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翻译是交流的开始,中国古代翻译佛经开始。中国的佛经翻译初始于东汉,发展于魏晋时期,鼎盛于隋唐盛世,至宋代以后渐趋衰落,前后历时十个世纪,翻译过来的三藏共有1690余部,6420余卷(已译出而佚失了的以及藏文佛典不计算在内)。

  • 标签: 中国古代 佛经翻译 翻译家 藏文佛典 佛教
  • 简介:西夏时期新译藏传密教经典在语言上突出表现为两个特点:一是某些佛教术语的翻译多采用意译;二是密咒对音汉字反映的是西夏地区流行的汉语西北方音。这些特点无疑可以作为一种标准,我们一方面可以根据佛教术语判定西夏文佛经原本的语言,另一方面可以根据陀罗尼对音用字规律把一些没有题款的、一般认为是宋元时期翻译的汉文佛经确定为西夏时期翻译的。本文主要通过西夏宝源译《圣观自在大悲心总持功能依经录》和《胜相顶尊总持功能依经录》,并结合《密咒圆因往生集》等有确切题款的经典,考察了夏译佛经密咒梵汉对音的用字特点,并结合这些特点提出《圣妙吉祥真实名经》是西夏时期翻译的。

  • 标签: 梵汉对音 西夏 藏学 佛教
  • 简介:<正>敦煌是佛教传入我国的最早落脚点,也是我国最早从事佛经翻译的地区之一。佛教自西汉传入我国,至宋代前期藏经洞封闭的八、九个世纪里,敦煌的佛教信仰,历久而不衰。敦煌的写经事业,亦始自晋代,扩于六朝,盛于隋唐,终于五代宋初,历时六、七个世纪之久。敦煌藏经洞遗书,以佛经文献为最丰富,敦煌遗书,严格地说,亦可以称之谓佛经遗书。现就敦煌佛经的某些问题,作初步的考察和探索。

  • 标签: 敦煌佛经 敦煌写经 佛经翻译 敦煌遗书 敦煌文献 波罗密多
  • 简介:传世佛经中的不少词语费解,我们主要想通过敦煌佛经卷子,对佛经的一些字词正俗及词语来源等,做一些考辨。

  • 标签: 佛经 字词 词语来源
  • 简介:《碛砂藏》本《众经撰杂譬喻经》卷二:“即勅吏往呼人蟒,遥见师子,径往住前,毒气吹师子即死,蛹烂消索,国致清宁。”(91/195/a/7)“蛹”字,《大正藏》本同(4/541/a/15)。

  • 标签: 字词 佛经 《碛砂藏》 《大正藏》 譬喻经
  • 简介:敦煌佛经音义所代表的语音体系总体应属长安语音系统,其中包括了部分代表中原雅言的《切韵》《广韵》语音属性。作为敦煌出土的文献,其声母在演变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打上许多西北方音烙印。同时,这些演变过程又带有鲜明的中古特色。

  • 标签: 敦煌佛经音义 声母演变 中古音系
  • 简介:佛教自两汉之际传人中土,渐渐与道教结下不解之绔,并且在同一地域并肩发展,因此存在互相之间的影响势在必然。自晋以后,两教在教义上,仪式上,都有渐趋于混同之势,清末民初的沈增植先生利用大量事实指出这一现象,其在《海日楼札丛》卷六“道士学佛”条记《真诰》十四:“周真人有十五人弟子,四人解佛法。”又:

  • 标签: 佛经故事 汉魏六朝 小说 实指 仙道 传人
  • 简介:<正>蒙古族的大规模的译经活动始于元代。毫无疑问,当时蒙古佛经翻译大多是以藏文经卷为底本的,但并不是逐字逐句的硬译,至少从古典蒙古佛经的词汇使用上,我们可以看到古维吾尔语的影响。本文从比较语言学角度,对此做一探讨。

  • 标签: 维吾尔语 佛经 古代维吾尔 传入蒙古 蒙古语 蒙古文
  • 简介:佛经文献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内容,在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发展中占有独特的位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佛经翻译对古代中外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与传承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内容;对佛经文献的需求推动了中外佛教文化的交流,通过中外僧侣往来和各种途径,使佛教文献大量流向海外,对我国与各国、各民族文化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佛经文献经历代抄录刊刻,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它为研究中国古代书籍制度的演化、文献的版本和目录的类型提供了佐证,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图书事业的发展;佛经文献与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对佛经的大量需求的驱动而发明了印刷术,由于佛教的广泛传播使佛经文献与印刷术技术一起向海外流传。

  • 标签: 佛经文献 文化交流 图书事业
  • 简介:1929年,当时的国立北平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的前身)购人一批西夏文佛经.专家认为“皆属宋元旧椠,蔚然成为大观”。为此.该馆于1932年出版《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西夏文专号》,以为得书之纪念。著名西夏学家、荣获法国“儒莲奖”的王静如先生撰文.称其为学术界的一大“盛事”。

  • 标签: 西夏文 佛经 国立北平图书馆 出土 神庙 灵武
  • 简介:北元时期蒙译《甘珠尔》及佛经跋诗浅析双福(Songkor)蒙文《甘珠尔》为蒙译两大佛经丛书之一。“甘珠尔”一词,藏语义为佛语部,包括三藏经典中的经、律二部。论部另辑于《丹珠尔》中。该丛书的翻译曾参考梵文、回鹘文、西夏文、汉文、藏文佛典,历经元、明、清...

  • 标签: 《甘珠尔》 《米拉日巴传》 成吉思汗 林丹汗 松赞干布 达赖喇嘛
  • 简介:<正>849.7佛见众生,皆如孩子遇慈亲,乃似疾人逢妙药。“乃”原卷作“(?)”应为“有”字草书。敦煌写本中“有”字或作“(?)”,如伯2133《妙法莲华经讲经文》“(?)一聪明智惠(慧)人",是其例。原录作“乃”不确。下文:“又缘如来队仗入赴毗耶,众生忻仰。问如何队仗,念大圣维摩菩萨。”(页852)“如何”之“如”原卷本作“(?)”,亦当录作“有”字。849.8群臣舞蹈,天子除行。“除”项校作“徐”。按:原卷本作“徐”。849.8白毫五彩里礼如来,紫磨千光小瞧于(相)好。“瞧”原卷实作“瞻”,应据改。下文:“金色光中瞻相好,玉毫香里礼千回。”(页855)亦“瞻”“礼”对偶,可参证。“于”(繁体作“於”)原卷作

  • 标签: 佛经故事 敦煌写本 说唱 妙法莲华经 “有”字 讲经文
  • 简介:《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是仅存于敦煌石窟的一种早期佛本生故事经典,唐代以后国内无传本。经过考察发现,明清宝卷中的《金牛宝卷》也讲述着同样的佛本生故事,二者内容性质、情节结构十分相近。此文依据中、韩所存相关文献与壁画材料,考察了《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与《金牛宝卷》的关系,认为《金牛宝卷》与韩国存《释迦如来十地修行记·第七地》都是承接唐代《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而来,是该典籍在中国民间通俗演变的结果。

  • 标签: 佛本生故事 《第七地》 金牛太子 宝卷 流传
  • 简介:本文对收藏于意大利的一批藏文木刻本进行了初步分析,比定了刻本的内容,并对刻本的雕版背景、跋文所涉人物的相关历史进行了探讨。由此推断,这些是有明确纪年的早期藏文木刻本,它为研究藏文雕版印刷的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 标签: 藏文木刻本 印本 佛经
  • 简介:我读书不多,买书自然就更少。不过有几个作家的著作,我是每出必买的,他们是戴望舒、沈从文、陆蠡、朱生豪、契诃夫等等。理由很简单,就是我喜欢他们,包括他们的著作和为人。现在就是来谈谈戴望舒。

  • 标签: 诗人 翻译家 戴望舒 人物传记 中国
  • 简介:<正>在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的时代,提倡知识创新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唯其顺理成章,人们便忽略了进一步的追问,以至"原创性"这个含义相当模糊的概念竟成为广泛使用的学术评价标准。在"知识创新"、"原创性"这些新概念的滥觞——知识经济市场上,创新或原创是有着相当具体的含义、并在知识转化为产品之后有着可操作的评价标准的:即独立知识产权。但是离开市场,这些概念的含义就变得不甚清晰,若是作为评价标准就变得很不准确,尤其是在运用于学术范畴时。

  • 标签: 独立知识产权 学术范畴 学术评价 评价标准 翻译问题 学术名著
  • 简介:陈毅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员重要将领,青年时期还是一位译者。1921年,陈毅从法国回到国内,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923年到北京,再进中法大学文科班读书。在这里,一个偶然的机缘,使得陈毅有了一段译介和创作文艺作品的经历。陈毅最早翻译的,是法国著名浪漫主义

  • 标签: 陈毅 中国共产党 文学翻译 大学文科 革命活动 青年时期
  • 简介:一、前言2002年4月×日的上刊登了"博爱青天河峡谷北魏摩崖石刻"一文,因涉及早期摩崖刻经与造像,故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亦前往实地踏察.本人由于前两年曾做过龙门刻经洞窟和经幢资料的整理与调查工作,因此对早期经碑、经幢等格外留心.为获取资料遂于2002年9月下旬只身前往博爱青天河谷地进行实地考察,现将考察资料撰文刊出,不当之处,恳请方家指正.

  • 标签: 二横山 经像碑 观音菩萨 佛教 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