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全文》是重要的宋代文集,是断代文献整理的重大成果。目前学人尚未论及《全文》文字、标点等的校勘。文章从诗文用韵的角度对《全文》江浙文士作品中的七则韵字和标点加以校正。

  • 标签: 《全宋文》 校勘 韵字 标点 押韵
  • 简介:张伟,1958年生于山东泰安市。笔名乙泉,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泰山画院、泰安市美术馆副院长、副馆长。擅长画中国山水画(泰山画)。1989年《山非极高水非深》(中国画)获中国首届北京、台湾、香港《中国当代水墨"百人"奖》佳作奖。1990年《山外山》(中国画)等4幅作品被中国文化部选送美国旧金山、泰国曼谷等地巡回展览。

  • 标签: 中国国画 张伟明 中国山水画 中国文化部 中国当代 巡回展览
  • 简介:在日常交际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经常会因各种原因而产生沟通障碍。此时,我们就应改变招法进行再次沟通,以便让沟通起死回生,柳暗花

  • 标签: 人际关系 人格修养 情感交流 语言
  • 简介:《好人没用》描写了没用在社会动荡,时代巨变中一次次进行信仰主体变更的故事。其信仰主体经历了神佛——耶稣基督——伟大领袖——三种信仰象征同台的更迭过程。本文将围绕没用的四次信仰转变历程展开论述,究其四次信仰的转变,笔者认为她看似虔诚无比,奉若圭臬的信仰,不过是因时代、生存、人性的需求而做出的改变和希望的寄托,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信仰。

  • 标签: 时代 信仰 探究
  • 简介:南宋将西子湖畔的临安定为都城后。西湖与历史、杜会、文学的关系迅即翻开新的一页。西湖俨如唐朝长安的曲江池,成为整个国家的中心花园。成为骚士雅客云集、艳羡的风光流转之地。然而公元1276年的春天,繁元铁骑攻入临安。南宋君臣的酣梦彻底结束,西湖的繁华风光也自此消失殆尽。“笙歌地。欢娱地。尽荒畦。”

  • 标签: 西湖 南宋 遗民词 意象 风光 文学
  • 简介:"文质"是中国文学理论中一对重要的美学范畴。文质彬彬,质文相副,就像是其向前发展的一条轴心线,各个时代的文学或偏质或偏文置于轴线两端,互相矫枉过正,往返徘徊。文学史上或一方举着复古的旗帜来反对绮靡文风,或一方喧嚣文学放荡而对峙泥古,相持不下。如何写出"文质相符"的好文章?这是《文心雕龙》的为文用心之所在。周甫先生结合文学史界定出中国古典文论中"文"与"质"是不同于"内容"与"形式"的两个概念:"文"是修饰的意思,具有华美的形式;"质"有两个意思,分别指事物内在的素质特点即我们今天讲的"内容"和质朴的形式。"文质论"除主要集中在《情采》篇外,其他各篇也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关照。在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中,周先生逐章显志、全面论证了文与质的关系并得出结论:二者统一互动且又彼此独立。

  • 标签: 文心雕龙 周振甫 《文心雕龙注释》 文质观
  • 简介:当“穿黑裙的女人夤夜而来”时。中国当代诗坛也出现了一位从“黑夜”中走来的诗人——翟永。1983年翟永创作完成了组诗《女人》,其中包含的20首诗歌将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与生存意识置于文本表现的中心,“以独特奇诡的语言风格和惊世骇俗的女性立场震撼了文坛。”(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p254)这些组诗连同她在1985年完成的诗歌宣言《黑夜的意识》一起,确立了翟永在女性诗歌写作上的地位。尽管翟永曾多次声称自己无意从事一种女性诗歌的写作,不想把自己划归到女性诗歌的行列当中,但是《女人》组诗的出现,包括后来1985年完成的组诗《静安庄》,1986年完成的组诗《人生在世》等等,却在诗歌创作上开了一代女性写作的风气,她自己也成为了当代女性诗歌创作的领军人。本文将从“黑夜意识”的分析入手,再次进入翟永的《女人》组诗。重新挖掘她的诗歌中我们所忽略的一些东西。

  • 标签: 翟永明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诗歌写作 《女人》 独白 生存意识
  • 简介:<正>新近我有机会读到台湾出版的余迺永先生校著的《互注校正本广韵》,觉得是一本很好、用起来很方便的书。只是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甚至错误,作者亟应作些纠正或勘误之类的说明,以免贻误读者。这部书是一九七五年七月在台北联贯出版社初版印行,一九八○年十月修订再版。初

  • 标签: 广韵 又音 平声 校勘记 说文 增补
  • 简介:“现成良知”不仅是中晚整个思想界最富争议性的议题之一,更是防明学话语中的一个重要观念。不同学者围绕“现成良知”所展开的一系列辩难,相应构成贯穿中晚单展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现成良知”成为中晚单的重要观念,与阳明高弟王龙溪“兄在良知”的观念密不可分。王阳明已经将“良知”与“见在”相连论说,“见在良知”也的碓是其一元论体用思维方式的内在蕴涵,但正式使“见在良知”成为阳明学话语中一个碓概念的是王龙溪。也正是由于不同学者以王龙溪为中心所展开的一系列论辩,“现成良知”方成为一个引起晚儒家单者广泛争议的重要观念。只是,龙溪本人并未使用“现成良知”,由于与龙溪论辩者如聶双江、罗念庵、刘狮泉等人更多地使用“现成良知”,而龙溪并未封“见在良知”与“现成良知”这两个不同用语在语意内涵上的细微差异以及所可能引起的不同理解有所分辨,加之其他单者多透过念庵、双江等人所诠释的“现成良知”来了解阳明、龙溪“见在良知”的思想,遂使“现成良知”取代了“兄在良知”而成为晚思想界更精通行的用语。本文首先指出“见在良知”是王阳明思想的逻辑蕴涵,然后考察王龙溪封“见在良知”观念与相同问题的关键,进而透过王龙溪与聶双江、罗念庵、刘狮泉的论辩,分析现成良知之辨的理论内涵,最后扩展到整个中晚的思想脉络,分析并检讨晚现成良知之辨的演化及其趋向,指出中晚的现成良知之辨经历了一个由各执一端到视域融合的发展过程。

  • 标签: 中晚明 良知 现成 王龙溪 思维方式 逻辑蕴涵
  • 简介:对于祖籍大陆,困守孤岛的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来说,故乡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水中月,镜中花”。乡情这杯酒在作家的心中愈酿愈浓。正是这种“浓得化不开”的故乡情结,使得《登楼赋》这篇散文

  • 标签: 文学评论 余光中 散文 < >
  • 简介:历代昭君诗大多体制短小,只是截取昭君生活的一个片段,表现内容比较单一,主题比较集中。而程敏政的《妃曲》则明显不同,篇幅的加长增加了诗歌的情感容量,勾画了人物形象的不同侧面,塑造了一个"多情自得"的昭君形象。同时,程敏政的《妃曲》思想的深刻性和矛盾性同时存在,给研究者的解读带来困惑。这种矛盾性与作者理学家的身份不无关系,是"形象大于思想"的具体体现。

  • 标签: 程敏政 昭君诗 《明妃曲》 人性 理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斯(E.E.Cummings)在美国现代诗人中以风格奇特而闻名.他对传统的诗歌形式进行了大胆创新,借助独特的形式表达特定的含义."OSweetSpontaneous"一诗以独特的形式讴歌自然,颂扬大地自然的、不受拘囿的天性,表达了诗人蔑视理性、尊崇自然的思想.本文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诗人在修辞、词汇、形式、音韵、句法等方面的技巧,以求对这首诗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 标签: 肯明斯 修辞 词汇 形式 音韵 句法
  • 简介:<正>1989年12月东北师大出版社出版了张德同志的《语言风格学》,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刘勰在《文心雕龙》的《体性》篇中将作品风格分为八种类型: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张的《语言风格学》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发展,把每一类型,作了相反的对比;一、简约、繁丰:捐表现的含量,词语的多少;二、含蓄、明快:指表现的曲直,词语的隐显;三、朴实,华丽:指表现的文采,词语的浓淡;四、庄严,幽默:指表现的气氛,词语的庄谐;五、文雅,通俗:指表现的深浅,词语的雅俗;六、谨严,疏放:指表现的态度,词语的严宽;七、刚健,柔婉:指表现的气象,词语的刚柔;八、平易,奇

  • 标签: 语言风格学 张德 词语 修辞风格 繁丰 《文心雕龙》
  • 简介:<正>“真理就是人们的认识、意识中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的内容。”“真理是认识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这是我国哲学界长期流行的真理定义。韩峰同志以这个定义为前提,进而提出:“由于人们的

  • 标签: 感性真理 永恒真理 真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正确认识 客观事物
  • 简介:随着社会的信息化,书面语言的确定无误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在书面语言当中,我们有时也会发现一些歧义语,即同一语言形式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因此,有必要对书面语言的去歧义作一些深入的探讨。

  • 标签: 书面语言 歧义 语言环境 写作学 叙述方式
  • 简介:明初著名的文学家濂,一生著作甚多,不少篇章脍炙人口。《送天台陈庭学序》就是一篇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的作品。《送天台陈庭学序》是一篇赠序。主旨是勉励友人尊孔读经,不断进修德业。作为规劝之文,辞气直露往往不能很好地传达规劝者的殷切之意,不易达到目的。为文素以温柔敦厚、雍容中和著称的濂深味个中奥

  • 标签: 含蓄委婉 宋濂 文学家 赠序 直露 尊孔
  • 简介:宋元以来对“韵缓改字”说的理解有失其本。陆德“古人韵缓,不烦改字”的“改字”当理解为叶韵改字,而非叶音,“韵缓改字”说是用来反对叶韵改字的。“古人韵缓”作为陆德反对叶韵改字的理论根据,加注叶音成为他抵制叶韵改字的现实选择。陆德"韵缓改字"说是我们全面理解叶音及其产生的重要根据。

  • 标签: “韵缓改字”说 叶韵改字 叶音 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