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规范名词(三)在技术方法类文章中经常涉及到准确度、精密度计算,下面介绍与之相关规范词、概念及计算公式,供参考使用1.准确度:观测值与真值符合程度绝对误差=观测值(x)-真值(μ)相对误差=观测值(x)-真值(μ)真值(μ)×100%由于被测物...

  • 标签: 规范化 观测值 名词 精密度 准确度 标准物质
  • 简介:目前,北京市食品卫生许可证许可项目的表述缺乏明确统一规范,致使许可项目表述存在着较大随意性,许可项目含义不明确。这样不仅不利于卫生行政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监督,有的可能因许可项目的内涵界定模糊,客观上给少数超越实际卫生条件从事生...

  • 标签: 许可项目 食品卫生许可证 规范化 北京市 食品生产企业 生产经营活动
  • 简介:1为什么开展总膳食研究?  化学物质是生命基本组成部分,它们影响着人体新陈代谢各方面.然而,人体暴露于有毒化学物质和营养失衡是目前已知或怀疑与多种人体健康问题相关因素,包括:促进或导致癌症、肝肾功能障碍、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抑制、肌肉与骨疾病、出生缺陷、早产、神经和感觉系统发育不全、生殖障碍、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生殖和泌尿系统疾病、老年痴呆和学习能力丧失.这些情况在所有的国家中都是普遍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其中大多数情况与我们以前和现在吃食物中化学物质暴露量密切相关.因此,任何国家都必须考虑基本公共卫生职能之一就是使人们膳食免受这些危险因素危害.这就是总膳食研究主要目的。

  • 标签: 膳食 安全 食品污染 危害物质
  • 简介:PDCA循环法是全面质量管理科学方法,也是搞好食品卫生统计工作有效方法。PDCA循环法分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四个阶段是:1、P计划阶段。2、D执行阶段。3、C检查阶段。4、A处理阶段。八个步骤是:1.1找出存在问题。1.2分析产生问题原因。1.3找出影响大原因。1.4制定措施计划。2.1执行措施计划。3.1检查效果。4.1巩固成

  • 标签: PDCA 循环法 食品卫生 统计工作 执行措施 全面质量管理
  • 简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食品添加剂明胶(以下简称“明胶”)生产企业卫生监督管理,保证产品卫生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卫生规范

  • 标签: 食品添加剂 卫生规范 生产企业 明胶 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简介:目的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自2013年发布以来实施情况开展跟踪评价,为食品生产经营规范标准修订提供建议性意见。方法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跟踪评价工作方案》,在全国部分省区开展标准实施情况意见反馈工作,参与者包括地方标准管理部门、食品生产企业、科研机构人员等,所有反馈意见上报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平台。数据采用Excel20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与者对标准知晓率较高,科研机构对标准科学性评价较高。对标准文本内容提出修改意见203条,有关标准实施意见28条,提出新增技术要求91条。主要涉及厂区环境、设备设施、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等。主要意见包括明确标准适用范围、设置具体限值、作业区划分、供水水质检验等。结论标准使用者食品安全法规意识增强,但危害分析和控制能力仍较弱,应加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食品行业和监管人员全面认识和运用标准能力。

  • 标签: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安全 跟踪评价
  • 简介:《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17405—1998)已于1998年以卫通[1998]第15号通告颁布,并于1999年1月1日起实施。我国食品企业在实施良好操作规范(GMP)方面还缺乏经验,笔者经过对规范认真学习,结合实际提出部分该规范实施建议,供...

  • 标签: 良好生产规范 保健食品企业 学习体会 《规范》 卫生规范 食品生产企业
  • 简介:食品添加剂是伴随着食品工业发展而发展,食品添加剂可以有效地改善食品色、香、味、形等感官品质,以及防腐保鲜,延长食品贮存期。对食品工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近年来,由于一些企业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造成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产生很深误解,同时,也有一些企业违规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实际上,近年来发生一些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都是由于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引起,没有一起是由于食品添加剂引起。只要严格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在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剂就是安全。本文列举并分析了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和根源,详尽介绍了目前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管理法规和标准要求,对食品行业如何科学规范地使用食品添加剂,确保食品安全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 标签: 食品 科学 规范 使用 食品添加剂
  • 简介:通过实验对豆豉发酵过程中菌相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后发酵过程中由于高渗透压影响使得大部分微生物不能生长。但少数耐盐菌如乳酸菌、芽孢杆菌和酵母菌能够暂时适应该种环境,呈现暂时生长趋势并产生大量酶。同时制曲过程中霉菌所产生蛋白酶等一直作用于发酵过程中。利用这些酶类通过一系列复杂生物化学反应,形成豆豉所特有的色、香、昧以及豆豉所特有的功能性营养成分。

  • 标签: 豆豉 后发酵 乳酸菌 芽孢杆菌 鲁氏酵母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仅受理对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起诉,对法规、规章或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决定、命令抽象行政行为提起诉讼,则不予受理。而具体行政行为是依据抽象行政行为实施,故后者质量高低,至关重要。为此,笔者分析了各省市制定食品卫生监督执法程序、行政处罚办法和地方实施细则三种规范性文件数量、质量以及部分省市执法现状,并就制定地方食品卫生法规

  • 标签: 抽象行政行为 卫生法规 立法技术 具体行政行为 地方食品 处罚办法
  • 简介:"全国食品药品安全与监管博士论坛"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人事司与全国博士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共同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高级研修学院承办,旨在汇集专家学者为食药监管提供智力支持高端学术论坛。首届论坛以"食药安全社会共治"为主题,于2015年在北京成功举办,

  • 标签: 药品监督 论坛征文 博士后管理 食药监 首届论坛 研修学院
  • 简介: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底物葡萄糖,乳酸,葡萄糖和乳酸混合物对固定丙酸菌发酵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底物其最适浓度为40g/L,丙酸产量达0.32g/L;以乳酸为底物其最适浓度为40g/L丙酸产量达0.22g/L;以葡萄糖和乳酸为混合底物最适浓度为葡萄糖10g/L+乳酸40g/L,丙酸产量为0.48g/L;混合底物比单一底物更有利于丙酸生产.

  • 标签: 丙酸 乳酸 混合 底物 发酵 葡萄糖
  • 简介:主要研究了丙酸菌高产丙酸固定方法。采取吸附一包埋结合法,先以麸皮进行吸附,再用海藻酸钠一聚乙烯醇进行包埋方法来制备固定细胞。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丙酸菌高产丙酸固定条件:菌液与麸皮比例为5mL:0.6g,吸附时间为15min,包埋剂选用30g/L海藻酸钠和30g/L聚乙烯醇混合物。此条件下,固定丙酸菌Pf007,包埋效率达到96.65%,发酵丙酸产量可以达到5.05g/L,比游离丙酸杆菌Pf007丙酸产量(2.17g/L)提高133%。

  • 标签: 丙酸菌 固定化 载体 丙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