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在当前对于戏曲的现状和未来进行热烈讨论的时候,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建国三十七年来戏曲创作所走过的道路。戏曲的悠久传统能否延续,三十七走过的道路提供了怎样的经验教训,是与戏曲的前途命运直接相关的问题。

  • 标签: 戏曲创作 否定之否定 道路
  • 简介:影片《团圆》解决了一个问题,高度的戏剧性和真实性融合的问题。2010年初,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后的王全安在接受《综艺》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他看来拍电影的根本原因与恒定价值是戏剧。王全安为什么会有这个认识上的转变?他的处女作《月蚀》完全走的是另一条路子,

  • 标签: 《团圆》 自我否定 柏林电影节 蜕变 2010年 记者采访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09-09-07
  • 简介:贝多芬把对耳聋的残酷事实看作是死亡对生命的威胁,那基督从死亡中的复活,复活的信仰则是在不可能中体现可能

  • 标签: 否定浪漫 旅程贝多芬 浪漫旅程
  • 简介:豫剧是中国戏曲家族中成就突出的地方戏大剧种,其唱词语言凸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本文认为豫剧唱词语言具有取位的通俗性、格调的乡土性、语辞的地域性、情感的诗意性、体式的兼容性和衬词的丰富性六个方面的艺术特征,全文紧紧围绕这六个方面开展论述。

  • 标签: 豫剧 唱词语言 艺术特征
  • 简介:对于音乐美学来说,汉斯立克(EduardHanslick,1825--1904)是伟大的。但是,这也并不是没有争议。对他的作品尤其是《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刍议》(下文简称《论音乐的美》)一书的争论和批判,也是“不盈倾筐”。一本写于百年前的音乐美学著作,至今仍然引起学界的讨论,这丝毫无损于它的“伟大”,却恰好证明了其巨大而深远的——音乐美学、音乐史学价值。

  • 标签: 汉斯立克 否定性美学 《论音乐的美》 音乐美学 批评 美学著作
  • 简介:语言是生活的反映.语言的变迁,反映的是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化.本文拟以"X客"的词语演化为分析路径,探索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标志的E时代的语言模仿和变迁.

  • 标签: X客 模仿 词语类化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2-21
  • 简介:前段时间.中央音乐学院的王次熠教授向编辑部推荐了由他指导的同届博士生的三篇文章,并以《倡导教学相长、同窗相助的学风》作为开篇引语。经编辑部审阅并匿名专家审读,认为三文具有组合性,对读者学习了解西方现代音乐美学思想是有益的。同时.我们也赞成并支持这种师生相宜、同学相助的良好学习风气。凶此辟出专栏对三篇习作予以刊载。

  • 标签: 音乐美学思想 否定性 述评 批判 社会 中央音乐学院
  • 简介:伯恩哈德剧作《伊曼努埃尔·康德》剧中的主人公形象体现出鲜明的否定性,这主要由于作者对和主人公一样只会鹦鹉学舌的哲学家以及当代西方世界普遍异化的生存状态的批判和否定,对传统的理性信仰的怀疑,以及对传统戏剧结构和人物对话方式的消解。上述现象的产生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危机以及作者的世界观密切相关。通过其富于否定性的人物形象,作者意欲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批判,并竭力避免将戏剧创作沦为商品和大众娱乐的工具。

  • 标签: 否定性 哲学家 当代西方 理性信仰 情节 对话
  • 简介:一个词语越古老,它身上附着的信息也就越丰富庞杂,一个老词就是一片“意义森林”。经营位置和composition就是这样两个“老词”。近代以来,在东西方学术交融会通的大潮下,西方学者开始用自己的语言来翻译和解释六法中的基本概念,由六法所标示的概念群也焕发出了新义。然而,两种语言的对译并未使问题简化,当我们对另一种语言的好奇心消褪之后,词语背后的意义结构也开始逐渐浮出水面。

  • 标签: 词语 观看方式 经营位置 COMPOSITION 英语 翻译
  • 简介:本文以国内11种音乐期刊1999--2009年发表的英文目录中的一些音乐词语译例为参考,以目前中国翻译界中译英翻译策略为指导,对中国音乐词语英译的解决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中国音乐词语 汉译英 翻译策略 翻译方法
  • 简介:自从在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至今,回族从没有停止过成长的步伐,其民族特性与文化传统中具有浓厚的开放与借鉴精神。因此,在与汉文化碰撞的过程中,回族文化既保持着自身的某些特质,同时也不可避免受到汉文化的影响。仅从生活在回族聚居地区的宁夏平罗回族方言中外来词语的借用与变迁看,回族方言与当地汉族方言既有很多相通之处,又存在着很大差异,反映了回族在汉族汪洋大海中既坚守不变又适时适度而变的文化心理特征。

  • 标签: 回族方言 平罗 借用 变迁 文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