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是闽南及潮汕地区一带的人下海捕鱼捉蟹拾贝的俗称,就像北方人赶海一样。我的故乡在闽粤交界处,一个依山傍的小渔村。说是,不如称为滩涂更为贴切。涨潮了蔚蓝色的海水淹没了滩涂,它变成了,海水退却了,它变成了一弯深浅不一的滩涂。也正是这一弯滩涂,年年月月,不论岁月如何变幻,

  • 标签: 潮汕地区 滩涂 北方人 交界处 海水
  • 简介:热带鱼之所以称之为热带鱼。是因为这些鱼种大多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这里气候宜人。常年的温度保持在23~28℃之间。几乎囊括了绝大部分的热带鱼种.所以被称之为热带鱼。为此。很多初涉热带鱼饲养的爱好者往往在主观判断上认为:热带鱼对温度的要求比较苛刻。对温度变化的耐受性比较差.认为热带鱼孱弱不及,于是为了让热带鱼更好的生长,总是把温度控制在26~30℃之间,更有甚者达到了30℃以上。其实。热带鱼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柔弱。

  • 标签: 温度变化 热带鱼 温度控制 饲养 亚热带地区 主观判断
  • 简介:在实验室网箱中,研究温度(24±1)℃和(20±1℃)与密度(200尾/箱和100尾/箱)对平均体质量1g左右的日本医蛭Hirudonipponia亲蛭交配率、减重率、产茧数量和体质量的影响,比较卵茧质量(〈0.05g、0.05~0.1g和〉0.1g)对孵出仔蛭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24±1)℃、密度100尾/箱时亲蛭交配率(86±0.06)%和平均产茧量(0.87±0.14)枚/尾最高;亲蛭产茧后平均体质量下降(32.1±0.059)%;繁殖期间共收集卵茧870枚,孵化率87.47%;平均卵茧质量为(0.11±0.009)g(变化范围0.03g~0.25g);密度和温度对产茧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卵茧平均质量和长短径的影响不显著(P〉0.05);(24±1)℃组亲蛭的产茧时间比(20±1)℃组缩短10~15d,单日卵茧最高收集量为43枚,(20±1)℃时单日最高收集量24枚;卵茧共孵出仔蛭5648尾,随着卵茧质量增加产出的仔蛭数量和质量也增加。

  • 标签: 日本医蛭 温度 密度 繁育
  • 简介:“桂1号”是凡纳滨对虾高产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1—001—2012),它是从国外引进的代表5个地理种群血缘的对虾群体中,经过6个世代的连续选育而成。

  • 标签: 凡纳滨对虾 地理种群 新品种 登记号 选育 世代
  • 简介:一、概况钦州湾内的茅尾,面积有20多万亩,是得天独厚的近江牡蛎天然产区,又盛产青蟹、石斑鱼、鲷鱼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品。牡蛎肉年产量最高为350吨。五十年代中期,钦州海水养殖场和龙门乡渔民曾在该海区投入大量:百块养殖牡蛎,对增殖牡蛎资源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石块体积小,易被淤泥覆盖,产量低。

  • 标签: 试验报告 海区 青蟹 石斑鱼 鲷鱼 产区
  • 简介:萝属(Gloiopelris)隶属于红藻门(Rhodophyta)、内枝藻科(Endocladiaceae),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山东一带俗称“牛毛”,广东沿海俗称“赤莱”、“红菜”、“胶莱”。萝属藻类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目前其干品的市场售价高达400元/kg以上。

  • 标签: 海萝 生态 增养殖
  • 简介:本文描述了南方大口鲶在水温23.1-25.8℃时的胚胎发育的过程,研究了不同水温下胚胎发育的孵化时数,并对其胚胎发育与温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南方大口鲶胚胎发育的最适水温为20-25℃,其发育的生物学零点为8.6℃。

  • 标签: 南方大口鲶 胚胎发育 水温
  • 简介:夏秋季既是鱼类生长的旺季,也是鱼类病害的高发季节。因此,需加强鱼病的防治工作。本主要介绍我省夏秋季常见危害较大的鱼病典型症状,并推荐一些新的有效的防治方法,供养鱼场、户根据自身养殖实际情况选用。

  • 标签: 常见鱼病 夏秋季 防治方法 添加量 杀菌药物 鱼类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