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正>重视平日练兵,在我国具有悠久的传统。早在春秋时代,孔子曾说过:“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论语·子路》),大军事家孙武为吴王阖庐严格训练“女兵”的故事,也说明了这一点。三国时杰出军事家诸葛亮也说过:“夫既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诸葛亮集·文集》卷四《将苑·习练》)。唐太宗同样是高度重视练兵的,他说:“教阅之法,信不可忽”,(《李卫公问对》)为了保障国家安全,防御突厥侵掠,武德九年,即帝位不过百天的唐太宗,便日引十二卫小将和士兵数百人习射于显德殿前,并告诫说:“戎狄侵盗,自古有之,患在边境少安,则人主逸游忘战,是以寇来莫之能御。今朕不使汝曹穿池筑苑,

  • 标签: 唐太宗 诸葛亮 春秋时代 小议 突厥 范祖禹
  • 简介:道教祖鹤鸣山考袁栋四川大邑鹤鸣山乃东汉末年张陵创五斗米道之所,此地是为道之发源地。无论历史文献与当世学人早已定论,各道教名山富观之道教界人士亦一直奉大邑鹤鸣山为道教祖,千余年来,尊礼无改。近年来有人于此提出异说,不得不辩,故作《道教祖鹤鸣山考...

  • 标签: 鹤鸣山 中国道教 大邑县 张道陵 五斗米道 《华阳国志》
  • 简介:戴葆(1895-1976),号足斋,浙江绍兴人。中国著名钱币收藏家、钱币学家。葆出生贫寒,只读过二年私塾,11岁便到米店学徒。但他自幼喜好收藏,酷爱钱币,自学成才。1920年开始专事收集和研究钱币,并以精于鉴定而闻名钱币界。1940年上海成立中国泉币学社,他是主要发起人之一,负责学社和社刊《泉币》杂志的日常事务,并兼任评议员、撰稿人。

  • 标签: 钱币学家 戴葆庭 浙江绍兴 自学成才 日常事务 《泉币》
  • 简介:<正>双桂堂位于四川省梁平县城西南12公里的金带乡双桂村,地处梁(平县)垫(江县)公路西侧。占地110亩,其中园林面积77亩,建筑占地33亩。山门向西,呈长方形四合院,四周红墙环绕,寺内殿宇七层,依次是大山门、弥勒殿(包括韦驮殿),大雄宝殿、戒堂、破山塔、大悲殿、藏经楼(包括舍利塔)。厢房众多,左厢有报恩堂(供有护

  • 标签: 破山 西南佛教 古寺 祖庭 藏经 舍利塔
  • 简介:1939年下半年,日军在我南海地区调动频繁,计划开辟华南战场,以切断我西南国际交通线.11月15日,日军第五师团、十八师团及台湾旅团一部,在南海北部湾钦州龙门港登陆后,进占钦州、防城,于11月24日沿邕钦公路北犯,进占广西省会南宁,不久又占领军事要地昆仑关.

  • 标签: 钦州 广西省 龙门 西南 南宁 计划
  • 简介:净居寺,又名梵天寺。位于光山县城西南22公里的大苏山。北齐天保(公元550~551年)中,释慧思结庵于此。陈文帝天嘉元年(公元560年),释智岂页苏山从师慧思而得法。唐神龙(公元705~707年)中释道岸建寺始名净居寺,广明庚子(公元880年)寺毁于兵火。宋乾兴(公元1022~1023年)中复建,真宗赐额“敕赐梵天寺”,故又名“梵天寺”。元季毁,明初修葺,崇祯末复毁。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释慧门募修。千余年来,净居寺屡毁屡修,而今大雄宝殿风雨飘摇,几座明代建筑葸缩于苏山之阳,门可罗雀,让人难免生“衰草孤杨,曾为歌舞场”之感。近日应邀赴光山一游,当地县志办的同志送来两张旧照片,照片后有“净居寺浮屠”字样,鉴于净居寺既是慧思结庵的地方,又是智岂页观法的场所,笔者格外注意并作了一番史地方面的考察。照片上的三级浮屠,应当是净居寺东西两侧的舍利塔。根据史书记载和当地人所讲,以及县志净居山图表,寺左右有塔林(图上仅见东侧有塔),寺后面蜿蜒而上,至峰顶耸立一七层宝塔,直指青天,名为紫云塔。乾隆《光州志》记载:唐神龙中,道岸“造塔于山顶”。相传塔顶有紫云如华而盖,凝久而不散,望到紫云者有瑞兆,紫云塔因此而得名。此塔于...

  • 标签: 光州净 净居 天台祖庭
  • 简介: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郭沫若对国民党的暴虐统治十分愤慨,写了著名的历史剧《屈原》。周恩来非常重视《屈原》的演出,决定由陈鲤担任导演,由中华剧艺社的金山、白杨、张瑞芳等参加演出。《屈原》的上演获得巨大的成功,轰动了整个山城。国民党文化特务们被中华剧艺社连续推出有分量的演出,弄慌了手脚,他们抬出陈铨的《野玫瑰》来对抗。刚到重庆的夏衍看出和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十分尖锐。他对中华剧艺社的演职人员

  • 标签: 国民党 相持阶段 抗日战争 屈原 郭沫若 历史剧
  • 简介: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人群进入婚育年龄,以及他们的父母渐渐年老,由“四个父母,一对夫妻,一个孩子”构成的“421家”模式,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主流。而越来越多的现实问题也随之暴露。

  • 标签: 家庭 第一代独生子女 中国社会 父母 婚育 年老
  • 简介:《曲海总目》为清乾隆时黄文旸编纂,著录剧目凡一千零十三种,计分六大类,日元人杂剧、元人传奇、明人杂剧、国朝杂剧、明人传奇、国朝传奇.此书著录剧目数量众多,且不少无名氏传奇首见著录,对于研究明清之戏曲颇具参考价值.但也不免"庞杂无次"之讥,如"元人传奇"一类,杂收金诸宫调、元杂剧作品即是.此后,《曲海总目》出了两种补编本,一为镇江支丰宜所补订之《曲目新编》,一为有传管芬所补订之《重订曲海总目》.

  • 标签: 传奇 杂剧 明人 无名氏 戏曲 剧目
  • 简介:去年冬,仔细读了史延先生编著的《国语》,感到多处标点值得推敲,便随手作记,写成数十条。因为不敢断言自己的看法就一定正确,所以只敢名之为疑误。为便于查考,下面分三类按页码先后顺序排列。(一)P24:王德狄人。将以其女为后。富辰谏曰:'不可.……'案:在'人'后宜标逗号,使两句变成一个因果复句,再跟'富辰谏曰……'形成一个因果关系的句段,这样一环套一环,句子内部和句子外部的关系和层次就十分清楚了。

  • 标签: 《国语》 因果关系 句子内部 富辰 因果复句 顺序排列
  • 简介:《虞集福》作为清代宫廷在中秋、万寿和节令承应时的常演剧目,在搬演过程中形成了总本、曲谱、题纲、串头、鼓板、角本等多种形态的演剧用本。本文从所见剧本入手,结合清宫异平署相关档册记载,对其进行全面考察。

  • 标签: 虞庭集福 清代 宫廷戏曲
  • 简介:华喦(1682-1756年),字秋岳,原字德嵩,福建上杭白沙村人。上杭在晋代称为新罗,故自号新罗山人,又号布衣生、东园生、白沙道人、新华山人、离垢居士等。

  • 标签: 华喦 白沙村 上杭 新罗 山人 福建
  • 简介:笈将军与抗日战争紧紧镶嵌:忻口喋血之战,身中数弹,命悬一线,自号“重生”;阳新阻击战,在日军猛烈炮火笼罩下勇立生死军令状,虽伤亡惨重却坚守阵地,打退日军数次反扑,力阻日军西进;率部血战昆仑关,首次以攻坚战重挫日本“钢军”,击毙日军“猛将”,震惊中外;率军远征印缅,浴血同古,荣获云麾勋章,临危受命,指挥闻名中外的郎科大突围,再立奇勋,铸就铁血丰碑,扬我国威于海外。对于郑笈将军的抗战历史,笔者是在

  • 标签:
  • 简介:初唐书论,最重要的是孙过的《书谱》。这篇三千七百字的煌煌大论,内容涉及中国书学各个重要方面,揭示出书法艺术的本质及许多重要规律,实为我国古代书法理论史上一部县有里程碑性质的著述,标志着中国书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辉煌的阶段。这里,着重介绍《书谱》对书法艺术“表情”本质的揭示与阐发。

  • 标签: 古代书法理论 《书谱》 孙过庭 表情 艺术的本质 书法艺术
  • 简介: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力排众议,灭高昌,设置西州、州,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控制西域。从地理形势看,西、、伊三州为河西首府凉州通往西域的钤键地区。在此后的短短几年内,唐在西州迅速地推行了均田、赋役、兵制等几乎全部中央政府制定的制度,这是唐在西北地区一系列军事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发挥了西州交通枢纽及前沿根据地的作用。从开天年间完善的西北军事格局中更能看出唐太宗置西州的深远意义。

  • 标签: 庭州 高昌王 均田 守捉 麴文泰 唐在
  • 简介: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因上表反对迎佛骨,激怒了唐宪宗,由是被贬为潮州刺史。韩愈是文坛领袖.在潮州当官期间又能为人民办好事,是以深受粤人敬仰。

  • 标签: 韩愈 史料 提及 唐宪宗 州刺史 领袖
  • 简介:清康熙刻本《闻录》,是云南古籍善本之一,传抄甚少,而史学家率多征引其中的史实,在于作者之父“当时亲历其役(吴三桂发动武装叛乱),备尝艰险,言之详而确然可信。”《云南备征志》虽曾辑人,内容有所节略,并非足本。1985年上海书店根据魏元旷、胡思敬校勘的《豫章丛书》本影印出版,列入《清代历史资料丛刊》。

  • 标签: 吴三桂 云南 《庭闻录》 中国 清朝 刘健
  • 简介:戗金工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漆器锥画。目前考古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锥画漆器见于西汉时期的墓葬中,最著名的当属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两件夹芝胎漆奁:一件是狩猎纹漆奁。奁盖和奁身里外布满了用金属工具刻画的花纹。另一件是双层六子漆奁。奁面的纹饰也是用金属工具刻画的。

  • 标签: 秦汉时期 西汉时期 考古发现 马王堆 漆器 工具