的胚胎发育进行了初步观察和研究,两条雌鱼共产卵3937粒,孵出仔鱼2890尾,孵化率为73.4%;从受精卵到仔鱼孵出经历时间平均为127h20min,观察葛氏鲈塘鳢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胚盘形成、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尾芽期、出膜前期和出膜期九个阶段25个时期。

  • 标签: 葛氏鲈塘鳢 胚胎发育
  • 简介:本文对虹鳟消化道做了显微结构的观察,口腔基膜之下有经伊红染色较深的密层,有味蕾,无唾液腺。食管粘膜厚,有纵行褶皱,肌肉层内纵肌层厚于外环肌层,肌肉为横纹肌。胃有纵行平滑肌纤维的粘膜肌层,有稠密排列胶原纤维特化层和颗粒层。在固有膜与粘膜下层之间,有一个不规则环形网和纵行平滑肌纤维组成的独特部分,称粘膜肌层。幽门区有胃腺,为颈粘液细胞特殊腺体,肌肉层最厚,肠后部有特殊的瓣,由粘膜和环肌形成螺旋隔伸入肠腔。幽门盲囊每排54—82个、肝为网管腺。

  • 标签: 虹鳟 消化道 幽门盲囊 螺旋隔
  • 简介:本文通过多年来的实验经验,对常规石蜡切片中常遇到的技术障碍问题进行了深一步的探讨,总结出了十分有效的方法,从而对鲟鱼成熟卵子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形态结构的观察,利用此方法的同时减少了试剂的致毒和环境污染为组织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实验手段.

  • 标签: 松油醇 鲟鱼 成熟卵子 组织结构 脆化 松脆
  • 简介:池塘是一个复杂的半封闭的生态系统。鱼类的养殖密度及其单产的高低取决于很多因子,但池塘水质尤其是溶氧量是养鱼生产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从静水池塘溶氧量收支的估算中,水呼吸耗氧(含浮游动、植物、细菌的呼吸、悬浮或溶解在水中的有机物、

  • 标签: 池塘水质 观察试验 溶氧量 养鱼生产 养殖密度 生态系统
  • 简介:采用形态学与组织切片技术,对哲罗鱼进行胚胎后摄食器官发生发育的观察和研究。描述了口径、鳃耙、口腔上腭、颌齿、舌齿等摄食器官的发生、发育的特征;论述了哲罗鱼摄食方式和摄食机能,摄食器官发生、发育与饲养生物技术措施。为培育哲罗鱼苗种和饲养食用生物技术措施提供了可靠依据。

  • 标签: 哲罗鱼 摄食器官 发生发育
  • 简介:革胡子鲶(Clariasleather)自1981年从国外引进以来,在广东和我区各地发展迅速,饲养面积大,并已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我国南方增加了一个淡水养殖新品种。目前对革胡子鲶的研究着重于生物学、胚胎发育方而的较多。广东省淡水良种场叶卫等人(1984年)对成鱼已进行了呼吸、消化、泄殖系统的形态解剖。

  • 标签: 革胡子鲶 呼吸器官 形态解剖 新品种 淡水养殖 饲养
  • 简介:肝脂肪变性病是虹鳟常见的营养缺乏疾病,可使养殖产量罹致重大损失。取虹鳟(Salmogairdneri)的肝脏和血液进行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血液经常规和生化检验(分析)。石蜡切片病鱼肝细胞大量坏死,结缔组织增生,使肝组织变性破坏,已无法辨认。冰冻切片P.A.S.阴性,空泡中没有脂肪和糖元。电镜扫描与透射观察,病鱼肝细胞坏死,可见大量脂肪滴和空泡。血液常规红血球比数下降,淋巴球数下降,中性白血球和单核球增多。生化指标麝香草酚浊度(TTT)均在2单位以下,麝香草酚絮状(TFT)阴性,谷丙转氨酶(GPT)明显增高;胆固醇下降,血清总蛋白含量下降,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例倒置。

  • 标签: 虹鳟 肝脂肪 变性 增生
  • 简介:革胡子鲶个体大、生长快、杂食、耐低氧,能在小型或微型水体(10M^2以下)中养殖,是农村或山区养鱼的良好品种。为了更好地推广革胡子鲶的人工养殖技术,作者于1985、1986年先后对其受精卵在不同水温条件下的发育过程作了观察,并从中求得胚胎发育及孵化的适宜水温,给革胡子鲶人工繁殖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革胡子鲶 水温 胚胎发育 养鱼 孵化 人工养殖技术
  • 简介:采用光镜技术观察了哲罗鱼(Huchotaimen)仔鱼卵黄吸收方式及早期器官的形成与分化。结果表明:(1)哲罗鱼是通过血液循环及早期消化管吸收卵黄,大约60~70d完全吸收,吸收依照先卵黄球、后脂肪的顺序;(2)仔鱼消化管以单柱状细胞层的形势出现;肝以细胞团的形势出现,胰腺以单细胞,弥散形式出现。消化管、肝脏、胰脏、胆囊、鳔、眼和鳃发育和分化程度较高;一些腺体和肾脏发育和分化水平较低。本文还探讨了哲罗鱼卵黄吸收与器官发育完善程度的关系。

  • 标签: 哲罗鱼 卵黄 吸收方式 器官 发育
  • 简介:每天采样观察3~60日龄人工养殖的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性腺分化和发育的组织学。结果表明:在水温(20±4)℃下,黄颡鱼卵巢的分化明显早于精巢,性腺的分化型为雌性异体型。孵出后14d卵巢开始分化,原始性腺在横切面出现组织突起,逐步形成卵巢腔;雄性分化始于孵出后54d,主要标志是形成输精管原基,进而形成输精管。本研究成果为黄颡鱼的人工繁殖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黄颡鱼 性腺分化 组织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