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演义》是一部断代的历史小说。第一、它把高文典册的史书陈寿《志》通俗化了。使本来只有高级知识分子才读得懂的史书,变成几乎连半文盲式的一般人都可以勉强看下去,虽有种种原因,而文字通俗最为主要。第二、把正史变成小说,为了把一件事说得娓娓动听,把一个人说得栩栩如生,容许更多夸张、虚构、无中生有,化不可能为可能,几乎可以说是使作者得到解放,从必然王国走到自由王国。我没有核对《志》和《演义》之间的异同,但我想象桃园结义、连环计、

  • 标签: 三国演义 《三国志》 历史小说 典册 祭东 八阵图
  • 简介:满族人最早接触的文学作品是汉族的白话长篇小说.顺治七年(1650),汉文翻译告竣.它以通俗化手法传播汉族历史文化知识,小说中人物刻画与军事斗争紧密结合,正处于军事斗争中的满族统治集团很需要这方面的经验和知识.从这部书中,满洲人不仅学到了战阵之法、权谋之策,而且学到了儒家文化.本文拟从满文抄、刻本的翻译出版情况来分析其译书的成因及版本价值.

  • 标签: 《三国演义》 满文 刻本 历史文化知识 军事斗争 长篇小说
  • 简介:设想一下,如果让张飞去住怡红院,访蘅芜院,在大观园里享受风花雪月……那将使读者啼笑皆非,为什么?不和谐啊,人物与环境不和谐嘛。如果让诸葛亮去水泊梁山,充当“智多星”,当然完全可以胜任,但他以汉室为宗,以臣节为重,去当草寇,是不会愿意的,徐庶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终身不设一谋吗?假如让诸葛亮上梁山,也是思想性格与行为相悖。

  • 标签: 和谐之美 《三国演义》 思想性格 诸葛亮 大观园 梁山
  • 简介:本文将探讨故事由历史进化到小说的过程中,罗贯中截长补短、踵事增华的创作技巧。以及提出《演义》中“集团”的概念。

  • 标签: 三国 集团 历史小说
  • 简介:鲁迅在其名著《中国小说史略》中评论《演义》是"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诚非虚言。按照《演义》的描述,诸葛亮是这幕大戏的总导演,是一个策划和驾驭历史发展进程的重量级人物。

  • 标签: 三国演义 隆中对 崔州平 黄承彦 卧龙冈 孟公威
  • 简介:我国历史上的时期处于冷兵器时代,然而,《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却把它写成了冷兵器和热兵器并用的时代。这是作者受其生活年代的兵器发展状况影响的结果。研究这个问题,对我们辨别《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是大有裨益的。1《志通俗演义》后半部多处提及火器,其中最具体生动的是以下描述火炮和地雷使用情景的几段(引文均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4月版)。

  • 标签: 三国志通俗演义 成书年代 冷兵器时代 上海古籍出版社 生活年代 三国时期
  • 简介:剑门关“”古桥何中辉天下雄关一剑门关,是秦以来由此入川的重要通道。这里关隘雄险,山势陡峭,沟壑纵横,蜀汉丞相诸葛亮为恢复中原,在开僻这条通道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因之,关内至今留下了许许多多形状结构不同的古桥。它吸引着众多的学者和游人参...

  • 标签: 剑门关 诸葛亮 剑阁县 蜀汉 统一大业 望乡台
  • 简介:时期,一般指东汉灭亡后,魏、蜀、吴鼎立的时期。即自曹丕代汉称帝,立国号为魏,改纪元为黄初元年(220年)起,到吴末帝孙皓天纪四年(280年)月,吴亡为止的61年间的时期。但是,史学界一直把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20万大军南下,与孙权和刘备的联军5万人,隔江相持;孙刘联军利用曹兵长途疲惫和不习水战等弱点,用火攻战术,大破曹兵,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后,到建国前的那段历史,也划入时期。

  • 标签: 三国时期 钱币 三国鼎立 史学界 建国前 东汉
  • 简介:中国的丧葬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可谓源远流长、多姿多彩。自先秦以来,有关丧事的俭与奢、礼俗的简与繁、墓葬规格的薄葬、厚葬等诸问题的处理上,历来就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从秦始皇大开厚葬之举,两汉因之,遂成风气且影响深远。两汉延续时间前后长达400余年,

  • 标签: 丧葬制度 三国时期 墓葬规格 丧礼 葬仪 葬交礼
  • 简介:一、被扶起的阿斗陈寿认为刘禅在位前期任命贤相诸葛亮,则是一位遵循治国之理的国君,然而当他被宦官小人黄皓迷惑时,就成为了昏君一位。正如“素丝无常,唯所染之”的道理一样。俗话说扶不起的阿斗,其实刘禅是典型无主见的昏君,并非扶他不起,而在于是否有人扶他。由于刘禅不干涉诸葛亮,所以诸葛亮能积极治蜀,赏罚分明;裁抑豪强,任人唯贤;推广屯田,发展生产,在不长的时间内,使民贫国虚的蜀汉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一派兴旺的景象。于是有建兴年的平定南中,七擒七纵孟获,夷汉相安。既而有建兴五年至十二年的“六出祁山”。这时候我们的阿斗确实被诸葛亮扶起来了。

  • 标签: 《三国志》 刘禅 六出祁山 黄皓 孟获 三国志集解
  • 简介:西晋陈寿所撰记述汉晋间魏、蜀(汉)、吴史事书,自《隋书·经籍志》以来的公私簿录,着录时都是以《志》作为名称,唐代以来特别是宋代以後的文人学士,诵读研治其书,大多亦若此称谓,至少尚未有人提出过不同说法,正如缪钺所云:“如此称呼,千载相承,并无异议。”然而,覈诸西晋李唐间相关记述以及传世早期版本,可知这并不符合当日实际情况,流俗相传,不过积非成是而已。

  • 标签: 《三国志》 陈寿 经籍志 西晋 公私 称呼
  • 简介:时期,吴国为加强西部的防务,特设立西陵督统领其事.关于西陵督的驻地,荆州条下载"汉灵帝中平末刺史王睿始治江陵,吴时西陵督镇之",似乎西陵督驻地在江陵,即荆州治所.但从相关资料的记载来看,吴所设西陵督之驻地实在西陵,把西陵督与荆州治所江陵联在一起不妥.

  • 标签: 荆州 南齐 三国时期 刺史 小考 吴国
  • 简介:古籍的今注今译工作,近年来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其中古典名著《志》尤其受到出版界的青睐,中文今译本计有如下八种:王静芝等译《白话志》,台北河洛出版社1980;苏渊雷主编《志今注今译》,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田余庆、吴树平主编《志今译》,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刘辉等译《志现代文版》,红旗出版社1992;曹文柱等主编《白话志》,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4;戴逸主编《志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方北辰注译《志注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上海古籍出版社译《白话志》1996。然而据笔者初步考察,发现有些注译者疏于校释,尚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日本学者今鹰真、井波律子、小南一郎人自1967

  • 标签: 三国志译本 译本评介
  • 简介:东晋人徐众撰著的《评》就是一部值得注意的史学著作。对于徐众,据现有资料只知他于咸康中为黄门侍郎,建元初进侍中,详情无考。

  • 标签: 三国 侍中 元初 史学著作 东晋 考辨
  • 简介:秀山发现古迹孔明洞刘发生,刘济平以“戌夷野祭”为特征的古迹一孔明洞,近日在四川东南边睡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被人发现。时期,蜀汉军师诸葛亮,字孔明(公元181年~234年),一生清正廉洁、鞠躬尽瘁,尤其对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推行“优抚和番”政...

  • 标签: 孔明 诸葛亮 秀山 计划生育 三国时期 八阵图
  • 简介: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集影视制作和文化旅游两大功能于一体的影视旅游胜地。她位于长江角洲中心地区的太湖之滨,拥有唐城景区、水浒景区和完备的影视制作设施,其规模宏大的人造文化景观、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齐全的影视拍摄功能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剧组和游客。唐城景区、水浒景区占地共达1597亩,分别体现盛唐金碧辉煌、雄浑刚劲、北宋工巧华丽的建筑风格特

  • 标签: 影视制作 文化景观 长江三角洲 景区 文化旅游 中心地
  • 简介:毛泽东一生勤奋好学,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特别偏爱,从幼年发蒙识字到晚年生命垂危,始终如此。在他最喜欢阅读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有一部是《演义》;在他最喜欢读的史书中,有一部是《志》。

  • 标签: 《三国志》 史书 诸葛亮 中国历史 晚年 毛泽东
  • 简介:记载历史的书籍有很多,它们中的大部分今天已经散佚。本文将这些散佚的史书称为“佚史”。它们在南北朝流传较广,还被裴松之抄入《志注》。到了唐代,随着《志》与《志注》的流传,佚史不再为世人所重。唐中後期的动荡使佚史开始散亡。它们中的绝大部分散亡於唐宋之际,到宋初仅剩几部残卷。北宋灭亡後,只有《九州春秋》的残帙存世。宋元之际,《九州春秋》散佚,佚史至此全部散亡。佚史的内容大多保存在《志注》中。佚史的散佚,也是它们逐渐被《志注》取代的过程。

  • 标签: 三国 史书 散佚 《太平御览》 《三国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