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当今乐坛上有小少“先锋派古典音乐演奏家”“,如英国的小提琴家肯尼迪、华裔女小提琴家陈美等。穆特、克莱默等人也正在向这种风格靠拢,不但对现代先锋派音乐怀着浓厚的兴趣,而且在演奏古典作品时也追求新颖的手法。在弦乐四重奏领域里,也有一支独特的组合大放光芒,它几乎从不演奏经典的四重奏作品,而是专门演奏当代的先锋派作品。已经有儿十位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为它专门创作了大量作品,数量达400多部,大大丰富了当代四重奏的曲目。本文的主角就是它:

  • 标签: 克洛诺斯 弦乐四重奏组 音乐风格 演出活动
  • 简介:迈克尔·亨利(以下简称“问”):2007年并不是“沉默”(silence)的一年,而是有音乐的一年……马丁·(以下简称“答”):这一年,我一直在思考究竟先开展我的哪一项计划。我的惯例是每两年拍摄一部长片,可这次例外。

  • 标签: 马丁 “沉默” “问” 迈克尔 简称
  • 简介:<正>艾·萨姆曾经这样写道:“汉是德国音乐评论家、美学家、音乐学家、文官。他是第一位伟大的职业音乐评论者、音乐美学的重要贡献者、音乐鉴赏学的先驱。他写的音乐评论和音乐家传记,传播有半个世纪。他的尖锐的批评,流畅的笔触,深博的评。介,至今仍具有相当的价值。”

  • 标签: 汉斯立克 音乐美学 音乐评论家 音乐鉴赏 音乐学家 评传
  • 简介:是十九世纪后半叶以来有代表性和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唯新主义音乐美学家,对近代西方音乐美学来说是个建设者。当十九世纪中叶随着《罗恩格林》的成功和兴起的继而风靡全欧洲乐坛的瓦格纳的艺术理论,使他非常激愤。他竖起了所主张的:“音乐不是描写感情和事物的”异旗,针锋相对的与瓦格纳抗衡;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辩论。汉被“未来音乐”的倡导者们严厉遣责的同时,他则大声疾呼要从根本上修改认为“表现感情才是音乐的本质”过了时的美学观点。汉凭着《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新说》这本小册子,成为康德(1724—1804)以后唯心主义美学家行列中的一员。

  • 标签: 汉斯立克 音乐美学 瓦格纳 音乐理论 十九世纪 作曲家
  • 简介:本案是由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设计的位于法国南部的艾普罗旺音乐学院,其前身成立于1849年,是法国历史最悠久的音乐学院之一。学院共占地3,366平方米,总楼层面积为7,395平方米,礼堂可容纳500人。钢铝复合板结构和褶皱的墙壁是艾普罗旺音乐学院最大的设计特色。该项目是音乐学校、音乐厅和各类其他设施的综合建筑。由于该地区的地势存在很大差异,其相邻地区的地势也颇不平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团队选择铝材作为构成整个外墙的单一材料,并对其进行了局部折叠。

  • 标签: 艾克斯 普罗旺斯 隈研吾 相邻地区 著名建筑师 法国南部
  • 简介:这首可爱的钢琴小品(),也译作"华丽曲"或"装饰性小品".这是舒曼首先应用于钢琴音乐创作的一个曲名,乐曲所采用的音型甚富于装饰性效果,而抒情性的幻想乐风更是这一作品的明显特征.此曲作于1839年,这正是舒曼与克拉拉结婚前一年,可以说是事业与爱情顺利进展的时期,他那愉快幸福的精神状态很自然地注入到自己的创作中,中所流露出的柔情蜜意和诗一般的美好境界是他感情生活的真实写照.

  • 标签: 舒曼 《阿拉贝斯克》 钢琴小品 写作手法 阿图尔·鲁宾斯坦 威廉·肯普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凡·代,杰出的佛兰德油画家,鲁本的弟子。他的绘画给予17—18世纪的欧洲绘画极大的影响,其作品被列为17世纪最宝贵的古代文物。

  • 标签: 鲁本斯 18世纪 古代文物 17世纪 油画家 绘画
  • 简介:伊曼纽尔·艾(EmanuelAx)是位听众欢迎的音乐会钢琴家,自2005年初以来,他一直在美国各地旅行演出,或开独奏会,或参加室内乐音乐会。夏今季节,他总是出现在拉维尼亚、坦戈伍德、莫扎特专场音乐会、好莱坞圆形剧场、BBC的无座音乐会和英国爱丁堡的艺术节上。他的朋友和他的崇拜者都称他为曼尼。他为RCA录制了20个专辑,自1987年他就是索尼公司古典音乐艺术家。1985年和1986年他和马友友录制的勃拉姆斯的贝多芬获得格莱美奖。他还与艾萨克·斯特恩、贾米·拉雷多、马友友演奏勃拉姆斯的钢琴四重奏,作了实况录像。1974年他赢得鲁宾斯坦比赛奖,1979年获得埃弗里·费舍尔奖。

  • 标签: 艾克 访谈录 专场音乐会 勃拉姆斯 古典音乐 索尼公司
  • 简介:从影之初──柯·道格拉[英国]迈·摩努王云珍译柯·道格拉是美国好莱坞影坛上的老影星,1916年出生在纽约州北部的小镇阿姆斯特丹、他的父母是俄国犹太移民,有六个孩子,家境贫寒。这使他很小就出来挣钱补贴家用。他曾就读于圣·劳伦斯大学和美国戏剧艺术...

  • 标签: 柯克 美国好莱坞 犹太移民 麦克林 戏剧艺术 最佳男主角奖
  • 简介:知名华裔艺术家闫淑芬女士和比利时皇家艺术学院巴特(Bart)院长一行三人受福建师范学院和福州市教育学院之邀来中国,进行了为期11天的考察。他们首先在两院做了学术演讲,考察了福建莆田、宁德。随后他们到北京交流。在与《雕塑》杂志社范伟民社长见面后,到清华美院邀请鲁晓波院长做了欧洲十几个国家的高校硕士作品展的评析,并在范伟民社长的陪同下专程去宋庄参观了章华雕塑工作室、单国栋艺术工作室、李刚工作室、朱尚熹工作室、大地艺术中心创始人司秋利的美术馆等处。巴特院长非常喜欢宋庄的艺术气氛,尤其对朱尚熹工作室印象深刻,他对朱老师的儿子说:“你为什么到美国学,你爸爸就够你学一辈子了。”他们还参观了在北京SKP举办的朱炳仁“山水训——故宫藏画·熔铜创作展”。在熔铜壁画《千里江山图》系列作品前,巴特院长反复触摸,仔细观摩这组根植于中国传统又在当代语境中凸显的作品。在得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先生今年8月份要去德国柏林举办个展后,他欣然受邀前往杭州,参访了朱炳仁江南铜屋博物馆和工作室。十多天一路下来,虽然旅途辛劳,但巴特院长一行感受颇深。本次考察距上一次受本社之邀来中国已有十几年了,巴特院长感慨的说道:“现在的中国简直是今非昔比、翻天覆地,完全不一样了。”限于篇幅,本刊仅报道部分活动内容,以飨读者。

  • 标签: 巴特 范伟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千里江山图》 中国传统 谈话
  • 简介:<正>《阿里亚得妮在纳岛》是理查·斯特劳与著名诗人、剧作家雨果·霍夫曼什塔尔继(埃列特拉》与《玫瑰骑士》之后再度合作的一部歌剧。作者原来的设想是写一部以阿里亚出妮的爱情悲剧为题材的小歌剧,以戏中串戏的方式放在由斯特劳配乐的莫里哀话剧《有产的绅士》之后演出,作为话剧中的主人公宴请佳宾时的

  • 标签: 喜剧演员 莫里哀 巴克斯 话剧 霍夫曼 剧作家
  • 简介:在文艺复兴时期,赞助人在艺术创作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不但为艺术家提供创作所需的经济来源,同时还将赞助人个人意志灌注到艺术作品中去。在西方学界,以赞助人角度来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已经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对美蒂奇家族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相比之下,对罗维雷家族的艺术赞助研究还不够充分,目前国内的研究更是相对阙如。

  • 标签: 西克斯图斯四世 佩鲁基诺 维雷 波提切利 赞助人 拉斐尔
  • 简介:陶艺是土与火的艺术,有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与意境。中国曾有过辉煌灿烂的陶瓷文明,但当今国内的陶艺创作却过于沉湎于形式和造型上的探索,无法完全融入到当代艺术之中。里·帕森(RickParsons)是美国著名的陶艺家,他的作品表达了他对环境和生存的关注。帕森以陶艺为中心元素,结合多种媒介进行创作,这种创作方法打破了陶艺在技术上的许多限制,大大拓宽了艺术表现语言。从这个层面上讲,帕森在陶艺的探索可能会对国内的陶艺创作产生积极的启示。

  • 标签: 陶艺 里克·帕森斯 “侘寂”审美观念 时间过滤的记忆
  • 简介:对于音乐美学来说,汉(EduardHanslick,1825--1904)是伟大的。但是,这也并不是没有争议。对他的作品尤其是《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刍议》(下文简称《论音乐的美》)一书的争论和批判,也是“不盈倾筐”。一本写于百年前的音乐美学著作,至今仍然引起学界的讨论,这丝毫无损于它的“伟大”,却恰好证明了其巨大而深远的——音乐美学、音乐史学价值。

  • 标签: 汉斯立克 否定性美学 《论音乐的美》 音乐美学 批评 美学著作
  • 简介:在当代大众文化研究领域,费无疑是举足轻重的人物。正如法兰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群众文化批判理论在阿多诺那里得到了典型的、充分的表述一样,文化研究(伯明翰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在费那里也得到了典型的、充分的表述。费试图通过"双重聚焦"的视野或方法,克服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的褊狭,从而希望更全面地认识大众文化。费的大众文化理论研究,既典型地体现了大众文化研究的"后现代转向",也典型地体现了大众文化研究的"葛兰西转向"。当然,像任何一种具有创见的理论一样,费的大众文化研究,既有理论贡献又存在局限性。

  • 标签: 费斯克 大众文化 双重聚焦 贡献 局限
  • 简介:一在关于梅兰芳先生海外公演的评论中,·扬的相关评论,尤其是他发表在《戏剧艺术月刊》上的那篇《梅兰芳》,因为在较早时间得到梅绍武先生的全文翻译并附于《我的父亲梅兰芳》书后,得到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扬这个名字也被国内戏曲研究者所熟知。

  • 标签: 陌生人 《梅兰芳》 熟悉 戏剧艺术 研究者 评论
  • 简介:马尔故去,在中国引发反响和悼念是必然的。这位拉丁美洲的文学巨匠可以说是近三十年来在中国文学中影响最大最深的外国作家,也似乎是具有某种“中国性”的外国作家。《百年孤独》不用说了,这是许多中国作家在创作开始阶段最重要的参照,

  • 标签: 中国文学 马尔克斯 授权 《百年孤独》 外国作家 拉丁美洲
  • 简介:“汉的历史形象由于无知的误解或恶意的重伤多半被歪曲地给后世流传下来”。这是里曼音乐词典给予汉的评价,实际确是如此,汉自1854年发表《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刍议》以来,他本人以及他的理论不断遭受非难。然而,回望20世纪严肃音乐的“变形”发展,似乎汉氏的理论不仅得到了印证,而且新世纪以来的严肃音乐创作还在不断创造着符合其音乐理论的作品。

  • 标签: 《论音乐的美》 汉斯立克 “文本” 历史形象 音乐词典 音乐美学
  • 简介:音乐的情感初探──再读汉的《论音乐的美》何乾三自爱德华·汉(EduardHanslick)在1854年发表了。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刍议》以来,至今已有140年了。在这期间,无论西方还是东方,在音乐美学领域中所探讨的课题仍然围绕着音...

  • 标签: 汉斯立克 音乐与情感 情感体验 音乐美学 音乐的美 表现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