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10月22~28日,2018年第19届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来自世界各地20多个国家的业界精英汇聚北京,7个系列的活动内容十分丰富。今年音乐节的一大亮点是,中国作曲家张小夫首次作为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年度人物,也是19届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创办以来的首位华人作曲家,并获得美国丹尼奖首届“梯郁太郎终身成就奖”。

  • 标签: 音乐节 北京 电子 国际 中央音乐学院 终身成就奖
  • 简介:一、背景发源于西方世界电子管风琴是一种基于现代电子科技产生并发展的事物,开发者的文化背景和科技水平是其性能特征和品质的决定因素。开发者的文化背景直接影响其审美取向和对市场的判断,也决定了开发者的设计思想是有其必然性的。

  • 标签: 电子管风琴 中国化 琴乐器 器乐 文化背景 开发者
  • 简介:电子管风琴作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才刚刚被发明并逐渐普及的新型乐器,其正在越来越多的获得业界和听众的关注与喜爱,而作为新型乐器的电子管风琴作品创作过程中是需要时时注意与当前文化环境接轨的。于此同时在当前以'信息全球化''传媒普及化'的全新文化发展背景下,我国的电子管风琴作品创作也面临着创作、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笔者认为研探结合民族音乐元素来创作电子管风琴作品的案例和技巧,是研究当前电子管风琴和中国民族音乐未来创作、发展的一个全新方向。由此,笔者选择了'电子管风琴作品创作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为题,拟通过结合电子管风琴在国内的发展现状以及电子管风琴优秀作品中结合使用民族音乐元素创作、改编电子管风琴作品的成功案例来总结民族化音乐元素融合的电子管风琴作品创作中的创作特点及相关的艺术经验。

  • 标签: 电子管风琴 民族音乐 音乐创作
  • 简介:目前,在我国部分高校,双排键电子琴专业已经相当普及,但是在该学科的认知方面还存在着差异,各个学校的课程设置也不尽相同。我们应先了解此专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基于探究双排键电子琴教学模式与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笔者利用本文展开分析。一、简述双排键电子琴发展历史1933年,劳伦斯·哈孟德(美)自主研发了一种音乐设备,这个音乐设备可以模拟20多种音色,该音乐设备的整体结构以及造型就是双排键电子琴的初期造型。

  • 标签: 双排键电子琴 相关专业 即兴演奏 教学模式
  • 简介:电子管风琴(又名双排键电子琴)以其乐器表现力的丰富多样性、多变性、包容性等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们。也正是由于以上的诸多特点,使得在电子管风琴的演奏中出现了许多有别于传统键盘乐器的特殊演奏技法。这些特殊奏法与其独有的音色编辑功能相结合,共同成就了电子管风琴丰富多彩的表现力。由于电子管风琴专业在我国设立独立的专业方向时间不久,专业相关论文资源亟待丰富。本文尝试以独奏曲《挪威的森林》为例,就该曲中所涉及的电子管风琴常用的几种特殊奏法及音色编辑运用做一解析,为如何演奏类似作品提供一些思路。

  • 标签: 电子管风琴 奏法 特殊性 音色编辑
  • 简介:"傩戏"一词对于当代的我们显得尤为陌生,并且给人感觉是充满迷信色彩的。当然,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存在绝对有它曾经的功能与需求,若是学习"傩戏"本身的艺术表现形式再运用现代的作曲思维加上技术手段,又会呈现出怎样的声响效果。在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创作环境下,我们又该如何学习好、发展好、传承好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傩戏的表现方式是在封建社会下的产物,是否需要继承发展。想要传统文化繁荣发展是一种极其困难的事情,但是任何事情也都是有途径可以够解决的。本文将以创作电子乐《傩戏随想曲》为例来解读傩戏的由来与发展,以及如何运用"傩戏"的素材创作音乐而得出笔者对"傩戏"素材配器的思考与延展。

  • 标签: 贵池傩戏 戏曲创新 电子音乐
  • 简介:国民教育序列中大学阶段电子管风琴演奏教育在国内开展已近三十年,在这期间,此专门化有如星星之火,数年间便将火种洒遍全国各高等艺术院校,迄今,我国电子管风琴演奏专业教育在规模上已走在世界前列,但总体来说,人才培养的质量发展却并不均衡。优势教学资源集中在少数专业院校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各非专门艺术院校的师资一般皆来自于专业院校,但由于种种原因,其在学习阶段并未接触到系统的教学纲领、理论、方法的制订与实施。在这一背景下,其走上工作岗位后,仅以传递知识为目的展开教学,而对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思想、理论则缺乏相关认识。基于这种现象,笔者将沈阳音乐学院电子管风琴演奏专业课教学大纲制订过程中的几点宏观思想总结出来以飨读者,促进电子管风琴演奏学界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 标签: 教学大纲 电子管风琴 演奏 思想
  • 简介:Voi(rex)是法国当代作曲家菲利普·勒胡(PhilippeLeroux)的代表作品之一,此作为室内乐队(人声与六件乐器)与实时电子音乐编制的交互式电子音乐作品。其以丰富的制作方式,多样且具有高度可观赏性的舞台表演,可谓是混合型电子音乐中典型又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品。作品的创作立意建立在文学(诗歌)内容之上;通过对声音的频谱分析,利用Openmusic平台对人声、器乐与电子音乐等声部进行声学建模;最后通过演唱、演奏、实时处理以及舞台表演等艺术方式,将诗歌从内容到内涵作综合呈示。音乐内容中,各媒介之音色相互渗透与牵制致使舞台上的所有元素处在高度的融合与统一之下,同时实现了作品在技术性、音乐性与艺术性等方面的融合与统一。

  • 标签: 菲利普·勒胡 交互式电子音乐 实时 频谱音乐 诗歌文学 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