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清华大学医学院祁海教授课题组首次揭示了诱发性共刺激分子(ICOS)的免疫新功能——直接控制免疫细胞T细胞在体内迁移运动,为理解免疫器官产生抗体提供了新线索,从而给保护性疫苗的研制指出了新方向。相关论文刊登在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 标签: 抗体 发动机 科学家 人类 《自然》杂志 免疫细胞
  • 简介:将去氢甲睾酮多克隆抗体同CNBr-Sepharose4B进行偶联,制成了对去氢甲睾酮具有特异性吸附的免疫亲和柱(IAC),优化了免疫亲和柱的制备和使用条件;同时用间接竞争ELISA(icELISA)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该免疫亲和柱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CNBr-Sepharose4B偶联抗体的最佳反应时间为2.5h,抗体最佳初始质量浓度为0.5mg/mL;IAC的柱容量约为1700ngDMT/g干胶;最适洗脱条件为80%的甲醇-水溶液,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87%。该亲和柱重复使用3次,回收率仍不低于90%。

  • 标签: 免疫亲和柱 去氢甲睾酮 间接竞争ELISA HPLC
  • 简介:目的:黄鳍鲷骨骼肌α-辅肌动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多克隆抗体制备。方法:采用低温抽提、硫酸铵分级沉淀及两次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等方法获得α-辅肌动蛋白,并通过免疫大鼠制备了抗α-辅肌动蛋白多克隆抗体。结果:经SDS-PAGE检测得到高纯度的α-辅肌动蛋白,分子质量约为100kDa。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的效价和良好的特异性。结论:从海水黄鳍鲷骨骼肌中得到高度纯化的α-辅肌动蛋白,并制备了滴度高、特异性好的多克隆抗体,为研究鱼类保鲜储藏过程中α-辅肌动蛋白的分解变化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 标签: 黄鳍鲷 α-辅肌动蛋白 纯化 多克隆抗体
  • 简介:目的:探讨植物乳杆菌LpT1和LpT2对大鼠体内血清胆固醇含量的影响。方法:将高脂血症的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进行灌胃。A、B、C和D组分别灌胃菌株LpT1、菌株LpT2、洛伐他汀和蒸馏水。灌胃28d后,断尾采血,分离血清,分别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结果:饲喂高脂饲料7d后,成功构建出高脂血症大鼠模型。植物乳杆菌菌株LpT1和阳性对照洛伐他汀降胆固醇效果极其显著(P〈0.01),菌株LpT2次之(P〈0.05),而阴性对照水几乎无降胆固醇效果。结论:本研究结果为明确植物乳杆菌体内降胆固醇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 标签: 乳酸菌 降胆固醇 大鼠 高脂血症
  • 简介:通过传统玻片凝集试验对78株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型检测,结果将这些沙门氏菌分成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为主的21种血清型,其中沙门氏菌SJTUF10023证实为自凝菌,无法鉴定血清型.利用MLST可以较精确地预测、区分不同血清型菌株,聚类的各个分支与血清型基本呈对应关系(96.2%,75/78),其中有3株沙门氏菌(1株阿贡纳、1株阿伯丁和1株斯坦利)聚类结果与血清型不一致.根据O抗原(rfb基因簇)、H1抗原(fliC基因)和H2抗原(fljB基因)分别设计引物进行PCR反应,并与测序相结合,对78株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型测定,结果仅l株伤寒沙门氏菌的H2抗原出现假阳性结果,准确度达98.7%(77/78),且编号为SJTUF10023的自凝菌被鉴定为鼠伤寒沙门氏菌,说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快速检测沙门氏菌血清型,有望在沙门氏菌血清型鉴定中成为替代传统血清分型的方法.

  • 标签: 沙门氏菌 血清型 PCR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