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正>列宁指出:“在人面前是自然现象之网。本能的人即野蛮人没有把自己同自然界区分开来,自觉的人则区分开来了。”自觉的人之所以将自身与自然界区分开来的根本目的在于能动地认识、掌握并改造自然界。作家、艺术家的文艺创作活动是高层次的能动自觉活动。其特点是以艺术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具象审美方式,能动自觉地“根据现实自然所提供的材料,创造出仿佛是一种第二自然”——艺术世界。但是,吕俊华君的《论自发》一文的后半部却着重论述作家——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活动全系自发而为的,并从文艺创作的源泉、机制、态度与效果等四大方面,全盘否定文艺创作的能动自觉性。这是不符合文艺创作实践与文艺理论原则的。特与吕君商榷,请学界人士评析。

  • 标签: 作家 创作态度 创作实践 艺术世界 社会生活 创作活动
  • 简介:<正>《上海师范大学学报》(94年第2期)发表陈伟《文艺批评要旨》,说:近代批评实际具有两种作用.其一,把作品作为客体知识的对象,对它进行注释、释义,为欣赏者作导读.其二,把作品作为自己各种思想的缘起物,重点阐述自己的见解,为向欣赏者灌输作品的信息观念或某种普遍意识.

  • 标签: 阐发性 释义 文艺批评 上海师范大学 理解的多样性 欣赏者
  • 简介:文学是作家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如果考虑一下《在酒楼上》的主要人物之间以及主要人物同鲁迅本人之间的关系,应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洞悉鲁迅内心世界的某一侧面。《在酒楼上》的主要人物有两个:一个是以叙述者身份出现的“我”,另一个是吕纬甫。如果从性别文化的角度看,“我”与吕纬甫之间虽以“朋友”相称,但实际上分别表现出了对男子汉气概与女性气质的价值认同,因而存在着一种并不和谐的关系。另一方面,“我”

  • 标签: 《在酒楼上》 主要人物 鲁迅 女性气质 叙述者 文学
  • 简介:西方现代心理学和宗教女性主义所标举的“双性气质”理论,对理解《红楼梦》主旨及其人物形象有着崭新的意义。本文以王熙凤和贾宝玉为个案,着重分析了“女性的男性气质’和“男性的女性气质”,认为《红楼梦》所塑造的人物具有超越时代超越社会性别的“双性”人格特征,他们集中展现了小说家卓越的艺术追求和人文理想。

  • 标签: 《红楼梦》 贾宝玉 王熙凤 人物形象 女性主义 小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